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长期以来,财务人员的形象被模式化、概念化,财务人员的职能被误认为是简单的、模式化、程序化的抄、记账,财务人员被当作“守业人”,而非“创业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从简单的事后记账、算账,逐步转向事前预侧、事中控制和分析经济效果、考核业绩、参与决策等。财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已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完善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模式,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现行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1)财政部门统管财会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2)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3)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4)企业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5)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些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不足以及现行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财会人员要么为完成监控任务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业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业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业、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财会人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其四,在目前这种“以堵代导”的集中管理模式下,都不同程度地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人的服务和指导。万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五,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下属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完善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管理模式
财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工作。要使财会人员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发挥他们在参与经营决策、控制经济过程、监督经济活动、考核经济效果、分析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在涉及业务管理模式是,应考虑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制度,把计划管理的重点落实到财务预算。财会部门是微观价值管理和宏观价值管理联系的纽带,突出价值管理,就要使财会人员由核算型转向核算管理型。原有的模式下,财务部门只是按计划的内容去筹集资金,而对各项资金支出的后果不负责任,造成计划和财务的脱节。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后,将计划部门的有关资金运作的职能全部并人财务部门,在财务部门设立预算计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年度、月度资金预算计划,并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安排资金支出,同时根据企业确定的利润总目标,制定出年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分目标,通过目标分解,对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这样,财务部门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形成计划、执行、控制、考评和信息反馈一条龙,以总会计师为首,有机地组织形成一个体系,互相制约。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三个环节,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对未列人财务预算的各项经济事项一律不得付诸实施,财务部门一律不安排资金支出。特殊情况必须开支时,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一枝笔审批,超支单位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2.做好资金运动的组织、调度和协调工作。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资金支出不合理或者支出数据由于一些应付账款不及时人账,财务部门对企业潜在的债务不能掌握和控制,就会造成财务报表的失实,导致潜亏发生。实行会计派驻制度,把具有主管会计水平和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财会人员派驻到销售、供应、基建、设备等资金输人、输出部门去工作。派驻人员应做好包括资金的筹措、分配、投入、日常调度和回收工作,财会人员应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资金合理地使用,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方集资和增收支节。由于派驻人员直接参与各项经济活动,及时了解掌握财务信息,可以一方面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规范资金支出行为,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
3.参与研究规划设计、审定技术改造及方案。财会人员应在资金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设计、建议、总结,从制定规划到可行性方案的讨论,以及最终制定、施行,都应由财会人员参与。当好领导的参谋,提供详细、准确的经济分析,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4.加强事前控制、监督计划方案。在决策前详细调查,审查经济合同签约的合理性。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按合同提供资金,定期检查,控制不合理开支,加强定额管理,认真记录和计量,合理支配开支,按定额使用半年,按进度拨款,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坚决向违纪行为作斗争。
5.划分责任中心,把控制的重点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企业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内部明确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头。分口分级管理,使责任具体化,保证财务控制活动做到控制目标明确、控制范围清晰合理、控制效果良好。而财务控制的具体化就是责任控制。
6.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种改进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了财会人员对企业的服务,通过服务强化监督。会计核算机构与核算主体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契约关系,一方提供服务,一方支付费用,彼此相对独立,在企业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的约束下,形成了有效的相互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分类和分层,将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融人企业并定位于中高级管理层面,解决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出路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专业特长进一步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
7.实现财务核算全面电算化。新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就应实现电脑化和网络化。其要点有:第一,企业建立一个内部财务局域网,将企业会计核算实现网络化;第二,各级会计机构财会人员及时在电脑中录人会计信息,以便企业总部即时查询;第三,实行授权制度,分级管理,不同管理层人员有不同的授予权限;第四,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防范会计信息丢失。
(二)完善企业财务人员人事管理模式
1.实行“财务”与“会计”职能的分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问题。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经营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将有利于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实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主要手段包括:首先,解脱财会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依附,削弱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强化财会人员的专业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业,令其专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业,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2.建立财务人员的竞争和考核机制。财务人员的急症和考核机制包括:首先要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人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聘部分人员;其次要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最后,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财会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试结果确定奖惩、淘汰并与被考核人的报酬挂钩。
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业绩、报酬、升迁或调离。这种新型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了财会人员对企业的服务,通过服务强化监督。会计核算机构与核算主体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契约关系,一方提供服务,一方支付费用,彼此相对独立,在集团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的约束下,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分类和分层,将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融人企业并定位于中高级管理层面,解决企业财务人员的出路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专业特长,进一步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
3.健全财会人员培训机制。其中包括:首先是按照企业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其次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企业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经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同时,对财会人员实行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理念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财务会计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好坏是会计信息质量甚至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为此,在财会人员继续教育中,应把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摆在突出位置。热爱财会职业,忠于本职工作,精通财会业务,这是财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为此要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正反面典型,加以舆论引导,进行配套教育。在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教育的同时,还应进行政治思想、法制、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
上一篇:论电力企业绩效管理考核的有效实施
下一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刍议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