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导读:时至2009年冬,强势中影携《建国大业》、《十月围城》、《2012》和《阿凡达》四大猛将,欲一统贺岁片市场。2009~2010贺岁片档期顿时人心惶惶,硝烟弥漫,阵阵杀伐之气。
当你对《十月围城》、《风声》、《阿凡达》、《三枪拍案惊奇》作出选择时,你也为三个竞争对手投了虎年第一票。
中国电影市场素有三强。一为“挟天子令诸侯”、由韩三平把持的中影集团;二为“盘踞一方”,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控制的华谊兄弟;三为“白手起家”,由张伟平、张艺谋撑起的新画面。
三强纷争,互有胜负。
时至2009年冬,强势中影携《建国大业》、《十月围城》、《2012》和《阿凡达》四大猛将,欲一统贺岁片市场。2009~2010贺岁片档期顿时人心惶惶,硝烟弥漫,阵阵杀伐之气,即将撞响虎年的钟声。
三国战史
你看过《阿凡达》了吗?
2010年的第一缕兴奋,竟然来自一部科幻电影。2010年1月4日,中影集团引进的《阿凡达》席卷全国电影市场。一方面,是各大院线票务告急,甚至加价80%出售,依然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则是民营电影公司阵营的作品纷纷“被砍”,杳无音讯,极为“和谐”地配合着中影最后的贺岁演出。
事实上,民营电影公司与中影集团的征伐,历来掩盖在一片礼乐琴箫之下。而如此诡异的对阵态势,似乎从圈子诞生起就注定了。
华谊开启于1994年,本是一家颇为成功的广告公司,但王氏兄弟明显更爱好拍电影,成天混在北影厂里,跟着韩三平学拍电影、做项目,不亦乐乎。
1997年12月,北影厂推出第一部贺岁片、由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掀起一阵“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两年后,中国电影公司、北影等8家影视单位合并组成中影集团,韩三平振臂一呼,贺岁片市场俨然雄兵百万。
贺岁片的新电影形式,也让王氏兄弟眼前一亮,萌生了单干的想法。但是,一无经验二无人才的华谊,凭什么挤入中影的地盘?
很明显,华谊欲要出位,必须承认中影的王者地位。中影的优势,并不在影片制作,而是依靠长期以来的体制特权,积攒的历史、人脉,加之韩三平的资源整合之功,使制片厂、导演、明星、院线糅合一体,无往而不利。正因为如此,很多合作者甘愿牺牲自己的品牌形象,也要把中影放在“抬头”,哪怕中影分文不出,也成!
识时务者为俊杰。1998年,在与中影合作下,华谊“借来”冯小刚,连续拍摄了贺岁片《没完没了》和《不见不散》。其中,《没完没了》票房3000万元,还有1500万元广告收入,在当时已属天文数字。
旗开得胜,华谊也渐渐做大。其一,王氏兄弟偷来不少韩三平真经,对电影圈的流程、操作逐渐熟络;其二,华谊与“贺岁片之父”冯小刚逐渐暧昧,2000年,王氏兄弟干脆抢签冯小刚,业内又闻《一声叹息》。
不过,华谊仍然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个“华谊特色”诞生了。虽然华谊签下冯小刚,但他也可以出门谈任何事情。这意味着,华谊名导也可随时被韩三平调遣。
国资大哥与民营老大的对决,可谓山高水深,但也不能不提另一股势力,这就是新画面。正是新画面2002年一炮打响的《英雄》,掀开了中国贺岁片的大片史。《英雄》不仅巨星云集,投资高达3000万美元,且票房首度过亿,达到2.5亿元。从此,只要是投资大、巨星多、档期长、预期票房高的片子,都叫贺岁片。
新画面的异军突起,也刺激了中影与华谊的跟风,纷纷复制“名导+巨星+金元”模式。2005年12月,中影豪掷3.5亿元,邀请陈凯歌创作《无极》,但“馒头血案”只收回1.9亿元票房;2006年8月,华谊投资2000万美元,冯小刚推出《夜宴》,收回1.3亿元。虽然业绩各有千秋,但大片市场基本形成了三大巨头:中影、华谊和新画面。
不过,新画面也是最弱小的一支势力,宛如刘备只有孔明,张伟平只有张艺谋。即便开山大作《英雄》,也要与中影配搭,实则新画面出钱出力,中影配合配合。
正是因为憋着一口气,张伟平比王氏兄弟更“直”。2006年,新画面再与中影合作,推出《满城尽带黄金甲》。但张伟平明显不爽,竟自雇800名大学生到院线监督票房,信不过中影!
