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实务操作>初当会计>会计基础> 正文

会计错弊与查账方法入门

2004-3-17 11:25 中源网财 【 】【打印】【我要纠错
    一、会计错弊

    1.什么是会计错误

    会计错误指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

    2.什么是非故意错误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有些错误与会计入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

    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3.会计错误的特点

    (1)会计差错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例如,会计入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

    (2)会计差错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会计入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但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虽违反了正常的操作规定,但并不致于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然,不能因为这些错误不影响会计质量而听之任之,因为这些差错如不纠正,常会诱发严重的舞弊行为。

    (3)会计错误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4)会计错误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4.什么是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与会计错误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以让人发现。

    会计舞弊主要包括:

    (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故。

    (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5.会计舞弊的特点

    (1)会计舞弊一般都是故意行为,当事人进行舞弊是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企图。例如,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隐瞒现金收入业务;企业领导为虚夸利润、粉饰其业绩骗取上市资格等而授意财会人员虚列收入、人为少计费用等。

    (2)会计舞弊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会计舞弊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团伙行为。例如,出纳人员篡改凭证的方式贪污现金,通过私自签发支票并不予登记的方式挪用企业存款等属于个人舞弊;而材料核算人员与仓库保管人员串通作弊,侵吞企业财物,企业领导授意有关财会人员人为调整账目、虚计损益则属于团伙舞弊。

    (4)会计舞弊由于一般都有预谋,因而手段比较隐蔽,较难被发觉。

    (5)会计舞弊一般后果比较严重,往往导致企业财产受损、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等经济后果,而且它一般与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伴生。因此,经济、法律各界人士都应学习一定的查账技巧,以保护个人或集体的财产。

    6.会计舞弊惯用的手段

    会计舞弊者经常采用的舞弊手段有:

    (1)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以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例如,出纳人员利用企业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未予分离保管的弊端,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经费报销核算人员利用企业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密,而将自己的个人消费票据随同有关业务支出一起报销人账等。

    (2)拉拢掌握与自己职责不相容的人员串通舞弊。例如,材料核算人员拉拢仓库保管人员侵吞材料;产成品核算人员勾结产成品库人员窃取产品;费用核算人员串通出纳人员虚列费用侵吞公款等。

    (3)隐匿或篡改凭证。例如,出纳人员隐匿收款单据侵吞公款,经费报销人员篡改单据多报费用私吞,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4)虚构业务。例如,企业为虚报利润而虚构收入,少计费用;为套取现金而虚构预借差旅费业务;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5)利用一些过渡性会计科目进行舞弊。例如,企业为调节利润而故意多记或少记“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金额;为隐瞒销售收入而将其列入“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为套取现金而利用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来回倒账等。

    (6)故意造成一些相关科目相应变动进行舞弊。例如,将“现金”和费用科目同幅度多记以侵吞现金等,这种舞弊极具隐蔽性,看起来很像偶然的笔误所致。

    (7)发票造假或伪造单据,如“阴阳票”。“大头小尾”发票。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侵吞企业财物,偷漏国家税款,进行走私活动。

    (8)收款不入账或支出多计账,将差额私分。

    (9)虚报冒领、私物公报。将个人所用物品和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如炒股赌博。游山玩水、请客送礼、装修房屋,购买高档消费品、子女读书、通讯联络等作为企业开支项目列支报销。

    (10)将企业单位资金置于体外,供个人或团伙经营之用。

    (11)恶意使用会计政策中不完善的地方,来达到不可告人目的。

    (12)恶意透支和非法集资,将所得资金用于炒股和期货生意。

    (13)利用计算机舞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舞弊者会盗用计算机密码,暗藏计算机程序、扰乱计算机命令来使计算机财务系统生成一套“假账”。这类舞弊常被忽视,较难被发现。

    7.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区别

    会计的错误与会计舞弊有时在表现形式上极其相似,但从本质上讲,它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1)会计差错属无意识的过失行为,而会计舞弊属于有意识的不正当行为。例如,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因笔误记错金额属于会计差错;为贪污公款而故意漏记,截留收入,则属于会计舞弊。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出于主观上的恶意。

    (2)会计差错可能产生实质性后果,也可能只产生形式上的后果;而会计舞弊一旦得逞,往往导致实质性的后果,国家、企业也会因而遭受损失。例如疏于内部牵制、会计程序错乱等只产生形式上的后果;记错账目只会产生记录不实,而国家、企业一般不致受损;但利用内部控制薄弱、会计程序错乱,而故意记错账目,侵吞财物的会计舞弊行为,不但导致记录失真,而且会使国家、企业受损。客观上并从中受益是构成会计差错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就构成会计舞弊。

    (3)会计差错一般都是个人过失行为,即使是群体过失,例如内部牵制机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也不是出于主观上的故意;而会计舞弊一般可能是个人单独舞弊,也可能是多人串通舞弊,后者更具隐蔽性的危害性。

    正确地区分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是查明问题,落实责任,确定处理办法的前提,也是进行防范,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

    8.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联系

    (1)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

    第一,舞弊者出于隐瞒不法行为的目的,往往将会计舞弊做得好像偶然的会计差错,以便掩人耳目,制造搪塞抵赖的机会;

