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通过对目前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体情况的分体,结合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就业管理转向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中心应从事务型部门转向研究型部门的思路,并结合国内外就业工作发展的情况,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1 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情况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大学毕业生及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依据社会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自主择业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就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1.1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用人单位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国内外医药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是有招聘计划的企业数较往年明显减少,总体招聘人数较往年有所削减。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盲目要求在东部地区、大型企业就职,对于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部分热门的用人单位普遍提高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但基本薪酬待遇方面增长不多或没有增长,甚至有所下降。虽然就业率仍然保持稳定,但是就业质量有下滑的趋势。
1.2专业对口性降低和职业流动性的增加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经济变化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对一些传统职位的需求在减少,另一些非传统职位的需求却在迅速增加。药学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同时,社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现实需要也导致了从业人员需要变换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导致目前就业市场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有些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换了好几个工作,用人单位花了很多人力和财力培养的人才瞬间流失,这对用人单位和从业者自身来说都是损失,这也将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预期,从而降低毕业生的待遇水平。
1.3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的决策者意识到,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是获得基本素质的教育,而新进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后,一般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特定岗位,尤其是某些公司将新录用员工安排轮岗实习。由此可见,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已经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种趋势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加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2.1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主体应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由于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必须快速摆脱单纯的就业管理思路,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的工作思路。首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开展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其次,加大人力投入,积极主动、联系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力争实现集中式、一站式服务,让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就业手续。再次,要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良性循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学院要进行合理分工,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大型招聘会和面试,具体工作则由学院负责,使毕业生有问题能够找到合适的机构及时解决。
2.2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事务型机构向研究型机构转变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如下特点:政策性强,手续繁杂,工作重复性高,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职业疲劳感,目前的就业工作仍然低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工作人员大多被繁琐的工作所束缚,被动的接受工作安排,无力关心统筹规划工作。通常上一年的就业工作还未结束,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就已经开始,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仍然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中。
药学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首先,规划一整套完善的适用于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导事务性工作,整合流程,精简步骤,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其次,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建立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块,并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就业形势,量化各项就业指标,提前预判未来就业走势,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招聘合作。再次,主动性的为毕业生谋求高端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为进一步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快速带动学校的知名度。
3 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3.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
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就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应当从知识结构等方面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定期派送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同类型高校、同地域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成立院系就业咨询组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院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科研教师的作用,他们在学科行业内有着多种多样稳定的人际资源和社会渠道,可以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能够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情况。这种情况,过去多半由学生与教师在实习期间自发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由院系统一协调部署,主要用于帮助有特殊就业困难的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就业帮扶机制,以协调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就业。院系也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到学校宣传本单位的情况、提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教育对象不仅可以面向毕业生,也可以面向低年级学生。
3.2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高低将影响高校就业,而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仍然将需要持续建设。首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研究部门应当与心理咨询中心一同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使学生各项素质分类,量化各项指标,提供给用人单位更加直观的信息。其次,要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建设,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要涉及到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最后,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广范围的运用,网上求职也成为学生求职的一个新渠道。
就业指导中心在不断丰富学校就业网信息内容的同时,为确保就业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毕业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准确更新就业统计。实行严格的“就业率周报送”制度,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的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以便为待就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使就业指导中心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发放的统筹规划。
3.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
以学生社团、兴趣组织、在校生创业大赛、研究生专利推广会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引导和培养创业团队的萌芽。鼓励各学科交叉,支持多所不同研究方向的大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地方政府、高校联盟、企事业单位、投资方等组成创业项目洽谈会,使更多大学生创业计划经历市场的检验。目前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提上日程,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激情和愿望,逐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缓解就业压力。
将学生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同时成为毕业生择业、企业考核录用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立各种基地还有利于就业信息渠道的巩固,有利于推广学校毕业生品牌,抢占就业市场份额。
3.4深化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上的转变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要进一步转变,需要做到两个相结合:坚持德育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全体辅导、分类辅导、个体辅导相结合,加大个体和分类辅导的力度。将职业规划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除了学生在校的成绩,希望高校可以对一名学生各方面提供全面的了解,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评分机制,将大学生在校表现量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人力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大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灵活型交叉课程的设置,从而改变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毕业生没有,毕业生有的知识却用不上的尴尬境地。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创业指导,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并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5):105-106.
[3]孟庆莉,刘志刚,卢秀莲,等.关于药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01-102.
[4]黄勤.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报(社会科学),2008,6(22):168-171.
[5]高长元,罗捷,杨彩霞.基于CRM理念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科技与管理,2008,6(10):111-113.
[6]邓洁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0-42.
[7]钟伟.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5):40.
[8]郑春晔,许紫岳,汪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3):18-20.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