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 16:46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衡量国家枚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我国入世,WTO机制下的知识产权社会范式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分析,探讨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 知识产权 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的一种崭新的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中,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从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或制定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就不难看出。近几年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遇的国际纠纷越来越多,如华为公司软件专利侵权、海信商标侵权等,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却是屈指可数。事实证明,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不足,知识产权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这对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分析
1.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下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知识产权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渗透,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或制定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井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企业经营的总体战略之中。如日本在2002年出台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并加紧修改了《发明专利法》和《商标法》,2003年在政府机构设置中成立知识产权部,由首相亲自领导,强化知识产权立国策略。
对此,我国政府也已充分估计到知识产权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如多方位运用专利战略提高国家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制度和政策为主,是解决全局性、制度性和政策性问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这个战略的顺利实施必然需要有一大批熟谙知识产权的高级人才充实到立法、司法、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教育研究等诸多领域,这为加快知识产权人的培养才打了一针强心剂。
2.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知识产权在各领域渗透,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新理念,各国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视专利战略为企业的生命线,视商标战略为企业的保护神,不仅将知识产权战略运用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之中,还在企业内部普遍设立机构庞大的知识产权部进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和运作。
国外企业的此种经营策略为我国企业长远发展设置了诸多障碍,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企业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知识产权与企业的生存关系密切程度,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还是空白,更不可能建立起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的知识产权战略,比如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等。正是由于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应用和防御机制尚未准备好,一旦发生知识产权争端,对我国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内外部的需求都必将促使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和管理工作及制度,由此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化和扩大化必将提出迫切要求。
二、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人才现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推行,都需要大批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却不容乐观。
1.知识产权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严重缺乏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应该是我国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我国开设有知识产权学院的高等学府宴寥无几。据统计,高校接受过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学生不足5%,全国1500多所高校中只有几所设有知识产权双学位专业。迄今为止,我国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产权人员只有几千人,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企业应按技术人员的4%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人才,我国目前有200多万技术人员,这意味着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约8万人,而国内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总数估计在1万人左右,严重供不应求。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但招募过程中却很难寻觅到所需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这已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2.知识产权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知识产权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国内外法律及国际条约的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网络知识、外语等专业素质之外,还须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对于其所任职企业或事业单位保持一定忠诚度。特别是企业中的知识产权人才须对经营有关的技术、产品、生产、营销、财务及文化具备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即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素质。而我国大多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构,尤其是高校只偏重于对法律知识的传播,不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对科技、网络、外语等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经营管理等其他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政治素质和管理素质亟待提高的局面。所以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的培养应当逐步从单一目标走向多目标,在加强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重视对其政治素质、管理素质全方位的提升。
3.已有知识产权人才工作设计不合理工作设计直接关系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事关组织对员工承诺的高低和员工忠诚度的培养。我国企业的各类知识产权人才本来就不足,且多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并未得到有效重视,极大地浪费了已有知识产权人才资源,这其实是对知识产权领域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和不重视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范围,不应该局限于知识产权的申请、谈判业务,更应该参与甚至负责单位知识产权策略规划及执行,高效配合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等业务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事务。而大部分国内企业赋予知识产权人员的仅仅是一些事务性工作,工作范围及层次狭窄,而且多属没有挑战性、自主性和晋升无望的工作,难以激发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全身心投入发展知识产权事务。
三、知识产权人才的素质结构
知识产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因此对于知识产权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知识产权人才的政治素质知识产权人才的政治素质是其政治立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的总和。所谓的政治立场是指知识产权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一定的政治觉悟,尤其要求从事知识产权的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此外,由于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些工作涉及国家或企业的机密,比如专利发明、商标权的注册使用等,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国家或是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很强的职业操守,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相关规章制度办事,始终严于律己。
