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国有资产流失的四大财务问题

来源: 王晓敏 编辑: 2012/04/28 08:43:49  字体:

  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个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改革的话题备受关注,中央纪工委及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表示,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管理是核心,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四大财务问题应引起管理者的关注。

  一、企业债权与国有资产流失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依赖于销售,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必然导致赊销的存在,企业债权的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重要特征,企业债权——应收账款的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希望企业在期待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化的同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债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认为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资信评估、规范管理制度是科学管理企业债权的三维结构体系。“明晰产权关系”,管理者对企业债权像对自己私人财产一样关注时,应收账款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根治;“建立资信评估体系”,让商家之间互相了解,使企业交易建立在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应收账款损失将会极大程度的降低;“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从审批程序、信用分析到合同监管的运作机制是实现企业债权的制度保障。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原始产权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模糊不清,国有产权主体虚置,致使企业内部缺乏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被侵蚀和转移。产权是一种财产权,应收账款也是企业拥有的一项财产权力。没有明晰的产权制度,企业经济活动必然受制于非经济因素,企业难以充满活力,难以合理配置资源,就不会有人去关心企业的财产。只有明晰的产权,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真正形成,企业才能成为既有内在动力,又有约束机制的经济实体,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债权实现的根本保证。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与实现,出现市场失灵、信用雷区。企业债权管理需要来自于社会的外力对市场予以监督、干预、维护,资信评估作为来自社会的外力,可以为企业资本运行打开通道、保驾护航,是监督市场运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资信评估是对被评估对象的资金、信誉,从质和量方面进行检验和计量,并科学、客观地做出全面评价的过程。为做到全面、客观、科学评价企业资信状况,实践中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资信评估指标体系是评级制度的灵魂,直接关系到资信评估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科学性。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企业信誉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素质、资金信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五个方面。利用评级指标体系评价企业资信等级,企业可据此作为确定其信用额度的重要依据。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信用评级只有形成一种制度,成为企业市场准入的一个必备条件,资信评级才会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

  企业管理制度先行。加强债权管理,制度是关键。首先,业务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要实施科学的组织分工,以形成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其次,加强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分析,赊销产生的边际利润大于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之和时,才能执行该项信用政策,这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原则。最后,强化法律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建立诚信为本的社会秩序。实践中,将财务与法律有效融合,为保证企业债权实现提供了新思路,特别地,加强销售合同的监管是保证企业债权实现的关键一环。

  二、成本管理与国有资产流失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成本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与盈利状况。现实中,虚列成本项目、高价买进原材料等现象导致企业利润率只有1%-3%,与5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有的甚至更低,这同样也是一种国有资产流失。成本不实、成本过高的现象形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二大特征。

  全球范围内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及零部件等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30%-90%,平均在60%以上,我国各种物质的采购成本则占企业销售成本的70%,据经贸委1999年发布的数据,如果我国大中型企业每年将采购成本降低2%-3%,即可增加效益5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97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总和。因此,采购管理是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把采购成本降低作为采购部门的考核指标,并同报酬直接挂钩,加大监督力度,防范企业蛀虫;同时,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不合理开支,转变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传统的(只注重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模式单一的(只注重成本的事后核算内容)、“专业”的(注重成本管理只由专职人员进行)成本管理观念,对成本实行全员的、全方位的、动态的管理。

  现代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函数。不但成本(投入)是变量,而且销售收入(产出)也是一个变量。收入上升的幅度大于成本上升的幅度,即边际效益大于零,企业经济效益上升,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应树立的成本效益观念,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则。

  三、资本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

  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增值的前提是流动,如果国有资产不流动,资产处于凝固状态,企业便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命。把国有资产的流动以及形态的改变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三大重要特征。

  “抓大放小”是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央明确要求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在“放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一部分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合作、租赁、承包经营乃至出售等形式,以便盘活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只要资产流动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的合法、公正的行为,不存在行贿受贿和幕后交易,对国家而言这只是资产流动与形态的转换,不等于流失。如出售中小企业,国有资产只是由实物形态变成了货币或证券形态,否则让机器设备闲置锈蚀,进而变成一堆废铁,或让企业长期停工或亏损,这才是真正的国有资产贬值和流失。卖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将收回的资金投向收益更多、效益更高的方面,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而不是流失。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只是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而不是规模。这对优化资产结构是有益处的。把财富看成是单纯的实物形态的化身,是一种自然经济实物占有观的表现,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正如王忠明博士所讲“以所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来影响、甚至干扰国有企业改革,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

  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我国汇率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接轨,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富有弹性,汇率风险的影响逐步显现。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加强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的汇率风险管理,积极规避汇率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汇率风险导致的损失很可能侵蚀利润甚至造成亏损,因此,一定要将对汇率风险的认识提高到经营战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并建立内部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在外汇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认识,使汇率风险最小化。

  汇率变动后,立即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影响。首先是进口原材料价格变动,进而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也发生变动。汇率变动后,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发生变动。如果本币汇率下降,则外币购买力提高,国外进口商就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应数量不能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外币升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更贵,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对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较为有利。外币贬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便宜,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而同时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则得不到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好处。

  外汇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扭转被动接受汇率风险的局面,提前预警并采取手段将不能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化为愿意或能够承担的风险。同时汇率风险管理的根本点是避免损失,而非放大利益,要杜绝其中的投机行为。在出口业务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合同中设置双方风险共担条款;选择汇率波动较小或具有升值潜力的货币结算或选用人民币定价。在进口业务中,通过压低合同价格,选择趋软的币种计价;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时,采用海外代付、进口押汇等工具推迟付汇;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情况下,提前付汇或提前购汇。通过上述方法来规避汇率风险,避免在进出口业务中,造成国有资产的不必要流失。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