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将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中国正式书面回答的1000多个问题中,就有38个问题是关于会计方面的。根据《WTO设立协定》第16条第4款规定,所有成员国的相应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所以中国会计制度将尽快与国际会计规则接轨,会计界将受到国际会计学的更大影响。
一、我国会计的现状
会计规范是进行和评价会计工作的标准,是由会计法律、准则、制度和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的。在我国,会计规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近年来,我们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准,积极推进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发布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到2002年1月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定义、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关联方披露等重要方面与国际通行惯例基本一致。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正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但大部分仅限于上市公司应用,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也不利于来华投资合作的外方了解中方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我国原有的分行业会计制度的存在,又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与世贸组织要求的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国际间的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不相适应。
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内容与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等)也存在着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如利润分配制度顺序不同;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不配套,如《递延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企业财务制度》及税法中则规定开办费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摊销。准则之间不够协调,某些内容说明解释前后矛盾、重复或缺位,影响准则的完整性、客观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会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处理方法
在我国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中,对许多本应有弹性的会计计量方法,都做了统一规定,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不一致的。
1.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在产品成本的核算上,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制造成本法,而我国多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过于刻板。由于考虑到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有着严格的规定,除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外,绝大多数行业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方法——直线法,这使我国固定资产回收期相对较长,不符合会计上的稳健原则,且难以筹集资金,造成固定资产更新缓慢、设备陈旧、经营风险增大,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我国对坏账计提的规定比较保守,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较低。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除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可自行确定计量坏账准备金的方法和比例外,其他企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须采取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而且还硬性规定了一些行业的计提比例。我国加入WTO后,融入的是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贸易关系更加复杂,致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与同类企业相比经营风险加大,企业在巨额的坏账损失中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4.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尚属我国会计学研究的新领域。从会计的角度看,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会日益增大甚至超过固定资产而位居企业首位。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会计在核算上的重点,也不再只侧重于有形资产。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其品牌的无形资产大得惊人。商标价值中可口可乐为359.5亿美元,柯达为100.2亿美元。在我国的会计报表上有形资产确认明确,计量标准披露充分,对占资产总额比重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行业已超过有形资产比例的“无形资产”却只用一个科目反映。虽然目前国际上对此尚未统一定论,但各种会计分支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已达23项,而我国会计实务中运用新时期评估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只有12项,列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只有6-7项。多数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中得不到反映,这必然使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更加广泛地进行联营、兼并,在商务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会计服务行业
伴随着资本的流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但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难以同国外的大会计公司抗衡。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发展时间短,再加上中国会计和审计还没有和国际完全接轨,同国外大会计公司相比,竞争力较弱。而且,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不相匹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员严重老化,年轻的合格人才缺乏,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我国会计的发展前景
中国迫切需要将会计和财务报表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做好完善的国内会计规范体系的基础工作,注意并解决与WTO要求不相适应的有关问题。借鉴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有力地推动会计准则的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这将是今后会计改革的重点。中国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进程中,应全面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充分参考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会计准则的内容,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并且,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滞后于实践的现状,应该分轻重缓急。对于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需了解的会计要素核算的相关准则,如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存货、金融工具以及保险、通讯、汽车制造的会计准则应优先加快制定。此外,加入WTO后将会使不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会计管理政策和法规陷入困境,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从而使会计法规体系得以健全。
我国在2001年1月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公平竞争,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并存现象还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按照财政部时刻表,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时间是203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加入WTO无疑会为我们大大缩短这一进程。目前,在一些重要的会计处理方面,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当接近。
财政部明确表示我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中国的会计体系。加入WTO会促进我国必须针对不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会计管理政策和法规进行改革,逐步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加入WTO对于我国的执业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来讲是危机大于机遇。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要立足,要生存,就必须树立危机意识,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固守一隅,只会被动挨打。中国的执业会计师们能否抓住良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关键就是能力问题,有了能力我们才能抓住机遇,才能面对挑战。为此,提高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能力是当务之急。
三、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我国会计应采取的措施
今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大体思路是取消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逐渐并轨,全面实现会计准则模式。但并轨并非简单叠加,而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才能实现。制定会计准则离不开理论指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西方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原则公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依据。我国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应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报告与报表列示五个方面,并对其进行解释。
众所周知,WTO与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都是以发达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在决策方面经常保持着协调,因此,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已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如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共同选择。国际会计准则的出台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出来,参与其间的国家就有义务接受这样的准则。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外资对国内上市企业基金的财务情况及报表等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在制定新的国内会计准则时应尽量与正在制定中的国际准则保持同步。
为适应加入WTO的形势,有效地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国际认可程度,应参考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对会计职业考试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查;同时,应参考联合国专家组织的职业会计师资格评价国际指南、职业会计师专业教育国际大纲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外同类考试的内容扩充、更新考试内容,提高考试水平。采取一些积极有效措施,以扶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促进事务所联合兼并,扩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规范会计队伍,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加大会计法规执法力度,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监督作用。
国际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会计的国际化。可以断言,我国会计制度将与国际会计规则日益接近,进而发展成为完善的体现国际协调要求的中国会计体系。
如何看待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