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论当代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

2012-03-02 09:16 来源:于喜廷

  摘要:当代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标志着文化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即文化通过价值观念、知识形态、产业形态、组织资源、人文价值等各种形式为经济发展提供导向力、形成凝聚力、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创造生产力,表征着经济发展方式和文化功能实现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机制;文化经济

  经济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经济奠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提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济与文化曾经长期处在相互隔绝、独自发展的状态,只是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当代文化发展开始越出纯粹精神王国的藩篱,通过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文化力”和创造性,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机制而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资源。成为当代综合国力中愈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发展也超越了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的阶段而进入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文化资源的新阶段,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普遍趋势,催生出“文化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形态。这标志着当代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当代经济发展中去,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构成经济发展的人文背景或精神动因

  文化是反映一定经济、政治生活的观念形态。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对经济行为主体的作用上。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人的行为都直接受到其价值观的支配。现实地看,人并不是纯粹按市场信号行动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处于特定时代中的“文化人”,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以及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因素构成经济活动的背景,并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所孕育的惜时如金的时间观念、节制有度的勤俭观念、敬业守纪的天职观念、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精打细算的核算观念等,作为经济伦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持。相反,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伦本位、重义轻利、重情轻理等文化观念则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尽管这一观点存在很大争议,但他从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精神因素人手,凸显了文化因素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文化环境和背景的深入思考。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对财富的评价、欲望以及为获得财富而作出的努力的态度是不同的”。塞缪尔•亨廷顿通过比较亚洲的韩国和非洲的加纳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来说明,“韩国人珍视节俭、投资、勤奋、教育、组织和纪律”等价值观对韩国经济19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学者劳伦斯-哈里斯也认为“强调面向未来,强调工作和成就,强调教育和美德及节俭”的“儒学价值观”在东亚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中依然可以看到特定区域内不同文化观念对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人力资本概念不仅包括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等科学文化因素,而且也包括敬业态度、团队精神、诚信意识等观念文化因素。因此,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才将“精神资源”、“文化资本”的分析引入到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之中,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法律、制度以及利益机制等有形的、理性的调节和规范,也离不开经济伦理、财富道德、商业信用等无形的文化调节和伦理规范,而且这种调节方式对于经济有序运行往往是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总之,随着文化对经济的渗透性和经济对文化的依赖性的双向增强,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精神力量。将越来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创新、进取、开放等积极的文化观念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如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革以及市场、开放意识的确立,极大地唤起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陈旧、保守、封闭等消极的文化观念往往阻碍着经济发展。这无论对于微观的经济组织,还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文化观念和经济伦理观念。所以,文化变革与文化创新始终是培育经济发展动力必须面对的文化课题。

  二、文化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知识、科学精神既是当代文化构成的主体要素,又是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当代文化通过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借助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技术手段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当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经济发展中知识密集度、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知识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有些产业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贡献率更高。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再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有形资产,而是更取决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成为知识型企业,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时代。

  当然,作为知识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而且也包括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信息等工具性的“显性”知识,而且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审美等价值性的“隐性”知识,即各门科学、各种知识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工具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协调和互补。这在当代经济发展中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与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所形成的日益发达的创意产业中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文化也正在成长为新的生产力。

  三、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构成当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质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这就是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借助于科技和市场的双重推动,文化跃出纯粹的精神王国而作为一种商品或服务而日益具有经济价值,构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休闲娱乐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生产、营销各种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如新闻出版、影视音像、文学艺术、歌舞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在一些国家已开始超过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文化经济”的新时代正向人类走来。如在美国,好莱坞电影、迪斯尼娱乐、微软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的超级利润企业,文化产业产值占其GDP的20%以上,500强企业中1/4以上是文化产业,仅其视听产品出口额就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就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现在,人们用“服务经济”、“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梦幻经济”、“创意经济”等不同的概念来描述已经到来的这个新时代。今天的文化产业借助于信息、网络等技术进步,加速了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进入经济发展领域的过程,引发产业结构的革命性调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正显示出生机无限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因此,文化产业不仅是精神生产的当代形态,也是社会生产力的当代新形态。文化正在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创造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的最生动体现。

