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IT与企业管理创新

来源: 韩东华 杨红娟 编辑: 2009/11/08 23:32:44  字体:

  【摘 要】本文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阐释IT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制动关系,从业务流程、系统结构和供应链等3个方面说明IT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系列影响。企业管理在不断的调整适应过程中逐渐远离了原有的平衡态,从相对无序进入一种新的有序状态,最终促成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形成。本文在研究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IT的深入发展,必将为企业带来更为高级的应用模式——商务智能。

  【关键词】IT创新管理;电子商务;耗散结构理论;商务智能

  1 IT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制动关系

  1. 1IT的内涵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意味着计算机和软件,而是代表自电话发明100年以来,改变人们收集、传输和使用信息的所有技术的总和。发展到现在,总体上讲IT被分为五大类:

  信息获取技术:数字摄影机、扫描仪、触摸屏等产品;

  信息传递技术:Internet、Intranet、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等产品;

  信息处理技术:微机和各种操作系统;

  信息存储技术:移动存储器、网盘、光盘等;

  信息应用技术:CAD、CAM、MRP、MIS、DSS、CIMS、浏览器等产品。

  1. 2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创新由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探讨,对于创新的研究被拓展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多个领域,本文着重研究企业范围内的管理创新问题。本文将管理创新定义为:以提高系统整体管理水平为目的,重新组合、优化系统内的管理要素的全过程。管理创新包括在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来自企业内外的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是一系列要素的函数:

  MI= f (企业制度,组织结构,IT,激励措施,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市场环境)

  制度因素:企业系统内部的产权制度以及经营管理制度等是影响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对封闭的企业系统内部,新出台的各种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最初可能是有效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的变化,许多管理制度变得不再适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制约着其他因素有效性的发挥。在这个从有效到无效的过程中,企业系统内部的熵值将逐渐增加,从而诱发管理创新的出现。

  组织结构:企业系统本身具有多层级多功能的结构,各层级以及各单元具有不同的功能表现,在耦合状态下相互影响,又与整体交互影响。在内外环境的非线性作用下,每个企业系统都会经历裂变、复制、成长、放大、膨胀、老化的过程。组织结构是管理的载体,组织结构的膨胀、老化必然会使企业系统内部结构性摩擦系数加大,从而产生内耗、能量衰退,管理效率降低。当内耗达到一定阈值时,企业系统必然寻求管理的创新,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

  IT:随着企业系统的膨胀和复杂化,信息传递的渠道相应延长,信息节点增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耗损、扭曲,有效性、及时性降低,最终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的不畅极容易造成管理的失控。因而,整个企业系统管理效率的提高是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交互作用的结果。

  激励因素: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系统,激励成为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激励方式缺乏或激励方式缺乏科学性,都会引起系统内部的排斥和抵触现象,增加系统熵值。相反,科学良好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现有熵值,而且会通过管理创新为整个企业系统带来负熵流。

  人力资源:人群心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系统的复杂性,人群的文化、心理特征往往表现出比资本、技术等要素更强大的作用。因此,企业系统运行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与执行者的素质和对系统本身及对工作的态度。人力资源因素成为影响管理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文化因素:良性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正确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企业的习俗、文化氛围等作用于企业全体职工,所形成的凝聚力、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创新的沃土。

  市场环境:企业系统处于整个宏观和中观的经济系统之中,相对封闭但却未割裂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环境的变化总会使原有的企业政策和策略过时而无效,因而创新便成为应对变化的重要策略,其中不乏管理创新。

  以上这些因素在企业系统内部不断运动,以个体或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综合效应来促发、加速企业系统的管理创新。

  1. 3IT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制动关系

  企业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工系统,但信息的限制往往会使传统企业像机械系统那样,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只保持一个稳定点,处于一个低水平下“死”的有序状态,熵值不断增大,各种问题不断涌现。企业系统相对封闭,但并不是完全与外界割裂,因此本文将企业系统的总熵值表示为:

  S总= Si + Se

  S总为整个系统的总熵,它是由系统内部的正熵Si与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吸取的负熵Se(Se < 0)的总和决定的。当Si≥Se时,负熵的存在不足以引起企业系统的管理创新。只有当|Si| <|Se|时,创新才可能发生。IT的出现,加强了企业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多层级、多功能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强势的促协力,是企业系统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经过管理创新,系统最终远离原来的平衡势态,通过自组织形成了更高级的有序状态(见图1)。

  2 IT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系列影响

  信息技术通过支持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执行、协调与控制,发挥自身的高效率优势,诱发管理创新,使企业系统形成具有更丰富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新的有序状态。IT的应用对管理创新的影响直观地表现为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供应链管理等3个方面的变化。

  2. 1基于IT的业务流程创新的过程

  IT对业务流程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改变原来采用纸张表单,手工传递,逐级审批签字的工作方式,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使用者只需在电脑上填写有关表单,流程会按照定义自动向下进行,下一级审批者将会收到相关资料,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跟踪、管理、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第二个阶段:随着人们对IT应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精益思想产生,业务流程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企业系统中产生了运作的创新,流程中各环节要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同时,IT的应用降低了信息在企业系统中传递的维度,一些不能增值的信息使用环节和无效信息的使用者退出了整个流程。在这个方面,IBM信贷公司的信贷咨询流程重组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信贷咨询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重组,撤销了中间的5个环节,代之以负责全局的信贷估价员和信息系统(如图3所示)。

