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我国电力营销

来源: 周一路 编辑: 2010/09/25 15:11:10  字体: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逐渐深化,社会经济迅速由短缺型向过剩型转换。办电渠道日趋多元化,我国的电力也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在部分地区卖电也逐渐变得困难。因此本文对电力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本文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推动和指导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

  一、我国电力营销现状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力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平均己跃居世界第二位,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跨省的区域性高电压等级的主网架,缺电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电力工业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电力市场供需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之后,现行的电力体制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垄断经营管理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之间市场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能力,国家决定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本文在对电力营销战略的研究都是基于改革后电力管理模式进行的。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点。

  1.实行厂网分开。

  2.重组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组建若干独立的发电企业。

  3.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设立南方电网公司。

  4.在厂网分开的重组完成以后,允许发电和电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进一步实施股份制改造。

  5.建立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实行发电竞价上网。

  6.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7.开展发电企业向大客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

  8.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二、目前我国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与电力相关的产品问题

  主要表现在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频率、电力谐波三个质量指标的考核标准和完成情况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电压合格率的指标可以考核到居民家里的每一个用电插座,而我国目前只考核到10千伏母线。在过去,产品质量问题所引起的后果并不是很严重,也未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高,高档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像高档家用计算机、空调等,而这些家电产品对供电质量指标的要求较传统老、旧家电来说则高得多。如果电压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使用效果较差,损坏可能性增大。

  人们由于健康意识增强,生活条件改善,注重提高家庭灯具照明度,保护视力,增强照明效果,避免跌撞等家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视力下降。

  随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工业生产中引进了大量的精密生产线,或者生产高、精、尖,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这些生产线或产品对电压质量的要求相当高,一些电压质量不合格,则次品率、废品率会大幅度提高,或者烧毁设备等。

  2.电价销售不科学

  现行电力销售电价形成机制不科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电价的分类不科学

  不能充分反映不同性质的用电特性,体现不出《电力法》“公平负担”的原则。目前电价基本上是按用电用途分类,仅考虑电压的差别,没有考虑负荷率的不同,反映不出电力销售企业在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负荷率的供电成本的差异。

  (2)电价的分类繁琐

  目前电价分类主要按用电用途分类,主要分为居民生活电价、非居民照明电价、商业电价、大工业电价、普通工业和非工业电价、农业生产电价、贫困县农业排灌电价、趸购电价等8大类,同一类电价中,又因供电电压等级不同或生产产品的不同又各有区别,此外随电价一起征收的还有三峡建设基金、农网还贷基金、城市附加等费用;在用电时间上,又分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高峰时段、低谷时段、平段;有的省还增加有“光彩工程”照明电价、外资企业优惠电价、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用电型中央空调优惠电价、“一户一表”改造居民生活优惠电价等,分类标准复杂,电价类别繁琐,如非专业人士、绝难看懂一张电价表,一则不易给客户进行解释说明,二则计量装置配备、电费收取等方面造成诸多困难,三则非常容易产生混价行为,屡屡产生纠纷。

  3.电费的收缴问题

  (1)缴费的方式单一

  目前电费缴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窗口缴纳

  这种方式由客户到供电企业的营业窗口用现金缴纳电费,是属于比较原始的,不仅缴费效率低,而且增加了消费者的体力成本和货币成本(交通费用等)。

  二是银行代收

  ①银行现金代收。即客户到与供电部门有代收电费合约关系的银行柜台缴纳电费,这种方式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增加了电力消费的体力成本和心理成本;银行代收积极性差,消极应付,往往造成客户多次往返方能缴纳电费。特别是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后,直抄直收客户量大幅度增加,使得临近交费期间,由于客户缴费集中,使得银行临柜人员劳动强度大大增加;电费电价的网络数据传输不稳定,常常造成电费电价数据传输中断,影响电费缴纳效率。②银行划拨。主要是用电电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缴纳电费的方式。由供电方委托自己开户银行定期向用电方的开户银行划拨电费。③银行代扣。就是由居民客户(已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在供电企业指定的银行开设-专用储蓄账户,银行每月根据供电企业传到银行的电费金额从其账户上自动扣减电费,这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很多消费者还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习惯,并且给消费者增加了另外的心理成本,造成储蓄卡、折太多。

  三是上门收取

  由供电局的收费人员上门收取电费,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四是单位或物管公司代收

  转变客户中的居民电费由单位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代为收取,然后通过划拨等形式交到供电企业。这种方式增加了单位或物管部门的工作量,且易发生挪用居民电费的情况。

  (2)电费收取的难度大

  “先用电后付费”的消费特殊性造成电费回收的难度日益增大,由于电力消费具有特殊属性,其商品交易是在供电企业和客户产权分界处完成。客户用电设备开关一打开,交易便开始,开关- 断开,本次交易便结束,这种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目前“先用电,后付费”的付费方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正是这种“先用电,后付费”的交费方式却给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电费拖欠行为很遍。

  三、对电力营销的建议

  1.电力价格策略

  电力企业必须尽可能降低产品价格,以促使消费者更多地进行消费,但是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价是属于国家管制价格,供电企业不具备自主权。对于国家颁布的目录电价,供电企业绝不能多收一厘钱,只能用好用活国家的电价政策,特别是要用足国家制订的电价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家庭和单位更多地使用电力。对于电价分类繁琐,电价调整频繁等问题,电业局也不能有效解决,只能向客户作好解释说明工作。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相当彻底,电价形成机制完全理顺后,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在国家规定的目录电价标准上适当采取优惠用电措施,降低售电单价,以实现成本领先的电力营销战略。

  3.电力产品策略

  对于电能质量的个别指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的差距,首先要在“竞价上网”时对发电商提出要求,坚持“同网同价”原则,以保证采购到的电力产品质量合格,同时还要努力改善电网性能,提高设备技术含量,尽最大可能降低电网本身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提高终端电压合格率,力争达到综合电压合格率大于99%。针对电压质量有特殊的要求的客户,在要求客户自身要有保障措施外,供电企业自己也要努力协助客户做好有关工作;尽可能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3.对电费的回收策略

  提高电费回收率,是供电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供电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财务基础,是供电企业让利于民,让利于企,降低消费者电能消耗成本的首要前提。

  (1)加强呆坏账的预防和补救根据党中央《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退出实施意见》,呆账与坏账将对电业局电费回收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应制订专项管理制度,及时掌握破产企业动态,严格控制呆坏账的发生,强化呆坏账的账务、资料管理,加强呆坏账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尽量减少电费损失。

  (2)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坚持向成都市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电费回收情况,使政府有关部门在电费回收工作上能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态度,这些都为我局的电费回收工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3)发动有效的宣传攻势为加大电费回收工作力度,可以通过在电视、报纸等主要媒体上公布欠费情况,对长期拖欠电费的欠费大户进行曝光,并就电费拖欠造成的严重后果,供电企业所作的种种努力等问题向社会报道,努力营造出催收电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4)运用法律武器追收电费对那些恶意拖欠电费的客户,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诉讼程序进行追收欠费,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有一处胜诉,便会对其他欠费客户或处于观望状态的客户产生强烈的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建生.电力营销应推行目标市场管理.电力技术经济,2007,(5):69.

  [2]方军.中国电力工业改革与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参考资料汇编.内部资料,2006.98.

  [3]苗峰.四川省电力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四川电业,2007,(9):42.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cl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