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天下第一粮仓”四大变
农民种粮选种的市场化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素质的提升不仅强化自身增收的内动力,而且榆树玉米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榆树人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榆树保安、榆树家政、榆树焊工、榆树瓦工等享誉省内外,全市建立29个劳动力资源市场,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吉林省榆树市,近年来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围绕粮食资源做文章,始终坚持粮食生产不动摇,走出了“产粮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粮食成包袱”的困境,实现了经济、社会一系列历史性跨越,铺就了一条通往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
种粮:“盯产量”变“盯市场”
地处肥沃富饶的东北黑土,榆树市“一无铁、二无钢,有块石头还稀囊”,搞工业没有资源优势,似乎只有种粮一条活路。30年来,这个市粮食产量连续跨越20亿斤、30亿斤、40亿斤、50亿斤4个台阶,100多万榆树人在30多万公顷的耕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产粮神话。
原来农民种粮,就认准棒子大,产量高。但近两年,农民种粮开始跟着市场走,啥好卖种啥,啥值钱种啥。去年以来优质玉米在市场上价格优势明显,大伙普遍开始转向种植角质品种先玉335等,虽然棒子小,但籽粒饱满,品质好,卖价高。
先锋乡民权村党总支书记栾福巨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种植玉米20公顷。他原来种的全是粉质品种,但从去年开始全都换成了先玉335,在改良品种基础上,利用大垄双行新技术,公顷产量达到1.5万公斤,平均每公顷效益比原来提高了近2000元,目前全村角质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130公顷。
榆树地区2008年粉质玉米种植面积占50%以上,今年已经不到5%。农民种粮选种的市场化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素质的提升不仅强化自身增收的内动力,而且榆树玉米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卖粮:卖“原粮”变卖“商品”
在“攥把土都能冒油,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榆树市,30年来财政涉农支出累计超1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1.5%,集中体现了一产发展快、二、三产业相对滞后的产粮大县通病:粮食堆积如山,农民手中没钱,粮食成了包袱,产量越高财政压力越大。
“不论多大官,一月发两篇儿”。1998年,榆树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干部,所有财政供养人员每人每月工资仅发200元,最困难的时期干部工资无法足额发放。
市委书记李国强回忆说,每到秋收后农民卖粮集中期,农民吃、睡在车上,排大队卖粮。尽管如此,榆树人始终有一种信念在支撑,不管日子多难多苦,粮食生产始终没有放松。
近年来,榆树人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实现粮食与工业互促式发展。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和环城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为载体,引资建成了中粮生化、四海生猪、禾丰米业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白酒饮料、豆制品加工、酒精淀粉等关联产业体系。
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134个,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40%。
弓棚镇通过粮食过腹转化,发展畜牧业,出现“三大怪”:产粮大镇不卖粮还买粮;市场粮价越低,农户经营效益越高;多数农民不种地,农民人均收入中粮食收入只占30%。
粮食加工业、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地方经济。2008年榆树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60元,较10年前翻一番;10年前大多数原粮需要外调,而如今榆树自己产的粮食已经快要满足不了自身加工转化所需,榆树人由卖原粮开始卖“商品”。
收入:“单靠种粮”变“多元支撑”
作为全国的县级产粮状元,农民原来就靠种粮养家糊口,可如今榆树人的思维开始向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劳务经济等扩散,农民收入形成了“多元支撑”新格局。
太安乡农民李凤军,原来就指望着家里1公顷多地,每年种玉米只能赚6000元左右。2004年,当地农民党员陈云莲把大伙组织起来,成立了双联贸易公司,在太安建立速冻玉米基地。李凤军把所有土地都租给了双联公司,自己到哈尔滨打工,在建筑工地每年赚1.5万元,加上妻子在双联公司年收入4000元,还有租赁土地收入5500元,全家年总收入达到2.45万元,比原来单靠种地增长4倍。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前些年农民养猪为过年、养鸡为鸡蛋换零花钱、养牛为犁地耕田,商品意识不强,饲养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近年来,榆树人广泛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法等“四良四改”技术。如今,畜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5%。
榆树人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榆树保安、榆树家政、榆树焊工、榆树瓦工等享誉省内外,全市建立29个劳动力资源市场,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五棵树镇永吉村原党总支书记于连伟,现专任榆树市驻俄罗斯劳务输出办事处主任,分别在乌苏里斯克、那霍德卡、海参崴和莫斯科建立起4个劳务输出基地,组织跨国劳务输出500余人,跨国劳务总收入达1800万元。2008年,榆树劳务经济总收入28.1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40%以上。
社会:“二元割裂”变“城乡一体”
把粮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榆树人做足粮食大文章延伸产业链条,以粮养牧、以粮兴工、以粮活商、以粮强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取得良好发展局面,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基层干部说,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纯种地农民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农民都在搞关联产业,农民的素质、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种地农民变少了,粮食产量却越来越多。榆树市重投入、重科技、重机械,粮食产量近年来始终保持在2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占全国粮食总产一百八十分之一,并连续5年夺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桂冠。
农民腰包鼓了,素质也提高了。榆树农民开始应用现代化网络手段,营销自己的农产品。五棵树镇的蔬菜批发市场种植反季蔬菜在全国都小有名气。五棵树镇进步村农民单国志2006年组织当地农民成立蔬菜合作社,自己种植大棚蔬菜3栋,带动周边的进步村、勤俭村、致富村共计400多户,500余栋大棚,形成了榆树市反季节蔬菜基地,2007年被国家定为全国蔬菜定点批发市场。一栋大棚可实现年收入2万元,单国志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农民走出土地,逐渐变成了产业工人,榆树正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榆树市刘家镇,到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大型企业22家,年工业产值11亿元。从田间到车间,从村屯到镇区,当地农民走上了就地转移新路,全镇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同时,他们还依托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全镇四分之三劳动力解放出来,变成了企业工人。刘家村农民张金宝原来种地每年只有六七千元收入,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的生产班长,每年多增加收入1.2万元。
市委书记李国强说,逆境突破谋发展,榆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榆树精神正感染越来越多的产粮大县,为新时期产粮大县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上一篇: 武鸣县上半年金融业运行态势良好
下一篇: 面对金融风暴 柳州电企“绿色”服务出效益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