  精益思想和IT产品的应用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信贷业务由7天缩短到4个小时,效率提高了42倍;知识员工代替了多个功能性员工,对整个流程负责。

  第三个阶段:流程长度缩短后,人们开始尝试应用IT做更多的事情。“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概念的提出为IT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业务流程遵循了“市场分析→R&D→设计→试制→工艺准备→制造→检验→试销→营销→售后服务” 这样一个线性的过程。IT的应用使流程中的各个子块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得同一信息,实现了充分的信息共享。于是,传统的线性流程转向综合性的非线性并行流程成为可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行工程中的“并行”是相对传统产品开发的“串行”过程而言的。实际上,在计算机进行并行处理时,还是有时间先后次序的,只是由于时间先后是秒级甚至是毫秒、微秒级的,相对于人们传统概念中的日、月、年来说,更像是同时完成的。并行工程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诱发了管理的创新,计算机辅助支持成为现代企业系统的主要工作环境之一。

  2. 2企业的系统结构调整

  企业的出现是一种协调机制(即系统契约)对另一种协调机制(即市场契约)的替代。企业作为一种系统,通过系统结构的设计使企业以一种可以说明的有序方式来完成工作,确保企业所追求的规模生产及利润扩张等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IT应用随即影响到企业的系统结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企业系统的管理结构瘦身

  从显性层面来讲。传统企业的管理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具有一系列的中间层机构,从而使得企业在信息收集、决策制定、部门协调等方面难以具有灵活性,中间环节的存在使得整个企业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快速响应,从而不能及时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IT产品的应用改变了企业沟通的方式及其系统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对称性关系,通过管理创新,企业系统的管理结构在IT的应用状态下出现了纵向扁平化、横向精简化的改变:以往中间层上传下达的任务被信息网络所代替,中间层逐步消失,组织日益扁平化;另一方面,各种智能化的管理软件和专家数据库代替了人工,管理的横向幅度趋小。IT的应用同时也使基层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加之自动化集成制造技术的运用,使一线员工也呈现锐减的趋势。最终,企业系统的显性结构变得更为精致有序,并且建立于知识经济的基础之上。

  从隐性层面来看。从前,在很多企业中,各自独立的部门往往是个黑匣子,会出现由于信息堵塞而造成管理失控的现象。IT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程序的透明化、运营的规范化,而且使得整个企业系统集成为一个网络,形成了动态的系统结构。

  (2)企业系统的整体结构调整

  外包理念的出现使得一些“大而全”的企业把许多业务进行分解并外包,企业系统的边界变小。而“虚拟”概念的提出又增大了企业的有效边界。如果说外包是企业系统以“推式”来应用IT的成果,那么“虚拟”便是企业系统应用IT进行的“拉式”运作,超边界的隐形组织系统界面逐步形成。虚拟制造、虚拟企业的出现进一步超越了流程的界限,形成了社会和经济的网络化,成为有效利用企业外部其他资源的有效模式。

  2. 3基于IT的供应链结构创新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线性的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限于点到点的物流和资金流动,供应链中一个环节的失灵或断裂,可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IT的应用直接影响到企业间信息流动的方式,但它却彻底地改变了商业运作方式,也改变了供应链的结构。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功能弱化并逐渐消失,整个供应链上不必要的活动和耗费被消除,其功能被Internet、交互式Web所取代。传统多层的供应链结构转变为:以IT为有效媒介,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客户)、物流储运商以及服务商等集成为一体的“核状”供应链结构。

  “核状”供应链结构组成了一个经济共同体,它是基于IT的一种管理创新,供应链中的成员不仅在信息上集成,而且在地域上集聚,成为弱化牛鞭效应的最佳结构。

  IT作为一种技术是难以单独解决问题的,但是它与管理相结合后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综合IT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系统结构和供应链等3个方面的影响而开发的ERP系统,使得企业成为一个内外结合更为紧密的整体。

  3 结 论

  IT对企业系统的影响是由里到外逐步扩展的,企业系统不断地通过在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供应链等3个方面的管理创新适应变化,于是逐渐远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从相对无序进入了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有序状态。管理创新使企业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对外来系统的吞并,只扩大原系统规模,其特性不变)和自我新陈代谢能力,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新的有序状态必是电子商务模式。但是,IT的发展不会止步, 管理创新也没有尽头,随着IT发展及其应用,必将为企业系统带来更为高级的应用模式——商务智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倪义芳,何鸿声,吴晓波等. 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J]. 经济管理,2002,(4).

  [2] 任佩瑜.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78-84.

  [3] 白玫.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246.

  [4] 梁绍川. 管理大略[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49.

  [5] 崔丽华. IT物流:新的物流变革[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1-17.

  [6] 覃征,汪应洛等. 网络企业管理[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97-100.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