    第二,有些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一样,在客观上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和危害,例如因会计入员业务知识缺乏,多计当期费用的会计差错,也会导致虚减利润,少交税金的严重后果;

    第三,会计差错如不及时发现纠正,往往会被有不良目的的舞弊者所利用,演变为会计舞弊,例如,经费核算人员对费用报销业务多记借贷双方会计科目金额的差错,就容易被出纳人员利用来侵吞公款。

    (2)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在查证技巧和防范措施方面比较接近。由于差错和舞弊存在着上述联系,要想查找和防范,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相同的,如进行复核、审计,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

    二、查账

    1.什么是查账

    查账是指会计账簿的检查,对会计凭证的检查,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会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异常和舞弊之处。有时,查账还需对统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审查。由此看来,查账即是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企业的制度规范为依据,运用一定技术、方法、经验和技巧,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资料,主要是会计账目,进行审查、验证、分析、查对,以发现其管理漏洞和员工的违法舞弊行为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查账依赖于“账”,也依赖于“查”,账就是会计核算资料的问题,查就是检查方法和技巧问题。

    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使行为不轨的人暴露出来。违法乱纪行为人为逃避责任,就必然要想方设法进行掩饰,其主要的掩饰手法就是财务造假制乱,即破坏和干扰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之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真相,如制造假账;制造假单据、假发票。假凭证,假财务专用章;故意将会计核算信息搞乱,以便混水摸鱼:利用核算中的薄弱环节,以正常的账册和业务作掩护,以其做账经验为武器,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等等。

    2.查账的对象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违法舞弊者的舞弊动机。其动机一般有:

    (1)侵吞企业财物,装满自己的口袋。

    (2)逃避纳税。例如,部分企业为少交增值税而以篡改进项税额抵扣联或少开、不开销货发票;为少交所得税而人为虚减利润,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搞账外循环:为少交个人所得税而套取现金发奖金或从“小金库”中私分等。

    (3)粉饰经营业绩。部分企业管理者为达到预先制定的利润目标或者为了取得银行贷款或骗取客户信任,往往人为调节利润,致使企业“虚盈实亏”或“少盈多报”。特别是当前,部分企业为了到股市“圈钱”,不惜造假来骗取上市资格。

    了解了舞弊者的这些动机,就可以知道需要查账的是哪些人:

    (1)私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些企业主的资产不断膨胀,他们需要雇佣一些人员来经营管理他们的资产,为了防止雇佣人员侵占自己的财产,他们很需要通过查账这样一种方式来监督雇佣人员,并由此来衡量雇佣人员的忠诚程度。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他们主要是通过查账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税务部门。他们主要是通过查账来避免企业偷漏税款。

    (4)政府有关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5)司法人员(公安、检察和法院)、纪律检查人员、监察人员H

    3.查账的主要目标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明确这个问题,下面先举两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例l:某单位的出纳人员贪污了单位5万元现金,会计账面的正常反映是5万元现金的短缺,原因不清、去向不明。出纳人员为了掩盖这一行径,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使之不被发现,比如制造假凭证使这5万元“正常”走账,或者将这笔钱打人某项开支之中(即虚列费用),或者隐瞒单位的5万元收入,使收入不入账。

    例2:舞弊者挪用企业款作个人经营之用。这样一来,这笔钱将游离于企业之外,有时长期不能归还企业,舞弊者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肯定会设法阻止其如实反映,他们会将这笔资金作为“预付货款”、“垫付价款”、“其他业务往来款‘等记录于账中,等到其归还时再作”无货退款“、”往来款结算“等处理。

    由此可见,舞弊者在舞弊之初,便做好了防线,打好了烟幕弹,财务造假和信息扭曲便由此而生。查账的目标就是要还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揭示假账后面不可告人的东西。这就需要查账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合理的查账技巧来与舞弊者斗智斗勇。

    4.查账的方法

    在查账过程中,查账人员如何才能高效地部署和组织查账工作呢?这就涉及到查账路径的选择和设计上。

    查账路径有很多类型,但从大体上看,可分为两种:顺查法和逆查法。

    顺查法是从审查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然后再按会计核算程序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进行正向的审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一般是从制度的有无、优劣程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查人手,解剖制度产生的背景,执行过程和结果,并由此来确定从凭证到报表的审查过程中,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简单查过,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高效、快速地找出错误和舞弊。

    顺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企业以及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的情况。

    逆查法是一种以结果或问题为导向的查账思路。它一般从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的输出信息(如会计报表)、或者是暴露出的重大问题(如重大贪污盗窃)的审查人手,验证结果和问题的性质并进行分解,以此为线索,剖析导致结果的主客观因素,根据各种影响制约因素,追踪至经济活动的各层次、各方面和各环节之中,依此完成从果到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结果到过程的查账过程。这种方法有针对性,能抓住重点,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缺陷是容易忽略一些错弊。

    介绍了这样两种查账思路,到底选择哪一种,还是两种结合使用,取决于查账者的目的。对于私营企业老板来说,往往更倾向于第二种,因为老板的事非常多,不可能采用顺查法来从头到尾的追查下来,往往是通过分析一些指标来发现某些异常,或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审查会计核算信息。

发表评论/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