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建设基地融入重庆经济圈
2009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 “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全面启动。其中,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包括达州全市,以及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市、区)。
作为唯一整体纳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达州市,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市总动员,朝着“融入重庆”的目标奋进:以服务重庆、承接转移、形成基地、借力发展为主要任务,全方面加强毗邻地区的通道连接,积极对接产业,主动当好配角,把达州建设成为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川东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重庆经济发展的“后花园”、成渝经济区大城市。
“要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主动接受重庆的辐射,着力健全互动机制,在交通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城镇体系建设、服务业对接、政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达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在2010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如此要求。
“要依附于重庆这个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 ‘龙头’,争当 ‘龙尾’,一心一意融入重庆。”达州市市长何健在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题会上说。
达州全市各部门以及各县 (市、区)政府,都在积极思考和行动,从努力成为重庆“菜篮子”,到引进重庆“车轮子”;从党政领导的对接互动,到民间游客的你来我往;从推进已有的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到力争分享重庆的改革开放政策……
“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达州优势明显随着精心打造的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迅速崛起,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不断延伸,达州,这个四川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正在加速发展的革命老区,“巴人故里、中国气都”美誉横空出世。
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打造秦巴地区交通枢纽,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新型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着眼整个秦巴地区的发展战略,为达州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中储备了众多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一是达州位居成都、重庆、武汉和西安4个特大城市辐射圈的交汇地带,历来为该区域的物资集散中心,加之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没有特大城市,达州已具备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的良好条件。二是达州位于秦巴地区【包括达州、广安、南充、巴中、汉中、安康、十堰、万州、涪陵9个市(区)】中部,该区域幅员达12.86万平方公里,人口3471万。达州总人口位居四川省第3位、秦巴地区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秦巴地区9市(区)前列,资金、技术、信息、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相对较好,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三是以达州为地理中心的四川、重庆、湖北、陕西结合部,是全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区,是国家东、中、西梯度开发的重要承接带,是南下华南、北上中原、西到西北、东至华东的必经之地。
枢纽地位凸显。达州是四川的东大门、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全省12个次枢纽城市之一,已初步构建陆、水、空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铁路方面,达成铁路扩能、襄渝铁路二线竣工通车,达巴铁路和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快建设。公路方面,国道210、318线纵贯全境,达渝、达成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达陕、达万、达巴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南大梁高速公路,将在达州境内形成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空运方面,达州河市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深圳和成都航线,即将开通上海、武汉、西安、昆明等航线。水运方面,初步形成与长江、嘉陵江航运相连的渠江内河航运。目前,达州年客货流量居西南地区第3位,货运量居第5位,达州火车站正成为西南地区第4大火车站。达州已成为较大区域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和辐射中心。
产业支撑强劲。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转变。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冶金、能源、化工、轻纺、机械、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90家,达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中石油、中石化将达州作为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占地30平方公里的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已初具规模,齐鲁石化、香港玖源、安徽海螺、贵州瓮福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已先后落户建设投产。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沃尔玛、肯德基、国美电器、苏宁电器、重庆新世纪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达州,占地12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物流港等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市餐饮企业数已突破1万个,接待市内外游客737万人(次),常年劳务输转178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40万人以上。达州正逐步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城市拓展迅猛。近年来,达州坚持组团开发、滚动推进、构建框架的思路,加快“一城五片”(一城指达州中心城区,五片指老城区、西城新区、南城区、河市配套发展区、化工产业区)建设,顺利完成了市级行政中心西迁,竣工和在建城区跨州河大桥9座,延伸城市主干道100余公里,全长36公里的环城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大城市主骨架初步形成。建市10年来,达州中心城区人口由35万人增加到60万人,增长了1倍,每年净增3万人,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增加到42平方公里,增长了2倍多,每年净增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8%增加到32.3%,年均增长近1.5%,提前5年实现了城市中期规划目标。