2.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素质知识产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种综合性决定了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素质应当是具有多门学科知识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即文理交叉、科技与法律并举,并兼有国际贸易、情报、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英语记载,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也不例外,包括早期的法律、相关成果,当前各种专利、商标的申请,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该领域的贸易谈判等。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并且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对于当前进入的网络社会,应加强借助于互联网获取专利查询、申请、审查等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知识。
3.知识产权人才的人格素质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一个由五个维度特征组成的抽象结构,这“五维”特征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宜人性及开放性。每个人都在这个“五维空间”中占据一个相对固定的点,而知识产权人才应对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感到自豪,对知识产权工作满腔热情,具有高度的尽责性。同时,知识产权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知识产权人才应具有相当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合作共事、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组成齐心协力的整体,依靠团队实现工作的顺利实施。这些反映在人格素质上就要求知识产权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外向性和开放性。
4.知识产权人才的管理素质知识产权人才的管理素质应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沟通、谈判等多个方面。任何工作的展开都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因此组织中知识产权人才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有明确的中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配合其他部门来实施组织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人才要具有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协调各种资源和各种关系的能力,既要能协调好内部的关系,又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专利代理人要通过与长期跟踪相关技术的公司人员交流才能对该技术有更深的了解,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文件,达到较大保护力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知识产权人才要善于开发其沟通能力。此外,知识产权领域中会经常遇到纠纷处理及知识产权相关谈判,因此拥有一定的谈判能力从企业层面来说有利于企业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增强其经营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利于捍卫国家应得利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比如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谈判,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利益和长远的经济发展。
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途径
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呼唤大批的知识产权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依据当前的时代特点和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结合知识产权人才所需的素质结构,同时借鉴国外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先进经验,为我们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1.强化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前高校是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已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体系。其培养方式一定程度上符合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但仍然存在问题。高校应加强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持续的适应性调整,使知识产权人才重视科技、国际贸易、外语及信息知识的学习,注重沟通、谈判、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为确保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在选择生源时应着重考察学员是否具有理工科背景。原因是虽然知识产权学习的多是与法律有关的课程,但由于知识产权领域更多的是要接触到一些高科技、高新技术项目等,因此有比较好的理工科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这个技术或产品,再做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时也更方便一些。
由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高校应该为知识产权专业的人员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增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统一起来,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实务准备。高校教育资源的性质决定了知识共享的可能性,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各个高校之间可通过交流合作来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发挥各自教育优势,共同塑造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2.重视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科研院所是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产生大量的知识产权成果。科研院所从业人员大多从事与知识产权领域相关的工作,这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知识产权工作的增多和法律贸易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人才也提出了迫切性需求。
对于相关人才缺口,科研院所除了外部引进,其依据自身长期从事科研的条件,通过有效的培训制度,也可培养所需的知识产权人才。首先是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比如在专利申请及其流程中,科研院所中知识产权工作者的水平较高。但是,在专利侵权分析(特别是出口技术项目专利侵权分析)的理论与实务、专利发展战略、法律基础知识、外语等方面则比较薄弱。通过有效培训分析,明确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结构中有待提高的方面,从而使知识产权培训更系统,更具有针对性。其次是坚持培训的连续性,培训的过程和效果并重,并且和工作业绩挂钩。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部门应树立市场化的培训意识,做好投入与产出分析,对从事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的相关人员定期考核,井将考核的结果反映在薪酬及职位晋升等显性指标上,切实发挥培训的功效。
3.其他机构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1)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用不可忽视,但前提是这些部门有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相对于高校中的知识产权人才来说,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务工作,有着便利的实践场所。全面提高这些在职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知识,定期进行知识产权领域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由该部门量优秀的人才或是邀请社会上该领域的专家实施培训,同时做好培训后的应用性讦估,为后续培训积累丰富的经验。(2)企业知识产权部门面对跨国公司举起的知识产权战略大旗,国内企业务必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培养吸纳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为企业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和避免有关产权纠纷做好储备。其培养方式多种多样,知识产权部门内部可以成立学习型团队,设置共同的奋斗远景,借助于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手段实现内部成员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其他能力渐进提升;也可将有潜力的知识产权人才送往高校进修,重新回炉锻造;当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实力足够强大时,还可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通过企业自身资源来进行。
社会中还有一些知识产权协会、研究会通过国际交流的形式,邀请国际上知名的知识产权机构或精英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以及培训班,也是知识产权人才成长的一种途径。例如,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依靠其联系面广,组织形式灵活,专家学者多的优势,根据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经常邀请国际知识产权界的知名律师讲课,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深受学员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综上所述,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分阶段、多模式、多途径培养,同时探索符合知识产权人才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激励考核机制,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知识产权人才的潜能,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平,孙玮。回应WTO机制的知识产权人才适应性研究[J].知识产权,2004,1:53—55.
[2]易玉。浅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J].科技成果纵横,2005,1:32—33.
[3]王凤桐,张青。论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J].中国石化,2004,6:12—13.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