更绝的是,正当圈内热议“查票事件”,新画面突然息影了——张艺谋应聘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伟平心甘情愿,等!
其实,息影之中,电影市场的“国民大战”正在无声酝酿。
沙场点兵
看着华谊兄弟、新画面等民营电影公司的崛起,韩三平心中并非心静如水。2008年,中影提出,要用几十亿元的优势资金,每年拍摄1~2部大片,以此刺激中国市场。
很明显,2部大片,再加上中影引进的外资大片,这是“韩三爷”意欲一统天下吹响的号角。没有人愿意和强大的中影直接对抗——但,除了华谊的冯小刚。
2008年堪称中影发动总攻的头阵,“赤壁大战之前的新野会战”,韩三平也强势推出了《赤壁》与贺岁片《梅兰芳》的双保险。面对如此猛烈攻势,刚刚吹响《集结号》的华谊如何防守?
冯小刚拿起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冯氏幽默。他召回老搭档葛优,再找来美女舒淇,凑成“葛优+美女”的万试万灵组合,接着奔赴风光秀丽的日本北海道谈情说爱,直接覆盖市场主题: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
贺岁片的原形精髓,自然是冯小刚拿捏的最准——喜庆与好结局,即是贺岁片在岁末年终打动市场的法宝,“冯氏幽默”堪称贺岁片圈钱的一大利器。
如此务实的制作风格,韩三平深知冯小刚“玩真”的了,必须避其锋芒。本来档期为12月12日《梅兰芳》,22日《非诚勿扰》,中影将《梅兰芳》撤至12月5日,10天间隔变成了17天。结果,《非诚勿扰》斩获破纪录的3.25亿元票房,《梅兰芳》也在多出的7天里拼命上映,票房好歹过亿。
华谊的精彩反击,击退了中影的头阵,但韩三平却并不担心在真正的大总攻中有“冯氏幽默”的威胁。在“华谊特色”作用下,韩三平早早就邀请冯小刚拍摄2010年才上映的《唐山大地震》,2009年华谊注定没有“大将军”。
然而,华谊的威胁减弱了,新画面却在沉寂三年后“再出祁山”。这一次,张艺谋找来了中国第一笑星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明摆着要《三枪拍案惊奇》,而这次张伟平颇为“不识时务”,竟然找华夏做发行合作方,而非中影!
不过,总攻一触即发,韩三平自然不会胆怯,他手里,可是握着四张王牌。
风声对抗
韩三平的四张王牌,分别是中影大作《建国大业》、《十月围城》,以及好莱坞巨制《2012》和《阿凡达》。
放在以往任何一年,这四张王牌中的任何一张,都是贺岁档里的绝对优势产品,而如今,韩三平要一次性全部轰炸,其当量自然无以伦比,堪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而这“先遣部队”,就是万众瞩目的《建国大业》,能与之对抗的,只有华谊的《风声》。由于两剧的故事背景、主题颇为相近,所以,双方比拼的是“产品质量”。
韩三平自然要发挥自己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来填补《建国大业》的分量,能为祖国母亲60周年庆贺而发动全行业动员的,除了中影,还能有谁?
