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所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会计制度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很小,加上会计人员除了记帐以外的职能很有限,所以养成了许多会计人员依样画葫芦的习惯,而一旦这一环境改变后,如会计法规变得越来越灵活,会计职能越来越多,会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很多会计人员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因此,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我国会计人员显得尤其重要。具体而言,以下一些因素促使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1、新的会计规范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自1992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1998年颁布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特别是1997年具体会计准则陆续颁布和实施后,我国会计处理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如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处理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可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学会在诸多的会计方法中选定一种,以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对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合营与联营等概念的区分,除了一些量化标准(如一方拥有另一方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则为控制)容易掌握外,而另一些非量化的标准(如虽然一方达不到拥有另一方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但通过其它方式也能达到控制)则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又如,在《具体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对非调整性事项要在报表中予以说明,但何谓非调整性事项,只规定了一个"重大性"的标准,但未在数量上对重大事项进行规定 (实际上也很难制订这种量化指标),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企业 自身的情况去确定哪些是重大事项,哪些是非重大事项。以上这种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判断的例子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还有很多,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这种需要会计人员去判断并最终作出正确决定的情况将会更多。
2、新会计业务的出现,便会计处理变得日益复杂,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无形产品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和资产的无形化,给传统的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冲击。首先是同一种无形资产计价方法不一致,如购入的专利与自制的专利,确认金额前者按交易价格反映,后者则按确认部分成本。其次是不同的无形资产在摊销年限上差异很大。再次,同一类型的无形资产,有的入帐有的不入帐,前者如并购商誉,后者如自创商誉。最后,就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本,世界各国的会计实务都是不确认和不反映的。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比重越来越大,不正确记录、计量、报告企业的无形资产,就很难给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使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日益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可以预见,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对其会计处理也会比传统会计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问题也会很多,因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分析与抉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反映一个企业相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产业的知识化、企业的不断创新,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经营成败直接关联。产业的知识化,特别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空间变小,出现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使得会计主体依附的空间更加变幻莫测。同时,由于交易决策的加快,又使的经济风险大大增加,不确定性水平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跨国经营及其信息传递速度的高速化和联络、组织的便捷,企业的活动范围都变大了,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包括利率的变化、股价变动、汇率的变动、风险的变动以及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变动,企业完全暴露在全球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动的风险之中。针对这些变化、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与核算,以降低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成为会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有风险就有风险的规避。目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许多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对我们的会计人员而言,要掌握这些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会计规定,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领会,才能去掌握。另外,学会会计处理是一回事,如何运用众多的金融工具为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这恐怕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作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包括逻辑、数学、语文、计算机、外语、写作、历史、哲学,甚至包括美学、音乐等),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初、中、高级三个层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职业有关知识。"职业是一个人准备以它作为谋生手段以前需要多年学习和训练的一种事业。这个术语也包含献身于某一目标而不是为了谋生的意思"。如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会计职业道德(如敬业、诚实、客观、公平、公共利益等),会计人员必备的学识、技能等等。通过会计职业的教育,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这份职业的要求、意义,能珍惜并献身于该项事业,并为之精诚工作,为之奋斗一辈子。
第二,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农业经济时代,学习通常由教会、私孰或者家庭来主持,主要针对7至14岁的孩子,所学的知识足以应付一生的工作需要;在工业经济时代,学习由政府或民间团体组织,学生年龄在5至22岁之间,所学的知识再加上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基本上也能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的快速步伐和知识淘汰的加速意味着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学习,并且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中教育内容也必须时时更新。可以这么说,在农业或工业时代,不认识字是文盲的话,那么,到了知识经济的年代,不会再学习的人就会成为现代文盲,而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所以,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每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的素质。在知识经济年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的更新的话,不仅谈不上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恐怕连基本的会计处理也掌握不了。
第三,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和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外,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对于任何一个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训练,不断积累才能养成。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