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现代物流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困惑的今天,已引起各国企业及政府的广泛重视。物流的控制能力往往体现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控制物流就可以控制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加明显。港口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货物水陆换装的一个阶段,而是整个货物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港口对形成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影响将有别于其它游离性的产业服务,并将付货人、承运人、收货人、代理人等汇聚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
关键词:港口物流 仓储 配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枢纽,作为水陆物流交汇的重要节点。通过不断装卸输送各种物资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取原料,使消费者不断获取商品,形成了物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港兴城兴,以港兴市”,港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繁荣所产生的影响己越来多地被人们认同。
在国际经济、贸易和运输尚未一体化的时代,生产和贸易被当作是两个隔绝的因素,而运输则被分割成许多过程。因此,港口仅执行其传统的装船和卸船的功能,而游离于生产、贸易和运输之外。随着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航运业在进入集装箱化时代后又向多式联运时和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货主对货物运输的安全、准时、经济性等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国际班轮运输开始注意到海上运输及陆路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可靠性,班轮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不断延伸,逐渐朝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的全球承运人方向发展,经济贸易与航运的发展使得现代港口日益成为全球运输体系中的神经中枢,其功能也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
现代港口正成为经贸发展的催化剂,它对周围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商业辐射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国际贸易和综合运输链是从原材料生产地开始,经过许多中间产品环节,到形成产品,一直到最终用户结束。货物沿着这条链运动时,不断地变化着自身的形态,要使这条链上的所有活动合理化,费用最省就必须采用综合运输的管理方法。港口处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节点,是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一环,对现代物流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战略作用。
一、现代运输技术和经营的发展对港口条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对港口的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为适应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提高,大加强港口基本建设,扩大港口规模,是当前港口发展的显著特点。如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港。为了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口的地位,1995年,鹿特丹港在原有港口模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沃尔和埃姆两个新港区殷资13亿美元增建8个集装箱泊位:投资1.29亿元为近海集装箱运输建设装卸场地和内陆集疏运系统;并进一步填海造地,作为吸引临港工业和转运货运之用。
2、对港口的集装箱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展开,件杂货、高值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也将其主要注意力放到集装箱港口的发展上来,并把集装箱处理量作为衡量港口集装箱化平发展和现代化进步的主要标志。集装箱化运输使船舶载箱量越来越大,集中的港口数目越来越少,国际航运中心越来越靠近集装箱枢纽港,各个港口为占领集装箱市场而投资兴建专业码头,花力气改造传统的件杂货码头,来适应港口集装箱化要求。
3、对港口现代生产组织高科技化的要求
船舶的大型化与班轮运输经营方式的改变对港口尤其是枢纽港的运作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世界各国的港口为了谋求自身在国际港口竞争中的地位和利益,都在积极开发新技术,改善装卸工艺,扩充堆场集疏运系统,引进港口先进起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推进无纸化手段,以吸引干线船的。港口高科技表现在运输方式的现代化,港口装卸工艺合理化,港口装卸机械设备自动化、电气化,港口管理手段现代化。目前港口还普遍采用了先进的导航、助航设备和现代化的通。讯联络技术现代化的大型油轮的泊位都装有靠泊速度仪、船位自动仪、弹性系缆。装置、遥控快速脱缆钩、自动灭火装置等。电子计算机则在数据交换、生产调度、监督控制、装卸操纵自动化方面发挥作用。
4、对港口拥有的信息化网络能力的要求
