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起源于美国的ERP是工业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管理平台,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达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优化。本文以反思ERP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现状,试图从加强协调公司内外部治理角度,探讨优化公司治理的途径。
关键词:ERP思想;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一、引言
从齐鲁石化、格力集团、吴忠仪表高管们涉嫌贪污受贿,到创维老总被捕、伊利高管集体被拘,科大创新、ST春都、金正数码、创维集团、中原高速等公司高管们问题相继曝光,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系列问题: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监管不力、董事会缺乏诚信和问责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违规事件频频发生,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公告却‘岿然不动’,千家上市公司监事会公告千人一面。”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中国股市投资形象和投资环境的根本问题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就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从公司内部结构,例如董事会、监事会结构设计、股权结构、融资结构、控股股东的性质扩展到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从单一的公司治理研究扩展到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下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以及公司治理与管理关系的研究等,但多强调影响公司治理问题的主导因素是公司的内部控制,外部机制较难发挥有效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应借鉴ERP思想,强调内外信息的整合共享,减少外部要素对公司内部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逐步达到信息集成利用,加强市场监控、政府管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治理的约束,发挥包括控制权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以及其它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外部治理促进内部治理的提升,达到治理效果的优化。
二、ERP思想与公司治理机制
(一)ERP思想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继MAPII之后,为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的全面计划管理思想存在的局限,ERP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达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线,集客户、市场、采购、销售等外部要素和计划、生产、财务、质量、业务流程等内部要素功能为一体,成为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
ERP体现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笔者认为其核心思想和特点如下:
(1)引入协作竞争机制。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企业不但要依靠内部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客户等资源纳入紧密的供应链体系中,才能活动竞争优势。ERP适应了协作竞争的要求,实现局部信息共享,达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优化。
(2)引入“双赢”机制。ERP强调将供应商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组成部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协调性配合,成为能够适应面向客户的管理模式和动态联盟型企业的管理方式。
(二)公司治理机制概述
目前研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内涵和外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的功能、结构和权利及监督、激励方面的制度的安排。而广义的公司治理包括狭义公司治理,以及包括并购、产品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的威胁、政府管制等外部治理机制。
柯林·梅耶和钱颖一把公司治理结构视为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在若干企业中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吴敬琏指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一种组织结构;笔者比较赞同希克(Sheikh)等人的观点,认为公司治理应该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应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机制来协调,以保证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
三、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现状
由于本文主要是探讨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达到优化的作用,故以下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阐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所面临的现状:
(一)内部治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包括:
(1)股权结构不合理。体现在国有股“一股独大”,封闭式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中的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占绝大多数,持有股票流通极少,流通股多为中小股东持有,很少有机会参加股东大会或没有发言权,形成大股东“缺位”和中小股东“虚位”的严重现象。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多是由股权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表现在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推举代表其利益的董事,聘任满足自身利益的经理阶层,致使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严重。公众股东、机构投资者及收购者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撼动大股东和高管的地位,间接剥夺了股东利用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方式更换公司管理层。
(3)监事会不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首先公司法对监事会职权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建立监事行使职权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致使监事会监督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其次人员构成不合理,监事会成员大多来自公司内部,许多外部监事是有政府指派的,而且在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或缺乏监督技能,导致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外部治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存在很多缺陷,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
(1)证券市场股价信号传递功能失灵,各种炒作投机倾向加剧,各种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2)股票期权制度缺乏市场运行基础,难以发挥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
(3)大量企业股价高于内在价值,难以对外部收购者产生吸引力,加之政府的较大干预,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的收购对经营者产生约束作用;
(4)机构投资者规模较小,在证券市场所占比重不大,对公司治理不甚关心;
(5)竞争机制不完善,外部经理人进入公司高管阶层难度大,经理市场发育滞后;
(6)政府立法、执法不健全,政企不分现象严重;
(7)外部要素获取公司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信息严重不对称;
(8)股票市场控制权争夺激烈;
(9)银行从整体上来说对公司监控的地位仍是消极和不明确。
四、ERP对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ERP系统是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从管理的出发点创新,强调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协调,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发展,它促进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上的变革,对公司治理机制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1)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目标的转变。将由传统经济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转变;管理更重视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协调,由原来的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转向保证整个企业供应链的价值链的增值。从这个角度对公司治理来说,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外部机制来共同治理,保证公司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2)由传统经济下重视物流、资金流的管理,转向重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集成管理和统一配合,从而提高效率,对顾客需求及时反应,降低成本。对于公司治理而言,也应该重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集成,提高治理的效率,降低治理中的各种代理成本,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3)从重视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和优化,转向重视整个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强调企业管理的视野转向转向整个供应链和价值流的管理。这就对我们在公司治理研究角度上提供借鉴,不能总强调公司内部治理的主导作用,也应该关注外部治理所能发挥的作用,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
(4)ERP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由于ERP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共享,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克服企业信息宽度小、管理层次多、协调工作量大、信息传递慢和管理费用高等缺陷。而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很大原因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对于公司治理内部结构的调整提供借鉴价值,比如设法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高层管理者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和克服失真及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达到互相制约和监督。
(5)ERP引入协作竞争和“双赢”机制。如前所述,ERP强调将外部资源纳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双赢。对于公司治理来说,例如应该降低外部经理人进入公司的限制,更多强调自由竞争,对公司高管形成较大的约束作用等。
五、对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构想
基于上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及ERP思想赋予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构想可以由强调内部治理占主导,转向内外部治理的相互协调。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带来四大缺陷—利益不相容、风险不对称、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从目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出发,扩展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加大公司内部治理各要素之间的信息局部共享及内外部要素之间的信息的有效沟通。
正如Agrawal和Knoeber所言,单个治理机制的过度使用对企业绩效并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作用,这是因为单个治理机制的边际效果是递减的,不同的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或相互替代效应,最优的治理机制应该是不同治理机制的组合。从ERP系统的角度说,上市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的因素,而各个治理机制内部又存在各个要素,通过系统内外部要素的相互协调、信息披露和信息集成,有效地克服信息不对称,达到信息的局部共享,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如对于内部治理机制来说,可以增加股东、董事、监事、独立董事之间信息沟通渠道,逐步达到信息共享,有助于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和制约。再如,在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的协调上,应加强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使外部要素更容易的获取公司内部信息,减少获取成本,更大地发挥外部要素对内部要素的约束作用。
六、结语
ERP是一套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先进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处理的管理系统,它从20世世纪90年代初出现至今,很快被企业认同和接受,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单元的代表,其在治理中有能力借鉴ERP思想,充分利用信息处理上的思想来克服内外要素之间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内外治理机制之间更好的协调,从而在公司治理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兰刚,赵蕾,刘佳.基于ERP思想的企业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5).
[2]周建,刘小元,于伟.公司治理机制互动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2).
[3]王玉晖,张桂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5).
[4]韩葱慧,沈琳.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内部监督的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09(28).
[5]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
上一篇:浅谈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
下一篇:浅析拟上市公司财务准备及包装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