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财力增强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撤地建市10年来,绥化市财政建设从零起步,收支规模迅速壮大、财政保障能力迅速提升,市本级财政牵动力逐步增强。 2009年,绥化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9.4亿元,比2000年增长289%,多项指标进入了全省发展的“第一方阵”。
撤地建市之前,绥化行署没有自身财政,全靠省财政补贴过日子。撤地建市后最初几年,绥化市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支出靠补助,社保靠专项,建设靠举债”。从2002年以来,绥化市从六个规模推进起步,通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大事大项推进落实,发展战略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到农区工业化、城镇化、外向化。
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绥化全市一般预算总额69亿元,全市人均财力是4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32倍和3.17倍,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7.9%。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总财力大数是7亿元,人均财力是4.5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44倍和2.79倍,年均分别增长19.3%和15.8%。
近年来,绥化市本级财政状况提升更是可观。2009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13.5亿元,自身可用财力达1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由2002年的11.2%上升到21.5%,提高9.5个百分点,所占权重几乎翻了一番。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0.13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
10年来,绥化市财政的拉动作用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撤地建市以来,绥化市财政投入7.2亿元资金,用于市本级城市建设。仅2009年就投入2.5亿元,是2001年的12.4倍。垃圾处理建设工程、市区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路灯工程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10年时间,教育投入3.2亿元,其中仅2009年教育、文体广播等项事业费财政就安排资金15575万元,是2000年1430万元的10.9倍。
10年来,绥化市还加大了农业的投入力度,使绥化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绥化市农业从规模农业、优质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财力的增加,使得政府有能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绥化市加快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倾斜困难群体。2009年,全市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到33亿元,是撤地建市前的11倍,用于社会保障方面各项基金支出是24.3亿元,比2000年增加21.8亿元,是当年的9.7倍。推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推进了城乡最低保障制度,健全完善了医疗保险体制和城乡卫生管理体制,使学有所教、贫有所济、弱有所扶、残有所帮、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目标得以实现。
上一篇: 黑龙江逐步满足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下一篇: 黑龙江省绥化十年从农业大市迈向经济强市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