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5 11:09 来源:songjx
《扁鹊见蔡桓公》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哲学家、散文家韩非的一篇名作。讲述了蔡国国君桓公讳疾忌医终致死亡的故事:扁鹊发现蔡桓公染疾,及时向蔡桓公提出来,但是蔡桓公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予理睬。随着蔡桓公的病情逐渐恶化,扁鹊又多次进行提醒,蔡桓公均不予理睬。最后蔡桓公在很短的时间内驾鹤西去。故事情节简单,道理却非常深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这就像企业内部治理。管理者讳言管理存在问题,或者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小问题,不予重视,不予治理,结果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积重难返,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应收账款问题是如此。市场化条件下,实行信用销售是常态,形成应收账款无可避免。但是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适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是必要的。我们的一些管理者提出了一堆理由,诸如:客户付款“3:3:3:1”,质保金金额大;我们的客户都是国有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没有坏账风险;行业惯例,没有办法;我们提取了足额的坏账准备金等等。提出这些理由就是无视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一旦行业出现不景气,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潜在风险马上变成现实风险。当这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很多企业都将形成冲击,甚至影响生存。
存货问题也是如此。适度保持存货是必要的,但是过度持有存货就有问题了。有的单位存货量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非常高,却没有控制存货增长的意图,认为某某产品畅销,需要先大量准备原材料,需要先大量生产出成品等着签订合同发货,全然没有把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放在心上。一旦对经营形势出现误判,大量积压的存货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同样是如此。由于历史渊源,剥离或分立形成的关联方之间出现资金相互占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单位无视监管部门的要求,随意在关联方之间划转资金。频率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最终走向违法甚至犯罪。
会计虚假记载、虚假陈述还是如此。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于形形色色的目的,有的单位出现了虚假记载、虚假陈述。有的管理者不以为意,反倒沉湎其中,一犯再犯。可能达到了一时的目的,却埋下了永久的祸患,正一步一步走向被告席。
管理就要防微杜渐,不能讳疾忌医。这要求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蔡桓公有病,但是自己没有发现,身边的人没有发现,专门负责他的健康的御医也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了而不敢说。倒是扁鹊发现了,也说了,而且不顾蔡桓公多次不悦照直说了。
我们的企业有没有管理问题?有没有人发现?有没有人敢说?有没有人敢于多次地说?有没有人敢于犯颜直谏?怎样保证企业的问题能够被发现?能够被管理者知晓?问题是有的,也有人发现了,也有人说了,更多的时候是在私底下。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次更要勇于承认问题、正视问题。忽视问题,不承认有问题,就不可能正视问题,就不可能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蔡桓公不承认自己有病,不采取措施治病,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如果我们不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逐步发展,就可能变得不可收拾,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承认不承认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诚哉斯言。虽然说得有点过,但道理上一点不差。最后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扁鹊发现了蔡桓公的疾病,如果蔡桓公正视疾病,愿意按照扁鹊的处方进行治疗,至少在病入膏肓之前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扁鹊思考蔡桓公的疾病处于什么阶段,应该采用什么治疗手段一样。蔡桓公是一个管理者,但不是医生,他不具备医疗专业知识,他需要医生提出治疗措施。企业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
发现问题不难。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或者敢于正视问题。企业的管理者,莫做蔡桓公。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