  四、文化作为一种组织资源,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纽带

  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活力是经济发展活力的主要标志。“成功的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作用必然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反映出来。正是自泰勒首创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一大批企业的不断成长。但是,企业管理中长期奉行以产权结构、制度规范、物质激励、技术创新等为主要特征的“理性”管理模式,只是1980年代以来在总结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经验、反思美国理性主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才第一次把文化的力量在经济组织的发展资源中鲜明地揭示出来。简单说,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的一套价值观念,现代企业管理从科学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文化管理,这些文化因素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中去,进而向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战略、服务方式、形象塑造等全方位渗透,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之一。企业发展开始进入“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战略主导”的新阶段,正是共同愿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因素赋予企业管理以极高的组织效能,提升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家来说,其精神特质即所谓“企业家精神”不仅包括商业上、技术上的创新精神、冒险意识、统率能力,也包括强烈的成就动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敬业诚信等精神品质。同样,对企业员工来说,他们的敬业、诚信、合作、奉献等“工作伦理”与其知识、技能一样,都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这样,文化通过发挥在微观经济组织运行和管理中的纽带作用而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五、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构成当代经济发展中不断扩大的附加价值

  当整个社会开始走出物质匮乏阶段的时候,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在需求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在消费一般的物质产品、满足物质需求时,也开始超越单纯的物质功能或使用价值层面而上升到更高的心理满足、精神愉悦、文化享受层面,渴望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快感。这样就使得蕴含在物质产品或服务中的文化、审美、心理、情感等“无形资产”成为其价值的重要部分。所以,现代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既取决于其实用性、功能性或物质价值,更取决于其文化品味、审美个性、绿色设计、品牌形象等多种文化因素,依赖于企业的信誉、知名度、形象、广告等文化价值、符号价值。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必须“重视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的‘文化使用价值’”,即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更要高度重视企业及产品的审美设计、形象设计和品牌塑造,重视开发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和谐统一的产品,塑造企业及其产品、服务良好的文化形象和社会形象。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仅表现在技术、产品、质量等物质层面,而且也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含量、审美品质方面,企业的文化资源开发或文化创意能力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是高知识、高技术与高文化统一的产业,高新技术往往只是手段、形式,文化含量、文化创意才是内涵、实质。即使就企业技术创新本身而言,真正适合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必然是融科学、实用、美观于一体的功能完美或内涵丰富的产品,它来自于员工丰富的灵感、独特的想象和个性化的创意。即使是那些传统的经济形态,也必须重视文化创新、文化创意,通过增加产品的审美、形象、生态等文化附加值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总之,当代经济发展中以品牌、形象、信誉、审美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体现着经济与文化的双向渗透与融合,尽管“无形”,但却是当代文化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六、文化作为一种人文价值,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导向

  文化创造和享受的主体是人,文化实际上表征着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程度。当代经济发展中文化作用的凸现实质上体现着当代经济发展鲜明的人文价值导向,那就是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对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人的创造力的激发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怀。当代社会发展正在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对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并把文化因素引入到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背景、动力、方式等问题的分析中。而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以服务、知识、创意以至体验等产业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不仅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意味着社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一方面,它可以使得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的创新能力,并以此缓解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有助于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得发展的目标转向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向人自身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矛盾,克服工业化过程中人的异化现象。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价值”或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意味着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推动着人的发展的实现,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而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的,其共同的指向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在这里成为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共同的关注点。显然,文化经济中的“文化”实际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引导,并开辟了现代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的具体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梁小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65.

  [2][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斯,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m版社,2002:前言,425,410.

  [3]罗卫东,论现代经济增长与“精神资本”[J],杭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39-46.

  [4][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毛怡红,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24.

  [5]傅守祥,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深圳: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37.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