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元 上海纯专利权质押贷款“破冰”
9月1日,本报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获悉,该行已完成了一笔以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在上海七部门联手制定《关于本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一个月后,沪上首笔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纯专利权质押贷款终于“破冰”。
中行(上海)中小企业部总经理宁瑞洁介绍,该企业是一研发、销售新型添加剂和新型填料的企业。“公司资金缺口较大,先后在两家银行获得过贷款,目前已没有任何可供再次抵押的资产,融资陷入僵局”。中行发放的这笔完全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和第三方信用增加下的纯专利权质押贷款,金额为300万元。
此时距2006年交通银行在北京发放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有近3年时间。
专利权质押贷款成功率低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至2005年上海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6373户、技工贸年总收入达2834亿元,并拥有2319件专利权。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但为何专利权质押贷款长期难以“破冰”?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成功率低,除了兼备创新性和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相对较少外,更在于严格的风险管控造成门槛太高。”业内人士表示。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上海,即使在开创全国先河的北京,目前也仅有4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而专利权质押贷款累计金额只有1亿多。
“知识产权的评估、备案包括专利的市场价值评估,是纯专利权质押贷款最核心的内容,但这对银行而言是相对陌生的领域,做这个个案花费了大量精力。”宁瑞洁表示。
从一笔纯专利权质押贷款流程上看,银行委托评估公司对专利权等质押物进行评估、律师事务所进行合法性评估,担保公司根据评估结果为贷款提供担保,银行再据此发放贷款。一旦企业不能按时还款,先由担保公司垫付欠款,再根据情况区分责任、分别处置。在这一系列环节中,贷款数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评估结果的认可程度。
另一方面,如果银行担忧评估质量而给专利权质押的授信额比例过低,中小企业还需要承担评估费、律师费、担保费等一系列额外成本(约占4%左右),利用此渠道是否划算也值得斟酌。
批量化运作前提是重塑流程
今年8月中旬,针对知识产权权质押贷款困境,上海金融办、知识产权局等七大部门曾联合出台了《关于本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试图建立一条完善的贷款服务链,并培育质押物流转市场、引入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模式解除银行“后顾之忧”。
“未来我们希望这项信贷模式能够批量化运作。”宁瑞洁表示。但真正要批量化操作此业务,银行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型更为重要。
“不管是解决专利权抵押的法律障碍还是价值评估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银行贷前审核的内容。”宁瑞洁认为,目前银行放贷往往“重贷前而轻贷后”,而一笔信贷风险的控制应该是全流程监控。“我们重塑中小企业信贷流程,目标即是简化贷前审核而重视贷后监控,这不仅是简化企业贷款程序,更是创新性信贷能够批量化运作的一个前提。”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