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关于CPI持续上涨的成因分析及预测

2009-03-09 13:58 来源:葛 亮

  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目前各国政府普遍采用CPI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我国近期CPI指数持续上涨,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及短期、长期的持续性动因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宏观调控

  一、近期CPI上涨的成因

  近期CPI持续上涨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

  第一,食品价格不断高涨是近期CPI指数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我国CPI核算体系中,食品类所占比重达到34%,对CPI指数影响最大。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07年下半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涨幅较大,其中9、10、11月涨幅均超过10%。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一是粮食价格在农资、种粮成本及生物能源、食品工业等非口粮用粮大幅增长带动下,涨幅较快,2007年全年上涨6.3%。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导致副食品价格及家禽饲料价格上涨,加之市场供应不足,最终促使蛋及肉禽类价格上涨过快,2007年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31.7%,蛋价格上涨21.8%,成为目前CPI持续上涨的主力。三是蔬菜类价格受肉蛋类价格上涨带动及节日气候等因素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2007年10月、11月蔬菜类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5.5%和7.1%。

  第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CPI指数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目前,CPI中居住类价格主要包括建房、购房、租房及装修等与居住有关的项目。2007年6—11月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在4%以上。居住类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长期持续的住房供不应求,加之中央土地政策调控及建材价格上涨,带动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并促使房价高位攀升,房租随之上涨。同时资源及成本的压力致使水、电、气、物业管理费也随之上涨,相应央行加息政策也使住房按揭贷款率上升,导致居民住房一系列消费成本上升。

  第三,国际传导因素间接推动此次CPI上涨。2007年国际粮价迅速上涨,6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5.1%、53.2%、72.0%和39.9%。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带动了国内市场粮价上涨,并影响到CPI指数上涨。此外,美元贬值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二、短期内CPI持续上涨已成定局

  从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CPI短期内仍将持续上涨。

  第一,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据2007年央行调查显示,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强,已处于历史最高点。这势必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储蓄、生产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供给等诸多因素,对CPI上涨形成一定支撑。预期通货膨胀的加强还会增加居民对保值商品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推动此类商品或资产的价格上涨,进而加大CPI上涨的压力。

  第二,PPI指数近期开始反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反映的是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变化。工业品出厂价格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期。CPI指数的上涨往往滞后于PPI指数的上涨。

  第三,突发性灾害气候导致我国食品、能源供应紧张。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受此影响,国内多数地区交通受阻,农作物大面积受灾,能源供应紧张,金融、通信、保险、旅游等行业均受到严重影响。据商务部发布的市场监测显示,1月末全国大部分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上涨12.6%。在肉类、粮食价格未见明显回落之际,蔬菜价格的突然上涨,会使我国CPI指数近期会有较大增长。

  三、未来长期CPI持续上涨存在动力

  从长期看,CPI仍有上涨动力。当前的物价上涨除了供需矛盾外,还包含着成本推动因素及货币过剩因素在内。因此,物价上涨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并存在继续扩大的风险。

  第一,我国流动性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投放过快。2007年我国在基础货币供应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充裕的货币供给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并受突发性灾害气候影响,形势比较严峻。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以及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等问题。2008年1月份我国多个省市遭遇长时间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据统计,本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 219.8千公顷,很大程度上影响夏粮收成,使粮食供应更为紧张,全年物价将呈现上涨态势。

  第三,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美元汇率下跌与全球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影响下,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加大。2007年全球经济继续保持一定增长,但受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与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2007年11月份达到两年来最低。同时,美元持续贬值会推高国际原油价格,高油价通过成本推动渠道为通货膨胀增加了新的动力。

  四、应对CPI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为防止短期内CPI指数快速上涨,政府应从以下着手。首先,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受灾害天气影响,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副产品、能源供应不畅,因此各地区应及时上报受灾地区农副产品及能源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情况,保障供应顺畅。其次,加强对市场和价格监管,加大对粮油肉等重要商品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和乱收费、乱加价等行为。再次,保障成品油供应,为应对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压力,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的矛盾。

  从长期看,为保证我国消费物价指数恢复平稳,政府应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注重制度方面建设,具体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供给一方看,央行要紧缩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贷款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加强流动性管理。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大对冲市场操作力度,减少短期流动性。从需求一方看,要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展居民投资方式,继续改善银行金融服务,渐进开放QDII等境外理财产品,调动居民投资热情,并出台相应政策保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在农业方面,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对粮食主产的扶持力度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继续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扩大财政支出,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机制,根据基本生活品价格变动情况,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贴。在投资方面,利用税收杠杆,对高污染行业实施高税率,限制部分地区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抑制投资需求过度增长,促使投资稳定回落。在消费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使居民购买力整体得到提升。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特点表现为刚性汇率制度下的对外依存结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就需要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即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浮动,逐步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改革售汇制度,加强资本流动监测,推动利率—汇率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四是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加快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在出口方面,逐步调低低附加值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调高部分出口增势较快的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关税,鼓励高附加值贸易产品的出口。在进口方面,通过减税、降低非关税壁垒门槛等手段扩大进口规模,增加对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重要能源物资的进口力度。

  五是我国应建立包括外汇、能源、战略物资在内的国际综合储备体系。尤其应增加石油、煤、钢材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储备,从而达到在市场供应失衡时平抑国内市场的价格和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要继续完善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制定全面的粮食安全战略。调整储备物资品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各地区物资储备仓库的储备、运输、快速反应能力的建设,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综上所述,我国CPI指数的快速上涨会对我国企业生产、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政府要合理运用宏观政策手段,并对微观层面进行调节,使CPI指数近期和远期的上涨处在可控范围内,我国经济就仍将会继续平稳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S.B.KAPLAN(2006). The Political Obstacles to Greater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in China.World Development Vol. 34, No.

  7, pp. 1182 1200.

  [2]刘伟.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征[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2):31-37.

  [3]张连城.中国宏观经济的新走势[J].中国改革,2007,(7):28-31.

  [4]史焕平.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7,(12):40-42.

  [5]马红波,褚庆全.我国粮食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7,(7):53-54.

  [6]杨娜.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CPI[J].商业经济,2006,(11):64-65.

  [7]张海宏.对当前CPI走高成因的若干思考[J].知识经济,2007,(12):49.

  [8]赵涛.缓解通胀压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J].当代经济,2007,(12):8-9.

  [9]莫万贵.在CPI中体现住房消费成本变动的基本方法及国际比较[J].中国金融,2007,(12):56-58.

  [10]李怀军.猪肉价反季节上涨,引发CPI上涨担忧[J].金融纵横,2007,(12):16-17.

  [11]周卫辉.1984—1997年我国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概况分析[J].高校社科动态,2007,(2):23-27.

  [12]张明.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和通货膨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6):5-7.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