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来源: 李开学 吴再生 李文树 编辑: 2010/12/28 14:02:26  字体:

  【摘要】“一订二化”是校企政三方合作在采矿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宗旨。通过实施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采矿工程类学生实施“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意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一订二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三赢 探索与实施

  1 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和深入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彻底摆脱学科型办学思想束缚,高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旗,大兴“能力本位”之业的重要时期;深入期是指加强内函建设和推广应用已经取得的成果[1]。“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订”是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二化”是将学生职业能力模块化与职业资格鉴定岗位化。“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实施达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的效果,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2 “一订二化”的探索与实施

  “一订二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如何鉴到 “订单”,重点在怎样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化和职业资格鉴定岗位化,核心在师资队伍培养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2.1 签定“订单”协议

  “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领导依据川渝煤炭企业发展的对高职人才需求,凭借学院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声誉,依托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契机,本着“双方互利互赢”的原则,主动与重庆煤炭集团、四川煤炭集团等合作。校企双方高层领导经过多次的深入探讨,明确了各方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秉持以企业为主,学院协助,学生自愿,公开选拔订单学生,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定“订单”协议书,按区域或公司组建订单班,并按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管理班级。

  2.2 职业能力模块化

  2.2.1 确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

  签定“订单”协议书后,通过校企双方精诚合作,基于专业毕业生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并考虑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确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分析岗位人才的知识目标10项,能力目标7项,素质目标6项[2]。

  2.2.2 构建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模块

  学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依据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基于生产现场工作过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从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两个方面解构和重构课程体系,以能力能力为主线,构建职业能力模块[2],即矿山机电、矿山测量、煤矿开拓与开采、巷道施工、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等六个模块。

  2.3 职业资格鉴定岗位化

  依据六个职业能力模块,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重庆市采矿工程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并通过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并联合出台了相关实施鉴定的通知。为实施职业资格鉴定,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3.1 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国家、重庆市政府、企业、学院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新建和完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遵循通用性、真实性、仿真性、开放性的原则,在校内新建模拟矿井、综采实训基地、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实训室等23个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并按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管理,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实训任务。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建设在南桐矿业公司等鉴定“订单”企业,能满足职业资格鉴定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2.3.2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指导现场生产技术,并学习现场生产与管理经验,丰富教学资源。企业挑选高水平的技术能手到学术承担教学实训任务,指导学生各模块的技能训练,校企双方在真实的岗位上对学生实施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实现技能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与教学“三位一体化”。

  2.3.3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考核。主要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兼职教师、教学过程质量考核等10项管理制度,并收到明显效果。

  3 取得的成效

  3.1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有319名学生在毕业时取得采矿工程类大学生综合职业资格证书。从毕业生跟踪调研和企业反馈信息表明:取得综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与原模式培养的毕业生比较,在实践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明显提高,特别在现场施工与组织、开采与掘进技术应用等方面优势明显,职业能力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重庆能投集团下属五大矿业公司已把学生是否取得采矿类综合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选择毕业生的首要条件之一。

  3.2 丰富了教学资源

  通过“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改革与建设,校企合作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重庆市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1篇;配套开发教材11本,大批教师获得到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培训和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锻炼的机会,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3 开发了《重庆市采矿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

  针对西南地区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矿井灾害严重的特点,制定了符合行业职业标准、区域特色明显的《重庆市采矿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该标准通过重庆市煤炭行业认定、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批准,在全市高等院校采矿工程类专业广泛推行;学生取得的综合职业资格证书得到行业的充分认可,减少了学生盲目考取多个单项工种证书的负担,降低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证书”制度,确保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3.4 创新了“三位一体化”的人才教学模式

  创新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与教学“三位一体化”的人才教学模式。通过重构采矿类专业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重庆市采矿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设与之配套的全国高职院校惟一校内模拟矿井,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担任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在校内外真实岗位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开发了“做”的标准,制定了“做”的程序,设计了“做”的活动,评价了“做”的效果,充分实践了高等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3.5 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快

  “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教学内容既有操作技能又含专业知识、工作情感,教师的身份具有“三重性”,即传授知识的教师、操作技能指导者的师傅、工作态度与情感引导者的领导[3]。教师原有的学科课程知识的结构是要求知识的深度,而现有“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所需知识是特别强调知识的广度与工作任务的贴近性与有用性,一个项目所需知识应是原几门学科相关知识的有机重组。项目操作技能不同于学科的专业实践,它强调与实际工作的紧密性,一个项目的操作要能真正出符合行业标准、规范的有用“成果”,这恰恰是高职教师的弱项。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创造条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与此同时,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3.6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物质前提是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的教学拥有对口性、先进性、开放性、完备性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力保障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也是高职院校顺利获得企业人才“订单”的前提。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体现教学的职业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在环境中陶冶人的职业情操。

  4 不足与改进

  “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就其本身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此,我们应针对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使其不断完善。

  4.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量小

  国家、学校与企业都应转变办学思维,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政府要实现由“倡导”到“推行”职能的转变,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有效的调节,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行政法规来有序推进;学校要实现由学科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认清高职学生的社会角色,着力拓展其就业顶岗的能力,努力实现从知识本位转变到能力本位,使学生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很强的动手能力,也拥有一定的文化理论基础,在教学改革方面尽力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两个零距离;企业要实现由事后选人向事前预订的转变,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开发已上升为时代的主旋律,人才是企业的命脉和发展的根本之道,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订单教育,可使企业吸收和培养岗位对口的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高企业的第一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积极配合或主动与学校共商所需人才培养方案大计,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努力为“订单”学生提供实习条件、职业环境与兼职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有效的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4.2 正确理解职业能力

  能力是人才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没有能力本位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就失去了生命[4]。在“一订二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将行业标准、用人标准、职业岗位标准与人才培养过程密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在突出“能力的职业性”的时候,还要注重“能力的综合性”。“职业性”立足于眼前,“综合性”则立足于未来,“职业能力”就是指职业人的“综合能力”,包括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然,如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局限于目前上岗需要的职业技能,将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5]。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有人的发展目标,也要有企业的目标;既要注重针对性,也要兼顾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宋六锁,杨红梅.高职人才的培养标准与模式,《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01月.

  [2] 李开学等人.《重庆市采矿采矿工程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2005年。

  [3] 周大农? 戚亚光. 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教育与职业》2006年2月。

  [4] 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月.

  [5] 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