主动作为建设三大基地——达州加快融入重庆经济圈从2009年10月底,达州被整体纳入环渝腹地区块,到如今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达州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纷纷出动。达州市政府与重庆市有关党政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密切与重庆市及市辖各区县的联系;设立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投资促进重庆分局,成立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交通等对接工作小组,加强与重庆市有关部门的衔接;万源在重庆举办了特色农业及旅游推介、投资促进会,并与重庆市渝中区结为友好城市,开江与重庆市九龙坡区、达县与长寿……达州市各县(市、区)与重庆各区(县)纷纷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达州与重庆长期以来携手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早在2003年,达州就提出融入成渝、联动秦巴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渝达两地交往交流更为密切,重庆的汽车、摩托车、服装和化工产品、机械产品在达州十分畅销,重庆也已成为达州钢材、煤炭、水泥、农副产品等的最大销售市场。2009年,达州招商引资220多亿元,其中70%来自重庆。国家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达州作为四川整体纳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唯一市,迎来了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借力重庆科教、人才、资金等要素优势的重大机遇。
达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接轨成渝战略,主动与成渝两地展开全面合作,主动融入,当好配角,发挥优势,实现共赢,把达州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秦巴地区“一极、特大城市、两中心、三基地”,即建成成渝经济区内一个新的增长极,建设成渝经济区内特大城市,建设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新型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一是建成重庆工业产品的配套基地。达州将依托重庆的产业优势,抢抓机遇,当好配角,提供最大的优惠政策和举措,主动承接重庆汽摩产业及零配件产业、机械装备制造配件产业、医药化工产业转移、轻纺工业产业转移。
二是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的供应基地。立足重庆大都市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达州在粮油、畜禽、果蔬及富硒农产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达州建成面向重庆的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和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买巴山卖重庆”的农特产品销售格局。
三是建成重庆大都市的休闲度假基地。目前,达州市境外游客三分之二以上来自重庆,达州依托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3大品牌,加快与重庆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将两地旅游景区景点捆绑,全面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重点和节奏,打造成彰显精品、点面结合,品类齐备、优势互补的精品旅游区,形成观光、探险、休闲、度假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把达州打造成重庆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预计到2012年,达州将建成2个以上产值上100亿元的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完成达渝间毗邻地区同级交通通道连接;汽摩零部件、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9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46:33;达渝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合作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大“绣球”抛重庆招商引资今年4月,达州市市长何健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向重庆抛出十大“绣球”,欢迎重庆企业来达州投资:一是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二是地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三是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四是旅游业开发;五是新能源、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六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七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九是商贸流通业;十是出口产品的生产和扩能。
这10个方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从资源基础、市场前景、投资回报等方面来看,都有明显的优势,既是达州投资的亮点,也是达州招商引资的重点。
“融入重庆,充分接受重庆的辐射和带动,是达州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将进一步开辟和扩大紧密联系重庆的渠道和领域,积极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承接重庆二、三产业的梯度转移,在农副产品生产供给、资源供给、工业产品配套、旅游业开发等方面,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着力打造重庆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工业产品配套生产基地、建筑建材生产基地和旅游‘后花园’。”何健表示。
五大线路建重庆旅游“后花园”
达州以建设秦巴地区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着力打造巴山风光、巴渠文化、红色旅游3大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在内的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旅游区1处(达县真佛山)、国家3A级旅游区4处(大竹五峰山、宣汉百里峡、万源龙潭河、渠县龙潭)、国家2A级旅游区1处(宣汉观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大竹五峰山、达县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 (万源花萼山)、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大巴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渠县汉阙、渠县城坝遗址和开江陶牌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加快与重庆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打造重庆休闲度假的“后花园”,达州推出了5大精品旅游线路:龙爪塔-凤凰山-莲花湖-达城夜景的城市中心休闲度假旅游线、鱼泉山-八台山-龙潭河-百里峡的自然生态观光漂流旅游线、龙潭-文庙-汉阙之乡-石桥古镇-真佛山的宕渠文化旅游线、神剑园-巴山红军公园-百里峡-龙潭河-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的将军故里旅游线、百里峡-飞云温泉-真佛山的宗教文化温泉疗养旅游线。
特色农产品源源销往重庆市场重庆,这个离达州最近的现代化大都市,是达州特色农产品最主要的市外销售市场。据达州市委农办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销售到重庆的大米约10万吨,占全市外销大米的20%左右;销售鲜黄花4000吨,约占全市产量的30%,干花5000吨,约占总产量的20%;销售食用菌6000吨,占全市总产量约25%.同时,重庆还是达州禽、蛋、香葱、辣椒、香脆李、茶叶等农产品重要的消费市场,每年销售到重庆的农产品金额约10亿元左右。
推进达州农业融入重庆经济圈,特色农业成为敲门砖。达州是中国苎麻之都、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黄花之乡、著名的“川东药库”,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生猪、肉牛、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达州针对重庆市场需求,重点抓好肉牛、奶牛、禽蛋、黄花和食用菌5大特色高效产业,扩大富硒茶叶、香葱、青脆李、老腊肉等特色产业规模。到2012年,加工牛肉到重庆市场比重达到30%以上;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销往重庆市场比重达到35%以上;食用菌产量达到8万吨,销往重庆市场比重达到40%以上。
除了积极开拓重庆大市场,达州还为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资金和技术做好准备。近年来,重庆资本投资该市农业领域呈上升趋势,投资的农业企业达1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厂10家,建基地13万亩,较大规模畜禽养殖场3个,总投资约10亿元。顺鑫农业发展公司被招商引资到大竹,短短3年发展成年贮存、加工大米10万吨,加工玉米淀粉万吨,年产值2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庆天友乳业有限公司收购宣汉西塔乳业公司后,仅2年时间,奶牛数量增加了1倍,奶制品产量达到1.5万吨,增加了120%,其中33%销往重庆。
上一篇: 重庆民企打造西部商贸物流中心
下一篇: 阿荣旗四措并举做好创业服务工作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