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建国60年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

2009-09-22 08:46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89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被迫开埠,从此,重庆的对外开放走上了一条从模糊到清晰、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1949年—1978年重庆对外开放

  第一章节对外贸易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从1950年起进入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当年中国土产公司西南区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西南区公司在重庆成立,开始筹备组织外贸出口物资。1951年地区收购传统出口土产总值1259万元,加上西南地区经重庆调出省外口岸出口的商品总值为6640万元。1952-1954年,重庆地区外贸出口收购量略有减少,但全西南经重庆调拨出口的物资年总值均在9000万元以上。1955-1957年,重庆收购的外贸出口物资均归四川省公司统计,重庆没有出口口岸,经重庆调拨出口的物资也大为减少,1957年仅有289万元。1958年,增加了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冻猪肉、柑橘等的出口,四川省对外贸易局在重庆设立采购站,加强了对重庆出口物资的收购工作,出口商品种类增加到10个大类,当年重庆收购总值上升到5218万元,调拨转出总值5853万元。以后一直到1966年,重庆外贸出口收购总值保持在5000余万元到9000余万元不等。出口产品结构,也由传统的农副土特产品为主,逐渐向以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转变。如在1959年外贸收购总值9931万元中,粮油食品类占46.71%,茶叶土产类占8.91%,畜产类占4.66%,五金矿产类占2.05%,工艺品类占0.45%,纺织品类占26.67%,轻工业品类占2.89%,化工医药类占1.41%,机械类占5.71%.1960年,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外贸指挥部,指挥全市外贸收购、调运、出口工作。当年重庆开始加工冻兔肉出口日、英、法、美等16个国家,成为畅销产品,最高年度出口达1550吨。同时大力组织纺织品、猪鬃、山羊板皮、红碎茶、盐脆花生、皮鞋、纺织品等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出口,使对外贸易逐步打开了局面,并保持了稳定增长。

  因受“文革”的影响,1967-1972年,重庆外贸收购总值大幅下降,最低的1968年外贸收购总值仅2735万元,比“文革”前的1965年净减少5600万元。1971年贯彻中央“整顿”的措施,外贸收购开始回升,当年收购总值达到5400万元,1976年达到7149万元,1977年达到10692万元。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直到1982年,重庆由于没有进出口权,外贸部门没有进口统计,这一时期内,重庆虽然进口过少量的工业生产设备,如重庆发电厂的发电设备及其他急需要物资,但都是由国家进口后调拨分配的,算不上重庆的进口贸易。

  第二章节技术引进和利用外资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在50年代主要是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和管理,部分工厂还聘请了苏联专家进行技术和管理指导,推动了重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60年代初,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带走全套图纸资料,一度对一些工业项目的建设造成困难。从那时起的一段时间,重庆的工业及科技发展,主要靠自力更生和学习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中,又从西方部分国家引进一些先进技术设备,重庆在1966年从法国引进了贝利埃越野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设备,还从其他西方国家引进了一些汽车制造的工艺技术。1974年从法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了天然气化工技术设备,建立了四川维尼纶厂。1977年从日本引进天然气脱硫净化成套设备,1980年建成投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工厂开始引进国外以及香港地区的先进技术设备,但规模和数量都很小。

  第三章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重庆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主要是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兴办海外企业和对外经济援助。从50年代开始,重庆即开始承担国家下达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任务。进入70年代,重庆援外任务加重,专门设立了援外办事机构,负责援外任务的落实。据1969年至1977年的统计,重庆共派出各类专门技术人员704人,承担援外任务125项,提供机电设备26239台(件),支援对象包括朝鲜、越南、柬埔寨、坦桑尼亚、苏丹、埃及、加蓬、乌拉圭、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34个国家。如1970年,按四川省的要求,选派34名工程技术人员赴赞比亚帮助修建公路。1971年,重庆抽调技术干部和工人377名,参加中国援建的索马尼贝来特温公路工程建设。1974年派出30名农技人员赴达荷美(贝宁)、布隆迪、索马里、莫桑比克、喀麦隆等国,帮助传播中国早熟水稻良种技术,平均亩产达到470公斤。1976年,由重庆医学院组成的第一批援外医疗队,赴莫桑比克执行援外任务。1978年,重庆市第二批援外的医疗队,随四川省医疗队赴莫桑比克。同年,重庆市援外办公室被省推荐为先进集体,出席省援外“双学运动”代表会议。

