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变迁 辽宁二三产业联袂主演取代工业独角戏
60年来,与何毅家庭支出结构同时变化的,是辽宁经济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30年,辽宁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几乎是工业唱“独角戏”;后30年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唱主角。省统计局数字显示,1978年,辽宁三次产业比为14.1∶71.1∶14.8,2008年转变为9.7∶55.8∶34.5。
产业结构折射的是发展理念。
前30年,辽宁国民经济主要围绕发展工业展开,产业结构带有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特点,即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
1978年,辽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1%,9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20种居全国第一位。这是辽宁为全国作出较大贡献的时期,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与工业的一枝独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辽宁农业的相对滞后———粮食长期靠调入,农副产品严重不足,肉蛋的自给率仅有50%左右,有的年份还需要用大量的钢材、机械等工业品去外省换粮食和猪肉。
与农业发展同样滞后的还有第三产业,辽宁城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商业网点和影剧院的数量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那时候,很多家庭都和何毅家一样,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
改革开放后的30年,特别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坚持科学发展,加速调整经济结构。与1978年相比,200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7个百分点,“二三一”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但绝对量显著提高,农产品短缺成为历史,再也没有“花钱没地儿买”的事了。上世纪90年代,辽宁粮食年均产量突破1500万吨,主要农副产品由过去长期短缺变为自给有余,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辽宁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工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省的重头戏,以“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为重点,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辽宁扎实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沈阳、大连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已成规模,钢铁业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石化行业正在由传统向高加工度方向转变。
现代服务业为辽宁增添了活力、便利和后劲。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长距离联系交流多以信件、电报为主,固定电话也不多见。如今,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数据传输一个都不能少。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零售企业已把触角延伸到全省14个城市,人们随时随地感受着现代商业业态的迅捷服务。
上一篇: 天津东丽区有关部门举办金融知识专题讲座
下一篇: 沈阳地税4年税收698亿元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