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内部控制发展方向——风险防范与控制

来源: 徐秀艺 编辑: 2009/12/08 22:16:03  字体: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防范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企业风险的主要类型、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类型;风险防范与控制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理借鉴了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与我国企业所处地具体环境及经营管理实践相协调,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统一标准,其整体架构主要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日益重视,颁布了若干法规,但是这些法规主要体现了从会计控制入手,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环节,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的控制思路。即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它控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全球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等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发展。此次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无论从原则上、目标与要素上都突出强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就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内部控制中风险防范与控制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个事项将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环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实质性的变革,由于技术的快速创新及由此导致的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一方面变化周期缩短,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另一方面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变化越来越彻底,企业明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可能与今天的几乎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现代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面临更大的风险。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防范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目的在于对威胁其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对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而言,常见的企业风险包括:一是战略风险,即不恰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规划导致的风险;二是决策风险,即决策失误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风险;三是经营风险,即不适宜的经营手段导致的风险;四是财务风险,即失去融资能力或遭致无法承受的债务而导致的风险;五是信息风险,即不相关、不真实信息报告导致的风险;六是环境与法律风险,即环境骤变和政策不明朗导致的风险;七是灾害风险,即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人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风险等。

  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风险防范与控制才成为必要。风险防范与控制对企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而且应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和轴心工作。

  二、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风险的防范及有效控制不到位。而针对如此多的风险,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控制,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人员和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企业的隐形失控因素。

  (一)一些企业对风险因素的把握不够全面

  对于上面列举的诸多风险因素,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只看到部分风险,因而忽视了其他风险因素。没有将各种风险因素作为决策和投资分析时的标准化考量要素。

  (二)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

  没有认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上的局限影响了实践的推进。由于风险因素的复杂、多样,控制风险需要多层面、多角度联动,但目前许多企业没有对风险实施统一管理,缺乏明确的风险控制流程,风险控制架构不健全,有些环节较薄弱。

  (三)缺乏一套可以量化的风险识别、衡量指标

  监管部门目前还没有制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对企业自身来说,由于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的限制,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模型分析、量化分析较少,因此,常常难以做到有效的风险预警。

  (四)没有有效地将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导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目前,许多企业更多地注重具体项目的风险,对风险控制的理解较肤浅和狭隘,没有认识到企业中的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关系到风险防范与控制,有的甚至认为风险的防范控制主要是个别部门、个别人的工作。因此,在强调建设企业文化时,有些企业并没有将风险防范与控制渗透进企业价值观,没有深入员工人心,从而导致在行动上不能有效落实控制风险的要求。

  三、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对明晰、稳定、完善的控制程序,以确保风险控制机制顺畅运行。

  (一)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技术程序

  1.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企业风险预警系统是在以对相关信息(如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行业发展状况,企业本身各类信息等等)采集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提前向决策者发出警示,最终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预控。风险预警系统应先于风险实际发生发出预警,使决策者在实际危机发生前,尽早采取措施、有效应对,防止风险的实际发生和尽量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2.识别风险。在风险预警系统的指导下,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主体特别是领导主体和操作主体要对上述可能产生的种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即要弄清企业潜在的及可能发生何种风险,并对风险产生的后果进行初步分析。

  3.评估风险。探索制定一些可以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这些指标内容应包括经济风险类、信用风险类、流动性风险类、资本风险类、经营风险类等等,然后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必要时可进行压力测试,从而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为防范控制风险提供依据。

  4.控制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尽全力防范控制风险。

  (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组织程序

  1.制定明确的企业目标,确立风险防范控制的机制。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制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只有确立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指导、引导和激励企业上下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目前许多企业实际上没有中长期的战略目标,有的甚至没有年度的经营计划,如同“盲人摸象”般地从事经营管理活动,这必然潜藏了严重的风险。确立目标后,公司上下就会适时用目标衡量实践活动,及时纠偏补正。

  2.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如果企业没有制度,无章可循,就会导致少数人随意操纵局面,使企业面临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就是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加强重大投资项目风险预警和防范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制度,强调以制度防范为基础,形成规范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环境。

  3.全员负责风险防范与控制。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不是几个人、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的任务,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风险控制的主体,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是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体。

  4.企业的高层领导是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领导主体,在风险防范与控制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高层领导行使风险防范与控制决策权。特别是应加强对管理层权力制衡的内控制度建设。对管理层权力制衡的内控制度建设是风险防范的基础,也是最难实施的,毕竟企业管理层在建设内控制度时,首先要约束的恰恰是自己。从调查统计来看,企业发生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管理层内控约束机制的缺失。负责企业经营决策的高层领导们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当个人绩效目标与公司及股东目标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前者,给企业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对管理层进行权力制衡不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5.风险控制落实到具体人。风险控制工作还要依靠经理层及下属部门以及员工去执行,因此,企业要通过制度安排等将风险控制任务,明确落实到具体人。

  6.完善制订重大决策的内控流程。完善制订重大决策的内控流程是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关键。建立起面向企业管理层的内控制衡制度后,必须设计相关的关键控制流程与之配套。

  7.强化对各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在制度和流程优化之后,不管哪个关键控制点的风险量化发生偏差,都将导致最后的决策发生偏移。所以,有必要强化对各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总之,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已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它对于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企业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志丽,姚卫东.如何建立健全投资公司的全面风险控制机制.集团经济研究.

  [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