港口在处理物流时,相应的运输技术和经营方式需要有关的信息系统支持,达。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港口业信息技术革命的焦点之一是EDI.通过它可以使港口的计算机系统直接同用户、货主以及海关等口岸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如新加坡港务局通过其P0 RTN[丁网与此同时300多家航运和陆运企。业联结,占新加坡业务量80%以上。鹿特丹港将[D佣于运输指令、国际铁路运单、装运通知、装货清单等,提高工作效率等。由此可见,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神经中枢”,港口信息网络化、电子商务、ED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的运用己成为全球化趋势。
5、对港口城市化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物流要求建立港口仓库和物资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正常流通和城市商品交换。随着现代物流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港口预防海洋生态与陆路污染、空气噪音、交通秩序、布局规划等更加科学化,港口扩展根据重工业的迁移和港口中转物资辐射范围的增加及其经济发展的配套需要同时也出现了外移趋势。主来港口的现代物流业竞争焦点,首当集中在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上,这些领域将代表港口技术与现代化的整体水平。现代港口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物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仓储库存控制与配送模式
常见的货物在港口的位移有两类,即货物在船舶与内陆运输工具伙车、汽车、管道)或与水路运输工具(船、驳)之间的双向移动。对于进口货物而言,货物可以经港口机械化移动将货物从大船的船舱移动至港口公共仓库,或直接通过运输工具运送至货主仓库。传统的港口仓储功能是由货物在港口的中转性质所决定的,任何货物进入港口都是以运出该港口为目的的,是为了继续运输而存在的等待运输行为。现代物流之下的港口仓储配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货主继续运输的需要,而且还对货主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综合物流环节产生作用。伴随贸易的交割,分解物权的转移和物资分配流向,它同时也包含了直达手续限制、。资金流限制、加工能力限制、原料成品库容限制、消费购买力限制等诸多客观价值。
因此,在港口建立仓储配送服务对于社会而言,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对于企业来讲则无疑使自身的产品增添具有难以替代的市场竞争力。配送的基本环节:港口的库存配送是由备货、理货、送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即准备货物的系列活动,包括:筹集货物、存储货物、报验直达货物。即对货物的分拣,如分型号、分材质、分规格、分垛码、分唆头标志、选配归类、存货盘点等作业活动。通过专门的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安排,经济、合理、迅速、安全、可靠地发送到客户指定地点。
三、港口物流加工模式
1、港口物流加工的功能与作用
港口物流加工,可以以集中生产的方式弥补大量生产的不足,有利于生产者或供。应商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享受更快捷的加工作业。利用港口条件,在配送前更加方便和满足用户对物品的个性化需要和多样化选择,发挥和完善港口物流服务的优势。通过流通加工可提高各种运输手段的运作效率,使物品更能适应各种运输工具。运输条件及贮存保管的要求或限制,从而加快货运周转,节省运愉费用,减少物品损耗港口流通加工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补充完善商品在销售途中的附加功能,通过加工改变或增加商品的一些功能,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促进商品梢售和增值。
2、港口物流加工的基本形式
(1)冷冻加工为解决鲜肉、鲜鱼在流通中保鲜及搬运装卸的问题,采取低温冻结方式加工。这种方式也用于某些液体商品、药品等。
(2)分选加工农副产品规格、质量离散情况较大,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采取人工或机械分选的方式加工称分选加工。广泛用于果类、爪类、谷物、棉毛原料等。
(3)精制加工农、牧、副、渔等产品精制加工是在产地或销售地设置加工点,去除无用部分,甚至可以进行切分、洗净、分装等加工。这种加工不但大大方便了购买者,而且还可以对加工的淘汰物进行综合利用。比如,鱼类的精制加工所剔除的内脏可以制成某些药物或制饲料,鱼鳞可以制高级粘合剂,头尾可以制鱼粉等;蔬菜的加工剩余物可以制饲料、肥料等。
我国现代物流的强劲发展平台在于,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慢、起点低,国家应尽早构建流畅的物流体系,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整合社会存量资源。这是我国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渠道。我国现有的物流配送,如EMS、中国储运等基本能系统化地满足物品投递到户以前诸多环节的物流配送,而投递到户则主要依靠各种零散的社会资源。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专业配送将事半功倍,从而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 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上一篇: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
下一篇:企业危机管理的五种假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