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巧用应用文中模糊语言

来源: 编辑: 2009/05/07 10:50:37  字体:

  “模糊”一词往往带有贬义意味,人们常常会把它与“含糊不清”等同起来,但是随着国内外对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等研究的崛起,“模糊”二字的贬义意味在淡化,并且人们对它进行了具体分析。模糊语言作为语言学新起的分支,引起了不少探索者的兴趣,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应该从模糊语言的性质上来谈其在应用文中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是模糊语言的不精确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如规模的大小、程度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水平的高低等。当人们无法具体确定一个思维对象范围的大小时,往往会使用带有模糊色彩的语言。有时候即使可以大致确定或精确地确定某一思维对象范围大小,而语言表达的宗旨并不一定要求具体确定或精确时,语言也带有模糊色彩。从语言学角度看,形容词、概数词、程度副词和一部分时间名词、时间副词都属于模糊词,在应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如“十来个”、“近几年”、“最近一段时间内”、“在某种意义上”等。

  其次是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宇宙的广袤性,事物的无限可分和不断运动,常常使人们难以确定地说出事物的性质,许多未知领域的存在也导致人们无法对之做出准确的量化,于是我们会用模糊语言把复杂的事物表现出来。《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小节字中,至少用了十几处模糊语言。“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光更短的r射线等”,“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等,这些都是大致的框框,大致的数据,是没有确定而且在目前认识条件下也难以进一步确定的表达。

  三是模糊语言的相对性。语言的模糊与确定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它们是相比较而言的,于光远先生在讲“精确”和“准确”两词涵义时这样说:“‘精确”是同‘模糊’相对而言的,‘准确’说的是真实地反映被反映的那个对象,把本来是模糊的说成模糊的,把本来精确的说成精确的,这是准确;把本来是模糊的说成是精确的,或把本来精确的说成模糊的那就不准确了。”在一些应用文中我们经常发现把“8万余人”写成“80000余人”那就是错误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也绝不可写成“不怕10000,只怕10000分之一”。在应用文中,把本来模糊的说成是精确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如:据初步统计,直接参与“西博会”项目活动的有620万人次,展贸易总成交额达80.8亿元,门票收入达1675万元。

  第四,在某些应用文中,常出现不便直陈其事的情况,或是出于事件的复杂性,或是出于关系紧张、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出于礼貌,要求双方接受折衷的方案,于是必须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如:我们把“贫困”说成“低收入”,把“政治冲突”说成“热点问题”,把“失业”说成“下岗待业”,后者取代前者常常是出于行文者对行文对象的尊重,也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态度的严肃认真。

  第五,为了使普遍问题得到概括,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行文上突出主次轻重,或为了避免叙述文字的冗长拖沓,达到精炼的效果,可使用模糊语言。例如:“不得以任何形式营私舞弊”,“下决心落实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又如“四化建设”、“五讲四美”等。

  应该说,模糊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模糊语言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语言的模糊和确定包含着辩证关系,处理好辩证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加周密严谨地进行表达,不能因为“模糊”而影响文意或背离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模糊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把握模糊程度。模糊语言不是含糊语言、杂乱语言,它最终是可以让人准确理解的,而不是疏忽或敷衍塞责,更不是玩文字游戏。如某项工程明明完成了一半,不能说是“基本完成任务”,一年只有一到两次的调查研究不能说成“经常组织调研活动”,否则就是与实际不符的模糊语言,这类情况必须避免。

  二、使用模糊语言要考虑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在公文写作中,必须考虑文种、行文方向、行文风格等因素,不能因模糊语言的使用而削弱公务文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禁止贪污受贿”不能说成“原则上不准贪污受贿”,否则就不能体现公文的约束力和法定力量。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