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4 14:06 来源:刘安雄 王涛
内容摘要:在开放经济运行中,汇率是居于最核心地位的变量。因而对于汇率的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认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改革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演进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汇率决定理论的回顾分析,提炼出对汇率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汇率 历史演进 决定理论 本质
在开放经济运行中,汇率是居于最核心地位的变量。因而对于汇率的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认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改革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演进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汇率决定理论的回顾分析,提炼出对汇率本质的认识。
货币兑换的起源
货币兑换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之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从14世纪、15世纪开始,在西欧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和集市贸易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开始发达起来,再加上15世纪中叶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市场从此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国际间的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交易规模在逐步扩大,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而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不同货币兑换也日益频繁起来,并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就要求一个兑换率,即汇率。由于历史上经由了不同的货币制度,囿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经济背景,从而产生了对汇率本质的不同认识。而对汇率本质的认识又派生了不同的汇率决定方式,因此在分析汇率本质的同时就要涉及到汇率的决定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汇率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汇率所表现的是“生产的国际关系”。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导言中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拟订了这样一个提纲:“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在这个关系中,国际分工导致国际交换,而国际交换首先表现为商品的输出和输入。在黄金是货币制度的基础又可以自由输出入的情况下,商品输出入的净差额引起国际贵金属的国际流动,继而影响汇率的变动。马克思强调,汇率是一种更复杂的经济关系。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中说:金银本身不是货币。自然并不产生货币,正如自然界并不产出汇率和银行家一样。由于贵金属是当时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也由于黄金本身具有价值,因而贵金属的国际流动所决定的汇率就是两国金币所包含的价值之比——含金量之比。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商品输出入的净差额、无形贸易、资本输出、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名义汇率与真实利率等。
西方学者对汇率的认识
(一)早期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者把货币看成是唯一的财富。因此,他们主张要尽量多出口、少进口,以防止货币的流出,甚至主张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的流失。故此,他们特别注意影响商品进出口和货币输出入的汇率变化。重商主义者对汇率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17世纪前半期,汇率理论史上发生了第一次重要的争论,主要在马林斯、米塞尔顿以及托马斯孟之间展开,史称“三M争论”。他们都认为汇兑平衡率是由汇兑的铸币平价决定的,也就是按货币金银含量的相应的价值比率决定的,但在汇率变动的原因等一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二)古典经济学家
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阐述了他的汇率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他认为决定汇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两国各自拥有的贵金属(白银)的多少,二是贸易差额。
18世纪瑞典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克里斯蒂宁注意到了货币汇兑量及汇率变动问题。他指出,如果货币发行过多,其中一部分形成的需求压力,落在国内市场上引起物价上涨;另一部分流向国外市场,形成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引起本币汇率下跌,但汇率变动并不受国内物价变动影响。
休谟和康替龙提出“铸币点机制理论”。其含义是: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超过一定限度(铸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从而诱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使物价降低,刺激出口。当汇率上升超过某一高度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入,使国内物价上升,刺激出口。斯密也注意到了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他评论重商主义关于一国汇率下跌会扩大强国的贸易逆差时指出:“汇兑的高价必定会产生类似征税的作用,因为它增高外币的价格,从而减少外币的消费。所以,汇兑的高价不增加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而只会减少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因而也会减少金银输出”。
穆勒认为,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变动可调节贸易收支的小额不平衡,但当两国之间出现大的不平衡时,汇率变动只有间接地通过影响国际铸币流动和国内价格水平,才能使均衡得以恢复。同时他还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是同时出现的,并且方向一致,所以汇率贬值既不能刺激出口,也不能抑制进口。
(三)近代理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
戈逊在他的《外汇理论》一书中对金本位制条件下的汇率取决于供求的原理作了系统的阐释,他把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变动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债务的变动。但他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究竟是什么。
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了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尽管许多学者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出了种种批评,但该理论仍然有一种“残存的有效性”。
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据边际效用论的观点对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原因作了另一种解释。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币的供给与对外币的需求,而个人对外币的需求则出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又是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因此,他的汇率理论被称为汇率的主观评价理论。
凯恩斯的汇率理论被认为是对汇率决定的又一种解释,即通过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汇率的位置及其变动的原因。尽管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古典利率平价理论,但他的研究为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现代理论(二战以后)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这是战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汇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汇率不过是一种价格,也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外汇的供求是派生的是由国际收支尤其是商品和劳务收支引起的,因此汇率实际取决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与戈森的国际收支说异曲同工,称为新“国际收支说”。
1981年,经济学家阿尔吉对原凯斯主义的理论加以改进和深化,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阿尔吉认为,均衡汇率水平是由本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工资率、外国的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水平以及对两国货币汇率预期等因素决定的。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约翰逊等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创立了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假定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国内外资产之间的充分替代性;高效率的商品市场,从而世界各地同一种商品价格如按期货货币计算价格相同;高效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信息做出合理预期,并且他们的预期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
对汇率本质的初步认识
汇率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产生发展,尤其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汇率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提到汇率自然就离不开货币、国际贸易、国际资金流通等。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该国货币的对内购买力。其大小由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决定,因此货币的对内购买力通常与一国国内物价水平呈反向相关关系。所谓货币对外价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的兑换能力,通常通过汇率来表现,兑换的外币越多,说明对外价值越高,反之则反是。价格、汇率分别代表货币的内外价值。汇率是指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的交换比率。汇率不仅体现了两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对比关系,而且它还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具有价格传导功能。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通过汇率转换成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从而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国际间具有可比性。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不同的货币单位通过汇率转换成外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单位,使国际资金融通和资本流动成为可能。汇率的本质是价格水平,汇率的变化在中长期只与通胀(通缩)相关,名义汇率并不能决定一国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何泽荣.国际金融原理(第3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孙佚.汇率理论演变与趋向研究.复旦大学,2005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