这一次,韩三平亲任总导演,还拉来“内地四大导演”中的陈凯歌、姜文和冯小刚演出,唯独缺了张艺谋。韩三平的解释是,张艺谋忙,没有联系他。显然,即便联系了,张伟平放人与否,又颇费思量。
然而,缺了张艺谋并不影响《建国大业》的星光灿烂,主演中还有唐国强、张国立、成龙、李连杰、梁朝伟、甄子丹……影片每隔几十秒,就冒出一张明星脸,共172个巨星登场,不少都是“无偿参演”,韩三平可谓把自己的魅力和“明星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明星战术”当然也符合中国电影市场当前不成熟时期的特点,即观众看明星胜于看内容,听炒作胜于品精细,明星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谁能笼络最多的明星,谁的胜算就越大。更何况,《建国大业》虽然故事情节零散,但也是“慢工出细活”。
然而,面对市场大势,华谊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事实上,比明星数量,《风声》岂是《建国大业》对手,不如比内容、比口碑。
华谊抓住的市场热点,就是热剧《潜伏》掀起的间谍剧热潮,围绕谍战背景,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已经形成差异化优势,成功了一半。虽然没有冯小刚的现场指导,但华谊旗下演技派、偶像派明星也是一箩筐,《风声》召集了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苏有朋、王志文、英达七大实力主演,无疑演技超群,制作精良。
这场对决,可谓针尖对麦芒。
2009年9月17日,《建国大业》震撼上映,首周票房累计就达1.3亿元。然而,9月29日,《风声》闪亮登场,“7位”大战“172位”,竟然一度有在国庆档期阻击《建国大业》之势。结果,《建国大业》票房仍然轻松过4亿元大关,而《风声》也抢下2亿多元票房。
《建国大业》赢了票房,《风声》赢了口碑,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亦在不断成熟,明星之外,内容至上。
《风声》的功成身退,自然激励了后续上场反抗的新画面的士气,虽然,“两张”面对的,是《2012》和《十月围城》的双重夹击。
营销对决
张伟平还是有疑虑的,选择与华夏合作,无疑丧失了中影的“保护”,再加之《三枪》与《十月围城》内容并不相关,所以,这场对抗将是一场露骨的营销对抗。
无需“保护”,对中影而言,剩下的自然是猛攻。《三枪》档期为12月10日,《十月围城》为12月17日,很明显,欲要给《十月围城》加力,中影应斩断《三枪》前路,紧贴《三枪》之前对总市场票房强烈吸筹。
2009年11月13日,好莱坞巨制《2012》吹响了中影世界末日的攻击,2亿美元投资、灾难大师罗兰•艾默里奇巨献、致敬汶川的宣传动员无疑极具挑动性,观众蜂拥观影。
事实就是,《2012》首周就斩获2.25亿元,甚至超过《风声》总票房。不过,中影似乎并不过瘾,11月27日又强推另一部好莱坞巨制《第九区》。
须知,张伟平可是早早就立下《三枪》票房破4亿元,赶超《建国大业》的宏愿,如今中影引进“好莱坞外援”一阵闹腾,不仅吸走大量《三枪》“购买力”,也抢占了大量前期宣传平台,宏愿难道就要惨败落空?
所幸,《三枪》并未让张伟平太失望,观众还是认自家人。张艺谋+赵本山+小沈阳+闫妮+孙红雷组合简直比“冯氏幽默”更加“和谐”,首周即斩获过亿票房。
没被打倒,这下就轮到张伟平出招了。2009年12月17日,在《十月围城》上映之际,新画面合作发行方华夏电影公司向所有院线紧急发送通知,称从12月18日起,《三枪》将多拿出3%的票房收入,给影院分账。
张伟平果然有一手!截至2009年7月,全国34条院线共有4800多个银幕,在放映供求方面,属于严重的供不应求。张伟平对院线的“贿赂”,无疑将影响各院线选择——电影拍出来是第一,但院线排多长档才是关键。况且,《三枪》的放映时间本来就比《十月围城》短,也更受喜欢“多放几场”的各院线青睐。
不过,中影早有先手,这就是媒体宣传攻势。据日本媒体NHK报道,《十月围城》制作人陈可辛与作为影片投资方的五家卫视电视台、报纸、广播,联合作出了排他性宣传策略,如《十月围城》用最大版面,其余的(主要指《三枪》)用“豆腐块”……同时,网络上,报纸上铺天盖地出现了《三枪》差评,与大部分影迷满意观影的实际场面颇为相抵。
媒体排挤,自然激怒了张伟平,面对中立媒体,他怒斥中影垄断,甚至直接批评韩三平。当然,这破天荒的一次公开呛声,无疑也具有极大的炒作宣传作用。
事实上,到了12月中下旬的真正贺岁档期,媒体炒作并非兵力重点。此时观众们已经是“哪个厅有座,就去哪看的问题”,谁占住了银幕,谁就是老大。
针对《三枪》“北热南冷”,而《十月围城》席卷南方的现象,张艺谋和张伟平双双赶至上海,在银星假日酒店,摆起了酒,夜宴上海各院线负责人,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占《十月围城》的银幕。与之回应,12月29日,《十月围城》也举行了“心愿会”,号召各院线元旦期间一定要挺住,陈可辛也亲自夜宴北京各院线负责人,毫不客气地抢厅占院!
