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浅析

来源: 朱 宇 编辑: 2009/12/16 20:51:08  字体:

  【摘 要】文章结合新时期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指出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只有从完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入手,建立健全内控目标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及内控监督测评体系等,以确保经费投入的效益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分析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借鉴此定义,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在非营利组织内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结构是内部控制机制的“硬件”,没有结构便不成机制,也不能发挥控制作用。为了表述方便,直观的反映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的现有结构,可以建立一个关系式:

  控制结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

  在这个关系式中,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内控手段、技术赖以依存和运行的必要环境,反映了管理者和其它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会计系统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控制程序指管理者制定的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的方针、政策、程序。

  三者的关系是:控制环境是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的基础,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是会计系统的保障。从三者的关系来看,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共同构成了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结构;但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非营利组织的这种内控结构由于缺乏内控目标管理、风险评估以及监督测评体系和信息与沟通机制而凸现出了诸多不完善。

  二、非营利组织现有内控机制局限性分析

  (一)内控机制目标模糊,风险评估体系缺位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要有目标作导向,目标决定着控制的内容,控制机制也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只有事先明确自己整体的内控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只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再据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才能决定哪些风险需要控制,应该采取哪种控制措施。所以,目标管理和风险评估体系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内控后续工作有待完善,监督测评体系亟需建立

  非营利组织内控结构中缺乏监督测评体系。监督过程可以及时地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效果,并在需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缺乏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就不能进行量化处理,不利于现有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执行。所以,监督测评体系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持续有效运作的有力保障,应该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结构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交流渠道不畅,信息传输受阻

  信息与沟通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非营利组织组织内部的交流渠道建设,才能够使信息的提供与交流更为迅速、高效,才能够满足风险评估、控制过程与监控过程的信息交流需求。所以,信息与沟通也理应成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分解经济事项,授权批准和集体决策控制落空

  在非营利组织内控机制中,一般都包括授权批准和集体决策控制方式,但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运作效率,大都规定了分级授权和集体决策的相关标准。授权批准大都采取分级授权管理并按不同级别授予不同的批准权利。在此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分解经济事项的方法,来达到降低批准级别或绕过控制程序的目的。

  三、完善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系统性分析

  非营利组织内控制度要发挥现实作用,必须形成机制,才能够使非营利组织内控制度达到预期的目标。现根据系统原理对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做如下分析。

  经济与技术,文化与科学、政治与法律、伦理与道德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制度、人员、资财、信息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非营利组织内外部控制环境是规划、制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根据明确的控制目标进行风险评估,然后针对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需要控制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通过监督测评,将实际成效与标准比较,分析指出偏差原因,制定纠正计划,采取纠正措施,使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的完善又势必对内控环境发生作用,在信息与沟通有效贯穿于整个循环系统的情况下,非营利组织内控机制结构就会形成良性闭循环。

  用关系式表示如下:

  控制结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测评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机制

  根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系统性分析和现有内部控制机制局限性分析可知,非营利组织要促进内部控制机制有序、永续的良性循环,实现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现有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水平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环境。

  1.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建立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组织内部一把手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也就是领导必须率先垂范,内部控制意识才能树立起来。基层组织、员工更应把遵循内部控制作为行动指南,自觉遵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2.健全管理机构,划清控制权责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二是各内部机构间、各经办人员之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为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非营利组织有必要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方面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从范畴上讲,涉及资源的获得、运用、管理与效率几个方面;从控制角度上讲,包括决策权的分配,执行决策的监控,以及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等方面,所以,内部控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只有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理论依据的、完备的、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才有章可循。

  (二)建立非营利组织内控目标管理和风险评估体系,确保有的放矢

  非营利组织应结合目标管理的自身特点,采用整合原理、自主管理、成果管理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内控目标管理体系,坚持一个中心,抓好三个阶段,做好九项工作。一个中心,是指内控目标管理必须以目标为中心;三个阶段是指目标管理分为目标的制定、实施、评估三个大的阶段;九项工作主要指目标制定阶段的信息收集工作,决策工作,分解目标工作,实施阶段的目标下达、指导协调、反馈控制工作,目标评估阶段的评定、奖惩、总结工作。有了完善的内控目标管理体系,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与时俱进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目标。而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前导工作,包括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根据制定的控制目标,识别并分析影响非营利组织内控目标实现的风险。

  (三)开发组织内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信息交流需求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不同的控制阶段对信息与交流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例如:前期对风险进行评估时,需要的是关于控制目标与风险的相关信息,其中大量的是组织外部信息;中期控制过程中,需要的是组织的内部信息(以会计系统提供的财务信息为主);后期监控过程,需要的是组织的业绩等信息。只有组织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渠道,才能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

  (四)健全非营利组织内控监督测评体系,提升内控机制运行效果

  监督测评是内部控制的后续工作,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是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并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内控监督测评体系应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将非营利组织一定时期的整体内控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将这些子目标落实到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部门”。

  【参考文献】

  [1] 魏前梅.浅谈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管的制度设计[J].财会通讯,2005(6).

  [2] 陆建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J].会计研究,2004(9).

  [3] 张宜霞.内部控制—基于企业本质的研究[M].北京:中国则政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