  第二部分1978年—2009年重庆对外开放

  第一章节重庆对外开放历程

  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地处西南内陆的重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迈得艰辛而坚定,终于在不断地探求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卓有成果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之路。

  1978年——1991年,对外开放在探索中前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1980年重庆被批为直接对外贸易内河一类口岸,重庆海关恢复;1983年国家批准重庆实行综合经济体制改革,重庆成为第一个经济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海关、商检等机构相继建立和完善,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自营外贸进出口权和利用外资审批权;1991年国家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发展。

  1992年——1996年,对外开放迎来新阶段1992年重庆被批为沿江开放城市,成为我国梯度开发进程中的重要一级;1993年,首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举办;1994年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江北国际机场成为对外籍飞机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重庆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1997年——2006年,对外开放掀起高潮1997年重庆挂牌直辖;2001年出口加工区成立;2002年重庆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成立;2003年在CEPA框架下的渝港“9+1”和渝澳“8+1”经贸合作协议签署;2005年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国际航线达11条;2006年市长顾问团第一届年会召开,近4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到会。重庆适逢直辖、西部大开发和入世三大历史性机遇,以大开发促大发展,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7年——对外开放进入新纪元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重庆的发展明确定位;同年6月,重庆获批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年10月,重庆市政府与国家商务部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2008年,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的重庆开始了新的冲刺与挑战,重庆市第三届三次全委会围绕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开放论坛”和2008加工贸易暨产业转移走进重庆、2008跨国公司投资重庆经贸洽谈会等十大经贸活动为重庆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商机;同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批成立;2009年,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重庆改革开放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节对外贸易:步入新的快速增长期

  据海关统计,1983年,重庆进出口总额仅有3168万美元,其中出口2844万美元。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95.2亿美元,是1983年的300倍。出口额达57.2亿美元,是1983年的201倍。

  外贸进出口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对优势产业的培养、扩大改善出口结构、鼓励参与国际认证和开展技术研发,推动引进、消化、吸收,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现在,“重庆造”产品已遍及197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建设和新技术的运用更让“重庆造”享誉世界。

  重庆市出口主体结构逐年趋好。1996年,重庆市外贸经营企业仅有120家,且结构单一,主要为国有外贸企业,集体所有制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极少,截至2008年底,重庆市外贸经营企业已近3000家,增长了20余倍,2003年以来由于摩托车及零部件等产品出口的大幅增加,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车生产厂家年出口额均在1亿美元以上,摩托车出口连续五年全国排名第一。民营企业迅速成为重庆市出口主力军,形成各路大军竞相发展出口的格局。此外,从2002年开始的出口基地建设也极大地推动了外贸出口增长,通过设立三峡库区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县)、农业产业化试点区县或重点企业,蚕桑种植基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和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2006年,商务部将重庆确定为全国八大汽车出口生产基地,为推动重庆汽车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好有利的条件。

  重庆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是外贸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开发和新技术运用,大力发展摩托车及零部件、通用型汽柴油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着力培育中小型船舶、成套设备、仪器仪表、电(气)动工具等产品出口。发挥化工医药、农产品、轻纺和资源性产品加工出口优势,扩大天然气基础原料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洁净能源四大领域资源深加工出口,发展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出口,推动农业产业化重庆市十分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实施市场多元化取得明显实效,除了巩固东南亚、香港、日韩等传统市场外,欧美等远洋市场和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也得了进一步开拓。实施《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进计划》,加快由低价格、数量扩张型出口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型出口转变。扩大电子、生物医药、高科技新材料、天然气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先进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优势产品出口。

  第三章节外商投资:正在改变着重庆的经济和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吸收外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78年-2008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累计达到153.3亿美元,累计实到外资达到86.3亿美元,累计项目数达4538个。2008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197个,项目数是1983年的25倍。