争夺不可开交,于是形成了《三枪》与《十月围城》联合垄断影院的局面。对各院线而言,《三枪》强在张艺谋,《十月围城》强在明星制作班底,割舍任一方都不易。
截至2009年1月1日,《三枪》票房突破2.6亿元,而《十月围城》票房2亿元有余。然而,这一切即将结束,《三枪》和《十月围城》谁也别想过4亿。2010年1月4日,韩三平终于迫不及待地打出第四张王牌,好莱坞巨制、世界电影史上的壮举——《阿凡达》。
成败现实
《阿凡达》的上映,改变了战场上的一切。这部投资高达5亿美元的巨制,相当于《建国大业》、《风声》、《三枪拍案惊奇》和《十月围城》四部影片总投资的10倍多,在全球上映三周就斩获票房10.2亿美元。
很明显,相比好莱坞,我们的“三国”格外弱小,我们的贺岁大片仅仅是中档制作规模。真正的赢家,不是新画面,不是华谊,也不是引进这些大片的中影,而是好莱坞。
不过,我们依然看到了残酷激烈的竞争场面,手段包括名导领班、明星扎堆、档期博弈、越档吸筹、院线争夺、抢厅占院、媒体排挤……而且,“三国”之外,还有几十部号称“大片”的贺岁片,他们的命运不言而喻,只能成为一批鱼腩之师。
竞争如此激烈,自然不是因为太强大了而太激烈,而是因为我们太弱小,却也存在着极端不平衡的市场现象。
首先,就是进口影片的发行垄断问题。掌控进口大片引进权的,只有中影与华夏。这无疑形成了垄断集团依靠引进大片打天下,民营公司举步维艰与之死扛的局面,形成了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
其次,是更尖锐的“影院少”问题。受此制约,目前内地每年放映影片数量只有200多部,甚至不及中国香港一半,而要达到每周10部的“美国水平”,银幕数量至少要增加3倍多。正是因为如此,少数几个大公司,也要为影片推广、院线合作打得头破血流,实力悬殊进一步拉大。
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但“三国”内战却仍将持续。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终于成功登陆创业板,应了《大腕》中那句:“在纳斯达克上市,将来咱花的就是美国股民的钱了”。当华谊利用融资培养出下一个冯小刚,华谊将具备真正叫板的实力。
华谊的上市,也刺激了韩三平的眼球,他的目标,是直接登陆主板市场。而在目前,中影已通过参股方式组建了7条院线,吸引了400多家影院加盟,票房总量占全国份额一半。在未来,张伟平估计再也不能“贿赂”院线了;而华谊再做大,也要彻底背靠中影;韩三平又一部大作《孔子》,亦将在自家影院开戏。
对于张伟平,他要做的只是“义气为先”守住张艺谋,这是他未来对抗中影的唯一屏障……
上一篇:丰田难过挡汉坡 风口浪尖求生存
下一篇:马云痛骂支付宝“烂到极点”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