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改革提速:16家金融企业重组
“上海将努力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进入8月以来,上海金融改革开始提速。
金融企业2.45万亿重组
进入8月以来,上海金融改革已经开始提速,筹划中的上海金融中心的形象正在逐渐显现。
8月1日,《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开始实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法律基础,与《条例》相配套的相关政府文件将陆续出台。
8月4日,名为“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挂牌,注册资本为2亿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分别持有40%股权,剩余20%将留待其他投资基金机构。
8月13日,《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直接为上海市属金融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意味着上海2.45万亿金融企业国资重组已正式启动。此次金融国资重组涉及上海国际集团、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太保集团、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16家市属金融企业,总资产2.45万亿元,预计将用5年时间完成。
同日,上海国际集团入主爱建股份,开启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启动后的第一单。
此外,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上海再担保公司、上海中小企业征信平台等也有望在近期挂牌。
而在此之前,推动"两个中心"建设的市级领导协调机制已宣布确立,这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重要标志。由上海市发改委担任“两个中心”总协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牵头职责放在上海市金融办,国际航运中心的牵头职责则放在上海市建交委。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机构设置改革方案也已浮出水面,部门由原来的6处室增设为8处室,此后将被赋予更多的管理职能。
“上海将努力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田。”5月15日,在2009陆家嘴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发言中表示。
避免“拉郎配”重组
根据《意见》,上海将本着"有进有退,进退有度"、"激活存量,吸引增量"、"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用5年左右的时间,部署优化金融国资发展的战略布局,包括明确市属金融企业发展定位、培育金融投资集团等。
2.45万亿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的重组,便是向上海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跨出的重要一步。“资产重组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能有狭隘的地方主义,一碗水要端平。”上海金融学院教授罗志华说。
“上海要以开放的姿态与国内外优质金融机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办的杨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全球资金的聚集中心,也是全球资金的辐射中心。因此,是否能够健康地对外开放,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关键。”上海市发改委的祁先生也这么认为。
“有进有退,进退有度”,是指导金融国资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罗志华的理解中,所谓“进”,就是把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吸引到上海;“退”则是指在盘活企业存量的同时,合并掉一些金融小企业,并在上海内部再淘汰一部分劣质企业,逐步形成上海的金融优势。
不过,此次金融国资的重组,尽管已经引入了大量的市场因素,但行政手段也并非无足轻重。在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夏先良看来,企业重组还是应尊重企业的自由意志,由市场来主导。行政干预的“拉郎配”式的重组,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在金融国资的重组中,政府可以作一些引导,以及科学论证的工作,给企业提供决策参考,而不要动用行政力量来干预。
上海金融办的杨先生介绍,此次金融国资改革中,不同企业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比如被看作是“上海金融控股集团”的上海国际集团重点是做实做好金融投资平台功能,要由目前财务投资性综合集团转变为战略控制型的金融投资集团。上海银行则要继续加快推进跨区域发展和上市步伐,力争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保持领先地位。
“目前上海的金融企业股权分散,功能模糊,定位暧昧。这就如五根指头没能捏起一个拳头。要做大做强,就要有明确的定位,把拳头捏紧。”罗志华说。在他看来,市属金融企业的发展定位,也在《意见》中得以明确。“如上海国际集团就是一个金融投资集团,这是一个明确的定位。银行也会有一个新的定位,一些商业银行的支行将会收缩其行政功能,转为长期营销、服务。”
高管市场化配置
据上海市发改委祁先生透露,为促进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上海金融国资管理未来将在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化,比如今后上海金融国企中除企业正职领导外,其他经营层高管人员原则上均要做到市场化配置。今年1月,浦发银行已对外公开招聘三名总行副行长,而以往该行的副行长以上高管,均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命产生。
“金融业能否真正形成职业经理人制度,还得看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设立。如果还是行政指挥式的管理模式,则经理人不会有良好的土壤。”夏先良说。
“金融中心的建设有两条路:一是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壮大而形成的,如纽约、伦敦;另一条是政府有意识地推动形成,比如新加坡。现在中央选择上海,在我看来,也算是顺势而为。”罗志华告诉记者,“上海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实力在中国也算雄厚,历史上的上海,金融业也相当繁荣。上海现在的做法,是行政力量与市场形成一股合力来推动,这也是可取的,但也不应好高骛远。路要一步步走,上海现在更切实的目标,是先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比如像香港、新加坡,然后再向国际金融中心发力。”
“上海离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还有一段过渡时间,国际金融中心更是只能徐图之。现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行政力量确实有助于推动这件事,会形成较高的效率,但弊端也很明显,资源配置不一定合理、科学。”夏先良说。
在夏先良看来,要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政府的角色和功能应更多地放在制度的完善上。“政府只需把制度设计好,把法律健全,平台设好就行了,别的可以更多地交给市场。”
下一篇: 泰国正大投资28亿元在河南建商场和养猪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