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激励理论的动机心理学分析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编辑: 2009/02/09 09:32:00  字体:

  内容摘要:激励理论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几种重要的动机心理学理论对激励理论发展的影响,认为动机心理学理论对企业激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企业激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激励理论 动机 心理学

  激励是按照“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的方式来运行的。心理学中的动机研究与管理学中的激励研究是一种交叉互动的关系。了解心理学中关于动机的研究理论,对于理解管理学中的激励方法以及激励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动机问题实质的认识,可从总体上把它们区分为三类,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内在起因观点

  内在起因观点从行为的内在动因出发来解释行为的动机。这种观点主要包括本能论、驱力论和需要论。本能论主要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注重人的自然动机的探索,通过对有机体或人先天所具有的行为方式的总结来说明人类行为产生的动因。如詹姆士和麦独孤的有关论述,主要论点在于区分人类行为的本能种类,并根据这些区分来解释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已不局限于对本能的分类上,他还对本能起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探索。他的心理结构论、动机模式实际上跟驱力论和需要论已十分接近,他已开始强调行为受到驱力去满足需要的功能。

  驱力论比本能论更前进了一步,主要是因为驱力论不再把行为的动因看作是有机体先天具有的东西。它认识到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包括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的,这种力量推动有机体去满足这些需要。赫尔的驱力论反映了有关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马斯洛的需要论揭示了人类行为的根源,他的需要层次论以及自我实现论为动机问题的研究作出了贡献。驱力论的诞生也使管理中的激励行为成为可能,因为如果只有本能能够驱动人的行为,那么管理中的激励将无法实施。驱力论和需要论使个体内部的需要可以通过外部的激励加以满足,从而使个体按照组织的意愿行为。

  外在诱因观点

  外在诱因观点将对行为动因的解释由内部转向了外部,它主要从外部刺激的特点,特别是奖赏作用以及外在目标的设置等方面来探讨行为动机的原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在条件作用情况下,条件刺激通过和无条件刺激相叠加,从而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所以说,动机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逐步获得的。斯金纳在其操作条件理论基础上,对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如他的正强化、负强化,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的概念,他有关强化程序的几种典型研究,奠定了诱因论的核心。

  洛克的目标论主要关注目标的特点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他的研究结果为目标设置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论据。需要说明的是,洛克以及他人后来对目标问题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于外在目标特点的动机作用,而是开始关于目标与行为者的认知作用和二者之间关系的探索,那么这种观点已不纯粹是一种诱因论,它实际上已演化成为一种认知观。如果说驱力论和需要论引起了人们对外在激励的关注,那么外在诱因观就为激励的实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只要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就可以引起需要行为的发生。同样,洛克的目标论对于激发被管理者的目标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介自我调节观点

  中介自我调节观点主要关注行为者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行为者通过人所特有的认知、意识、思维等对行为进行预期、调控。自我调节成为内在起因、外在诱因转化为真正行为动因的桥梁。这种观点包括前述的所有的认知动机观。它是现代动机问题研究的主流。这种理论的诞生对激励理论的帮助在于:不仅简单关注于“外在激励激发行为”的机械式的激励理论,而要进一步探求外在激励因素是如何引起内在动机,中介自我调节就是他们中间的动力黏合剂。

  其他动机研究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动机研究理论对激励的运用与发展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包括动力论、成就动机论以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动力论主要来自于勒温的有关思想。包括研究生活空间概念,以及心理冲突、志向水平方面的有关研究,这些研究成为现代认知动机观的理论基础。认知一致论着重论述社会认知的动力过程,主要包括海德的平衡论和费斯廷格的失调论,它们都十分关注人们认知的不一致所起到的动机作用。其中勒温的场论与管理学中的环境研究十分接近,现已被运用进组织文化研究领域;认知一致论对于管理、激励问题研究的人性化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其中的平衡论和失调论对于研究组织冲突和员工的特殊心理情境有所帮助。 转贴于成就动机论用认知观来解释成就动机这种重要的社会动机,并成为现代动机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成就动机论主要包括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他们分别从宏观(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微观(个体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方面对成就动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使成就动机问题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个理论对于研究高需要层次的员工激励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论是班杜拉对动机问题研究的一个独特贡献,它关注于行为结果因素如何转化为影响行为的先行因素,揭示了外在目标、结果因素转化为行为动因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也是对中介自我调节观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外在激励对内在激励的转化具有一定的帮助。

  自我决定论、预言论以及归因论分别将其理论建立在某一特定的假设之上,如德西德自我决定论假定人都有智慧和自我决定的追求,并根据这一假定详细地论述了自我决定行为的内在动机过程。弗瑞德曼的预言论则假定人类行为有目的地倾向于提高控制,也就是说人有提高自身和环境控制的追求。他还根据这个假定系统地论述了控制获得、控制扩大、控制障碍等问题。韦纳则假定人具有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理解的需要,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因。韦纳对归因的前提条件,归因的内容、结构、心理后果以及归因对后继行为的动机作用展开了全面的论述。这些理论都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认知、自我调节在动机过程中的作用,为更为完善的动机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这些理论的成果已经直接或间接的在激励理论中有所体现,亦或对激励未来的发展有所启示。

  结论

  从前人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经济学是站在制度的层面上来考虑激励问题的,因此,对于人的内在心理因素考虑得不是很充分,对于各种心理学中与激励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随着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被激励者的心理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心理学中相关激励的研究对于经济学中激励制度建立的作用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是人力资源激励的一体两面,是企业激励体系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两者在实践中是辩证地整合在一起的。比较而言,管理学中的激励研究与心理学中的研究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很多激励理论是直接从心理学的激励相关研究中引入的,甚至就是心理学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应用研究。

  激励是企业需要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根本性激励机制,是管理激励的基础或前提。管理激励是企业一种动态权变的日常性激励机制,是制度积极的具体实现形式。但无论是在理论归纳还是实践模式上,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的区分都只有相对的意义。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和操作实务中,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都必须统一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本体系统中,将之有机结合起来,并整合为完整的企业激励体系和运作机制。管理激励措施及其实施必须建立在制度激励的民主基石之上,制度激励必须为管理激励的有效实现提供制度前提、企业保障和人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可以运用的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管理领域,由于管理与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心理学的知识、方法运用于管理领域特别是激励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刚。企业人本管理中的心理学方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

  2.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2。

责任编辑:三皮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