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0 09:18 来源:刘方媛
论文关键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危机
论文摘要: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危机面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但是,全球形势瞬息万变,中国经济回稳的基础尚不巩固,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首先分析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然后从银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滋生风险来探讨当前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以上潜在风险的措施。
对当前中国银行信贷高增长的评判,离不开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和宏观背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出口大幅萎缩。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出口由2008年10月增长19.2%急剧下降到11月的负增长2.2%,是近十年来正常月份的首次下降,并且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中国外贸出口值累计同比下降21.8%,从上年11月份起出口已连续7个月下滑。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出,全球需求萎缩的趋势并未改变,外贸形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同时,国内私人投资者对经济形势的信心下降,导致私人投资意愿下降。中国经济内忧外患,发展步伐开始放慢,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降至6.1%,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9%,总起来,上半年同比增长7.1%,经济有所回暖,但仍然处于低位。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处于波动时期,实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制止经济的放慢。
另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首先,在过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控制信贷规模的条件下,企业被压抑的正常信贷需求得以释放。另外,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落实,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套支持。
为贯彻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和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将货币政策定位为“适度宽松”,利率下调,银行信贷规模硬管制取消。结果是中国银行业连续数月出现了信贷高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创下4.58万亿元“天量”信贷增长的历史纪录。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初步报告,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已经达到7.37万亿。这意味着,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将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投放总量。
操作风险。在信贷高增长的过程中,为获得更多的贷款项目,各银行之间相互竞争,进而给银行信贷带来严重的操作风险。首先,利益驱动导致银行之间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情况下,各行为获得贷款项目而主动降低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放松信贷审查等情况就可能普遍存在,由此而给银行信贷带来风险。其次,在短时间内发放规模如此巨大的贷款,银行很难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信息调查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贷款产生损失的概率增大。最后,贷款审批时存在着的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贷款各个环节存在的违反有关风险控制规章制度,包括对贷款授权授信、审查审批、贷款程序等制度的执行不力,都将给银行贷款带来巨大风险。
贷款的集中性风险。在巨额新增信贷投放中,信贷资金大多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
1.货币政策的经济理论相关经济学理论。费雪货币交易方程式的数学形式为M•V=P•Y,该式中,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这个等式给出了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或者说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学派的理论假定是货币流通速度恒定(古典货币学派),或稳定(现代货币学派)。因此,可以将该公式通过数学微分求导恒等变化后,将等式M•V=P•Y转变成:M′+V′=P′+Y′,即在V′=0(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的假设条件下,这个等式就等价于各个变量的变化率相加,其中,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就是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可以推导出: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快于实际GDP增长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发生通货紧缩;如果两者增长速度一致,价格水平就不变。
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压力分析。首先,当前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报道,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报道,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降至6.1%,比上年同期低了4.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9%,比第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总起来,上半年同比增长7.1%。根据费雪货币交易方程式所得出的结论,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实际GDP增长速度。中国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适度”并不好把握,从货币供应量过快的增长速度来看,货币政策已经过于宽松,加之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当前实行的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潜在风险是很大的。其次,根据货币政策多目标制的理论,保增长、控通胀是一对矛盾体。保增长是目前最为首要的任务,在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市场流动性会越来越多。货币过度扩张,复苏路上难以回避通货膨胀。回顾中国经济与政策运行的历史,有一个规律性的特征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当某一年宏观调控政策一放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扩大,当年的经济就像吹起的一个“皮球”迅速膨胀。另外,全球普遍性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央行普遍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经济一旦回暖,通货膨胀的危险即会产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外国过剩的流动性不免会传导中国国内,从而可能会引起中国物价上涨。
1.关于资产价格泡沫的理论。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理性预期理论认为,金融资产的当前价格取决于经济主体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理性预期将造就资产价格的实际动态过程并使其偏离基础价值。以住房为例,一方面由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住房的租金价格就会出现上涨,从而提高了未来收益。另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定是在低利率的水平下形成的,这就降低了贴现率,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资产价格。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收益的多少只是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测,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如果只是以现在的收益和利率来预测未来的收益和利率,结果必将夸大资产的现值即资产价格。
2.资产价格滋生风险分析。首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一般特征是低利率、高信贷。国际经验表明,利率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加之流动性充足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的高投机性,使得资金流入,从而共同推动资产价格上升。其次,违规放贷的几率增大,违规贷款的潜在数量增加。从银行内部看,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各家商业银行从上到下放贷任务异常繁重,放贷冲动严重,这使得放贷人员可能根本无法顾及国家政策、信贷规定,根本无暇去监管贷款使用用途。
1.面对银行风险隐患,银行和监管部门要坚决采取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在信贷高增长中把控风险。从银行层面来说,银行要将“保增长”和“防风险”结合起来,实现高质量的信贷增长。第一,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选好项目,加大对未来收益前景较好项目的信贷投资,严防“豆腐渣”工程。第二,对于信贷多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集中性风险加大的现状,银行应积极开展信贷机构的调整,对新发放贷款与授信业务在行业投向、客户分布与服务品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使信贷资源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率。第三,在授信决策过程中,要严格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绝不用放松信贷标准来换取高增长。
从监管部门层面来说,要高度关注信贷不审慎,保持政策可持续性与杜绝隐患双平衡。第一,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确保银行一二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处于合适的水平增强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第二,实时监控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及时对指标所反映的不良信号采取措施,对于宽松货币政策下可能的“放贷冲动”进行抑制。第三,观察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对风险隐患进行提示。
2.着力增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瞻性。为了熨平宏观经济短期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但货币政策从操作到其对价格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需要经历相当复杂的传导链条,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这就要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货币政策宽松到什么程度需要把政策时滞考虑在内,对宏观经济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并提前作出反应,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在政策方面进行必要的微调,比如央行可通过窗口指导约束部分信贷品种以及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保持合理的信贷节奏。
3.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市。从银行层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授信尽职调查、贷款发放等环节把好关,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不得脱离客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发放贷款。
从监管部门层面,监管机构应再次加大对贷款流向的核查力度,对违规贷款进行彻底清查,处理一批违规发放贷款的责任人,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重新抬头;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特别是松绑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银行严肃查处,坚决防止信贷资金支持各种投机行为。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