  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势头迅猛,近年来较大增资项目有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累计增资1.27亿美元,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累计增资8633万美元,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6310万美元;重庆中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增资1.2亿美元,香港九龙仓下属两个项目丰盈、嘉江房地产分别增资1.98亿美元、3.96亿美元,重庆瑞安天地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76亿美元等。外商企业增资在全市吸引外资工作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截至2008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563家,ABB、福特、BP、五十铃、通用电气、爱立信、家乐福、麦德龙等102家500强企业入驻重庆,以重庆为中心,辐射中、西部的广大市场和丰厚资源吸引了跨国公司的关注和投资。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主要原因在于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创新引资方式,深度挖掘、合理规划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以良好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新颖合理的引资方式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引领工业技术发展方向为目标,重点突出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吸收外资,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长江上游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大力引进国际管理规则和理念,扩大商贸、旅游、金融、证券、保险、物流、运输、通信、教育、医疗、律师、会计、咨询等领域的利用外资规模,完善和提升重庆的城市功能。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亲商、安商、富商成为重庆扩大吸收外资措施的共识。“十个一批”工程、“一门式”服务、“阳光收费”工程、“两级三员”投诉协调网络、改善外商生活环境十大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全面落实为外商投资、生活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健全外商投资企业保障体系,ABB、BP、BS、福特、和记黄浦等一大批在渝外商投资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取得良好经营业绩,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积极创新引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控股方式并购投资控股公司;加快地方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与境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引导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推动设立离岸金融中心窗口公司,引导行业集团和重点园区海外上市;鼓励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与境外基金合资合作;通过BOT方式利用外资建设高速公路、发电厂等重点项目;通过BT方式利用外资建设桥梁项目;通过租赁方式利用外资引进大型发电项目、天然气项目、轻轨项目的成套设备,一系列因时、因地制益的引资方式丰富了利用外资的手段和渠道,扎实有效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第四章节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开花,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累计签订合同额28.6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6亿美元,目前在外劳务人员17107人。2008年我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项目55个,合同额86398万美元,营业额30673万美元,新派往国外7818人,目前在国外人数为17107人。新批境外企业(机构)20个,总投资14888.2万美元。

  始于直辖后的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农业及相关产业等领域的国际发展合作取得重大成就,累计争取外国政府援助资金超过1亿美元,澳大利亚政府援建的黔江综合扶贫项目取得突出成效。

  国际经济合作的全面提速主要得益于对优势产业的合理引导、大型海外项目承建能力的逐步增强和外派劳务基地的加快建设,为“走出去”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机电、轻工、化工、服装、建材等优势行业已在境外建立了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部分商业流通企业已在境外建立零售、批发网络,逐步带动了优势商品出口;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境外企业的重组,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重庆企业投资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今年1-8月到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投资项目9个,投资额近7959.2万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0.4%,其中,重庆华日软件有限公司赴日本投资,重庆钰鑫实业集团赴澳大利亚投资,分别为我市计算机软件企业、地产开发行业首次实现对外投资。

  韩中国际产业园近期完成境外注册,总投资额将达到15亿美元,占地20平方公里,现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园区招商工作全面展开,投资带动作用将逐步得以实现;2007年,博赛集团收购圭亚那铝土矿,投资总额6000万美元,2008年,博赛集团投资圭亚那氧化铝和电解铝两个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150亿人民币,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有望成为我市又一大型境外资源投资。老挝农业园区为重庆农业走出去进行了大胆探索,新品种试验试种大获成功,为下一步扩大园区规模奠定了基础。

  积极发挥相关中介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增强工程承包行业的组织化程度,支持组建大型工程承包集团公司,成功承建了利比亚、利比里亚、马来西亚、苏丹等国家的大型工程项目,合同额超过6亿美元的利比亚政府住房项目、合同额近7800万美元的苏丹道路项目、合作额近6000万美元的约旦化工厂等一批项目相继动工,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合同规模有望与突破10亿美元,位居西部前列。

  加强以建筑、缝纫、渔工、护士专业为主的重庆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建设,扩大外派劳务规模,树立外派劳务品牌,拓展钻探、采矿、冶金等领域的劳务输出,更多重庆人走出去开拓发展空间、寻找发展机遇。

  扩大多双边援助规模和领域,围绕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拓宽国际援助渠道和受援领域,接受国际多双边援助11486万美元,折合89590万元人民币。在黔江、彭水、酉阳、秀山、石柱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实施了中澳合作重庆综合扶贫项目,引进了澳方先进的扶贫理念及提供的1.1亿元赠款和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的大批医疗设备,为解决农村饮水、交通问题,为提高农民素质、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开放不是目的,只是城市发展选择的路径。六十年的开放为重庆新一轮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经济基础,搭建了良好的产业结构,打开了全民开放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暖阳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