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发,一般将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就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其主要来自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销售价格、市场需求、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各个方面。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了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融资时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又称为融资风险,即企业负债经营时面临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财务危机及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等。
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小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表现为在特定的时点上,资金的流出量超过流入量而产生的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资金性财务风险;二是借款的增加导致小企业所有者收益的波动性,表现为在小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款利率超过息税前利润率时,由于负债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自有资金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的风险。
笼统地讲,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经营的决策失误或客观的经营状况恶化所造成的,但其根本原因是信息的非均衡。
引发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环境的变化。据笔者了解,目前有许多小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并不能科学预见,反应迟钝,预防控制措施不力。
2.举债规模过大或负债结构不合理。不少小企业在进行债权融资时,融资的数量与需求量不匹配,举债规模过大使小企业背上沉重的利息费用负担,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压力和资金上的困难。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程度不高、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举债的渠道相当少,大多用短期借款来满足长期的资金需求,导致小企业处于频繁的债务借还困境中。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
一般而言,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险和收益相称原则。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收益是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即高收益面临着高风险,反之亦然。小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应权衡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财务杠杆的利弊,合理确定融资的数量、方式及债务比例等。
2.保持筹资结构弹性的原则。筹资结构弹性指企业的融资结构状况对理财环境及财务目标变动的适应程度及相应调整的余地和幅度包括数量弹性、成本弹性等。小企业在融资时,应坚持弹性原则,在融资数量上应使实际融资量低于可融资量,若小企业的负债过高,再次融资时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并增加企业破产的财务风险;在面对利率上升的趋势时,可采用较当前利率较高的固定长期负债方式或是浮动利率的短期负债方式融资,尽量降低小企业的利息费用负担。
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尽量改善信息非均衡的现状,使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得到充分、及时和真实的信息。信息非均衡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小企业应从微观上来努力改善对外公布的信息的质量状况,因为信息的质量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虚假的信息使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以往的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导致决策失误。如过度负债的企业由于隐瞒各种不利信息对外再次举借债务时,贷款人在不了解企业原有债务的情况下向企业贷款,这无疑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宏观上信息审核机构与披露机构应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认真分析财务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小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出多种应变措施;同时,要适时调整政策和改进管理方法,以提高小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遵循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经常发生决策的失误,导致财务风险。为了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小企业应尽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切忌主观臆断和决策者的独自武断。
4.贷款人应对小企业加强贷款的事后监督。贷款人为了保证按期收回贷款的本息,确保自己的权益,应在贷款后对小企业的款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小企业违反融资协议,把款项挪作他用或是投向风险更大的项目,使小企业将来面临款项无法按时收回或不能收回的危险,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使自己的权益也连带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