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6日,“全国财经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在南京财大举行,来自全国的36所财经类高校校长、教务处长围绕“财经类高校如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话题“谈经论道”,其中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杨志坚关于财经类专业的现状与走向的分析尤为引人注目。
未来几年财经类专业人才供求总体趋于平衡
杨志坚说,自1999年我国高校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财经类高校专业数和培养人才数迅速扩大。财经类本科专业种数从1998年的14种扩展至2004年的28种,专业点从1276个增加了2866个。2003年,全国财经类本科在校生92万人,而1998年为38万人,财经类专业“招生热”后部分高校和专业开始出现“就业冷”。教育部高教司在2004年3月对全国1000个社会用人单位、开设了财经专业的200多所高校、1000多名教师、4000多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在财经类专业的供求关系上,64.6%的用人单位认为供大于求,23%的用人单位认为供求平衡,12.4%的用人单位认为供不应求。
据介绍,尽管我国高校大幅扩招,但目前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和每10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仍相当于世界1995年的平均水平。杨志坚强调,近年来,财经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占整个本科人才培养的15%,而用人单位实际招聘的大学生中,财经类专业学生比例超过了15%。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本科人才需求会更大,调查中,90.1%的用人单位还有需求意愿,其中本科层次人才仍是需求主体。因此,今后一段时间,财经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规模应相对稳定,适度超前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培养人才。
市场营销等3专业最受欢迎,会计学等4专业就业率较高
该调查发现,经济学、财政学等15个专业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3个专业最受社会用人单位青睐,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经济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的需要意愿也较强烈,而财政学、旅游管理、保险、税务、电子商务等4个专业相对受用人单位冷落。调查还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四个专业平均就业率较高。
杨志坚认为,财经类学生出现就业问题主要缘于人才培养结构与需求的失衡。他介绍说,近几年来,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招聘比例高、企业招聘比例高、大型用人单位招聘比例高等特点。同时,目前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学经费缺乏”等问题。
人才培养要“整体优化”,就业要讲质和量
座谈会上,财经高校的校长们也纷纷阐述了他们的看法。南京财大校长徐从才说,人才培养应注重在“通才”基础上培养“专才”,学生就业不仅仅指就业率,还应看就业层次。该校注重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导向结合起来,制定了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海财大副校长孙铮着重介绍该校在完善学分制、吸引外国专家来校任教,实现“不出国的留学”及教学信息化等方面的做法。会上,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学校也纷纷对财经高校的人才培养发表了看法。
财经类校长谈:财经人才培养与就业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