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GDP首破万亿
据1月15日闭幕的福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消息:据初步统计,2008年福建省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达1086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516亿元,增长18.2%,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协调。2009年福建将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可比口径不低于80亿美元。当前,福建省各重点项目建设红红火火,岁末接连开工建设的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的7个高速公路项目、刚开工的LNG工程新增3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项目,全力推进;宁德、福清两大核电站施工进展顺利;与此同时,百名院士、专家在北京举行专场研讨会,为海西发展献计献策……海峡西岸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引擎高效运转。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福建省计划到2010年将安排省级以上财政性资金700亿元以上支持项目建设,带动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00亿元以上。据统计,仅去年第四季度,重点建设新增投资就达400亿元,全年重点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200亿元。省委书记卢展工表示,这些项目的及时启动,并非仓促上马,而是得益于长期准备,得益于福建近年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形成的较为坚实的基础,得益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日益明晰,效应逐渐显现。
2004年1月8日,福建省首次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5年来,福建全力推进海峡西岸科学发展成效斐然。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愈加显现,一系列建设成果成为福建在危机面前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交通是经济血脉,为打破“闽道更比蜀道难”困局,5年间,福建统筹东西部、城乡交通格局,规划建设“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两纵三横”快速铁路网、“八纵九横”省级干线公路网,基础设施投资5年超过前50年总和,交通状况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正迈向“适度超前”。“过去50年修一条铁路,现在5年内开建5条铁路。”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厦深铁路贯通东南沿海;横贯东西、穿山越岭的向莆铁路、龙厦铁路,将海峡西岸优良港口的经济腹地向西扩展。沿海城际快速铁路,将使福建经济最活跃地区进入一日生活圈。全省高速公路不断增添新里程,福厦漳高速,正由四车道扩为八车道,原来藏于深山的中央苏区县,正被高速公路纳入沿海两小时经济圈;4万里硬化公路通乡通村,如彩带飘舞山间,未来4年,福建将再投600亿元,建设2.5万公里乡村公路,推进新农村建设。据统计,5年来,投资环境的优化,引得国内外大批重大项目“凤凰落宝地”,海西建设风生水起。
福建重视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持,5年间实现多项“全国率先”:率先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实行农房统保,率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率先推行“四位一体”劳务派遣模式,率先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省有农业人口的79个县市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达到2147.0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省农家书屋建设总数将达4585家,555个少数民族村将分批建成新农村图书室。
福建省将继续实施农村“造福工程”、户用沼气建设工程、“家园清洁行动”、路网拓展工程、水库海堤除险加固工程和水源保护、环境整治工程,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随着新增投资的及时下拨,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八闽城乡加速推进。民生保障重了,百姓花钱多了。2008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68.69亿元,增长20.5%。
在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依然良好。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第一;2007年全省12条主要水系Ⅰ类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4.2%,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和优于二级的比例为91.3%,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显著标志。
上一篇: 南京向50万困难群众发一亿春节红包
下一篇: 昌平今年斥资亿元资金“惠民助企”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