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因此,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健全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各级事业单位的事业费和预算外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特征:(1)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其他提供者,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捐赠人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3)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按一定收费标准或价格提供劳务或产品,但往往是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事业单位除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积极推进的今天,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这个微观的层面上,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是很关键的,没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预算的编制肯定是一纸空谈,但实际上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编制与考评都是财务部门一手完成。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多年来,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实际操作中,为满足“财政控制数”和争取资金的要求,一些单位在申请预算时,为了保证经费的充足,都在需求数上上浮一定比率,预备上级主管部门削减,歪曲了预算编制的目的。采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编制的预算,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只是简单地采用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预算法。
(3)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财政预算草案从编制到批准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而事实上从编制到批准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在编制预算时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论证不充分,不能做到全面细致、科学合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有可能既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带有很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
(4)预算执行中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财政部门核定人员经费有一定的标准,但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提高标准,不顾人员经费的定额,占用公用经费。预算资金用尽后,又随即申请追加预算,致使预算编制无法发挥其作用,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
(5)预算外收入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部分部门隐瞒、截留、挤占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诱发贪污腐败现象。
(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固定资产原值中不能得到真实反映。资产总量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而虚增,账面价值与净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背离。事业单位因业务活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费用,造成成本核算不完整是现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2)无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核算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情况普遍存在。在会计核算中对资产入账的标准不统一,或没有建立健全账户体系,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3)统一采购选择范围小,资金需求多。事业单位的采购主要有办公家具、设备、车辆及集中购买办公用品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实行定点的统一采购制度后,采购人员的选择范围小,且比市场上同类项目的价格高。造成了某些单位一些权势人物生财致富的捷径,助长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价值形式的管理,是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它关系着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如何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1)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由于预算编制涉及面广,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必须在财务部门内部和财务、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很好的协调。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有力的组织保证,组织和协调单位内部的职能部门和执行部门。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程序规范。单位内部的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做到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障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2)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在预算编制的诸多方法中,“零基预算”是一种比较科学并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是: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它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控制机制,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效控制。首先,将预算控制端口前移至预算的编制,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其次,改革预算控制的方法。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还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随时把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各部门必须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事业费;最后,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由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责任落实到人。
(4)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要把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
(5)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各责任中心要对考核结果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原值应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了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固定资产原值中得到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实行折旧制度。由于要使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和净值得到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科目,使固定资产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体现。
(2)强化国有资产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国有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内部监管上,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规范事业单位物品采购制度。大宗物品的采购宜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增加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会工作流程。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只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核心作用,事业单位才能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上一篇:高校财务报告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