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庐山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
近年来,我区按照“主攻城东港区、建设核心城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沉着应对金融危机,连续五年开展“重大项目年”活动,不断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新方式,全区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2009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989万美元,在全省99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三,全市综合排名第一。继2007年以后,成为全市唯一再获“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这项殊荣的县区。自2006年开始,已连续四年获得九江市县(市、区)开放型经济综合奖。
庐山区开放型经济之舰,正破浪前行,扬帆远航。
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投资20亿元的华东美吉特小商品市场项目、投资10亿元的庐山威家新城景区投资开发项目、投资10亿元的五金市场及配套商务项目、投资8亿元的九江庐山国际旅游休闲俱乐部项目、投资8亿元的环保科技能量石、投资7亿元的中粮集团30万吨植物油项目、投资6.75亿元的贝特尔精密机械制造项目、投资5亿元的康扬化工储运项目……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签约落户,一个个项目的开工投产,描绘着庐山区敢为人先,抢抓机遇谋赶超的恢弘画卷。
去年以来,我区按照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要求,围绕打造化纤纺织、化工建材、机械电子、粮油食品、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五大产业基地,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2月初,按照区委、区政府“主攻城东港区”的战略部署,及时组建了2个园区招商工作组和4个产业招商工作组,分别制定了《关于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年”意见》、《关于做好城东港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通知》、《关于加强重点在谈项目调度的通知》及《关于开展“重点招商月”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编辑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及行业100强企业信息资料,接洽客商,先后跟踪项目100多个,梳理意向较明显的项目60多个,为全区“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奠定了基础。
2009年,我区在城东港区成功举办了2批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9个,诺贝尔陶瓷等6个亿元项目相继投产,嘉盛粮油等26个亿元项目陆续开工。全区共引进市外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4.8%,同比增长72.8%,其中,引进省外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1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2.3%。
平台建设可圈可点
庐山区按照“工业向港区集中,项目向港区集群,产业向港区集聚”的现代工业发展模式,充分整合资源,在“一城三基地”的基础上,大手笔、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城东港区这个工业发展大平台,使之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工业扩张、产业转移的牢固阵地。随着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和姑塘化纤纺织工业基地升格为市级层面推进的九江城东港区,总规划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2009年我区启动了城东港区“300天行动计划”,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征地6000多亩,拆迁房屋17.8万平方米,修建园区道路25公里。沿江工业基地“四纵三横”和化纤工业基地“两纵两横”道路交通网络框架已经成型,水、电、气及排污管网铺设基本到位,污水处理厂和金安变电站等配套工程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成功引进落户入园项目15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近四成。
今年,我区坚持把城东港区建设作为推进“决战工业”的重中之重,按照《城东港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进一步加快建设,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提供坚实平台。预计全年投入资金5亿元,沿江工业基地全面建成“四纵四横”道路网络。化纤工业基地形成“四纵三横”园区路网,迅速拉开城东港区发展框架,完善配套功能。全力把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建设成为沿江高效发展工业园区,把姑塘化纤纺织基地建设成为鄱阳湖区域绿色、生态、环保工业园区。
服务跟进无微不至
为了营造一个让客商投资放心、经商安心、生活舒心的良好环境,我区以创建诚信服务品牌为主导方向,深入推进“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领导带部门包项目“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好“五帮”,即帮助办理证照、帮助工程建设、帮助融资、帮助招工、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去年初,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我区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时制定出台了帮扶企业十五条意见,共计发放企业水电补贴、贷款贴息等2400多万元,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四个三”承诺活动,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走上了正轨。
同时,全区上下着力提高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开启项目落户“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区共取消各类审批、审核等事项29项,取消收费项目9项,缩减审批、审核事项114项。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平均压缩6.83个工作日。积极主动为投资企业服务,在项目的征地、拆迁以及用地报建、平整等工作,创造出了许多令人称赞的“庐山区速度”。在全市经济目标综合考评中,我区连续第三年荣获第2名。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23.9亿元,同比增长22.4%;财政总收入达到5.24亿元,增长53.4%,总量在全省排位由2008年的第54位上升到第40位,一年提升1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亿元,增长54.7%,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500多元。
上一篇: 新余打造新能源城市品牌
下一篇: 园区经济占据景德镇工业“半壁江山”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