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无公害蔬菜、特色养殖、生态果园......走进全南的农村,一处处充满现代气息的农业生产基地让人赞不绝口,全南人正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发展,一场“脱胎换骨”的农业革命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演,标准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这里的优质农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零距离”服务助增收
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县农业和粮食局大力推广轻便、实用的农业技术,结合我县实际和新品种示范试种情况,今年大力推广种植了59个高产、优质粮油、蔬菜主导品种,我县优良品种种植率达到85%以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强化农业新技术宣传的基础上,该局出台了培训优惠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可获得适量的误工补助。去年以来共举办农业、畜牧、水产、果业、农机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93期,参培农民达8200多人次。该局还建立了新技术和主推技术核心示范区29个,对农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
针对当前农民用种量偏少,普遍稀植的实际情况,该局大力组织实施了“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在示范区内集中推广水稻高产栽培配套、免少耕栽培、配方施肥、薄露灌溉和综合防治虫害技术,全县累计实施“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面积4.5万亩,示范区内平均亩增产粮食53.6公斤,累计增产粮食2412余吨。针对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实际情况,该局累计推广二晚免耕栽培面积2.5万亩,节本增效129.5万元。
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契机,该局进一步完善了化验室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了属性数据库,全面做好了农户调查和野外采土工作,采集土样3500多个,完成“3414”田间试验2个,小区28个。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选择了适合我县推广的配方,依托晨丰配肥厂,生产水稻专用配方肥50多吨,发放施肥建议卡2000余份。按照“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的十六字推广模式,“控氮稳磷增钾补微”八字施肥原则,以及“以磷定基,微在其中,追施氮钾”的十二字施肥技术路线,在金龙镇、城厢镇、中寨乡等四个核心示范区示范使用水稻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合理施肥。据测算,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每亩可以节约成本24.8元。全县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6万亩,累计节本增效39.2万元。
通过宣传、示范和扶持,目前,我县粮食生产应用主推技术面积达到8.5万亩;蔬菜大棚种植面积368亩,百亩以上连片蔬菜基地10个;应用新技术水产养殖的面积达到2085亩;建设50个“猪—沼—果”生态养殖场;新农机具891台,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84.76万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4元,同比增长8.1%。
“菜篮子”撑起大产业
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地肥沃,素有“天然大棚”之称。20世纪90年代初,县农业部门就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点来抓 ,如今蔬菜生产面积已达到10万亩。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种植业会议上,我县以蔬菜生产规模、人平蔬菜播面、蔬菜龙头企业建设和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优势,被省农业厅授予2009年度“全省蔬菜生产十强县”荣誉称号,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同时,我县蔬菜产业还被列入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基地规划区(即“一环两带”中的大庆——广州高速沿线江西段优质蔬菜产业带)。
蔬菜是我县的传统农业产业,为帮助广大菜农解决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近年来,我县以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高山蔬菜为契机,制定了《全南县无公害蔬菜分类生产技术规程》,从基地选择、土壤改良、采收贮藏、包装运输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全面推行商品蔬菜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全县已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体系1个,制订农业标准规范9个,在全县9个乡(镇)建立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基地40个,鹤斗白菜、上海青白菜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我县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经营,及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引导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及各类中介组织参与蔬菜产业开发,采取依托市场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办法,通过“示范区+标准化+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目前,全县已组建蔬菜产销协会组织16个,发展贩销大户152户,谭氏农牧、鹏发、源吉、虹丰等蔬菜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近万户农户加盟。
为唱响特色品牌,我县还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高山”牌蔬菜商标,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农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将蔬菜产品上市检验关口前移,严格执行无公害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经过当地检验、分级处理、保鲜包装的高山牌蔬菜主导产品每公斤平均增值2倍以上。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蔬菜产值达到2.2亿元,成为珠三角地的重要的“菜篮子”。
“标准化”养殖路子宽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能提高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水平,是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县大力支持和推广的养殖方式。目前,我县共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33个,其中万头猪场4个,2009年生猪饲养量达21.73万头,出栏15.51万头。
为净化生态环境,我县积极引导农户进入养殖小区养猪,发展“猪--沼--果”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同时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利用协会对规模场主养殖专业户主进行培训,并通过协会形成了一个生猪信息的沟通平台,使养殖户从传统养殖模式走向科学养殖模式,从家庭散养走向规模化、生态养殖,从单纯养殖走向种养结合,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充分利用技术、信息等为广大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位于我县茅山林场的全南现代牧业生猪养殖基地,是一家荣获“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公司,该公司总占地2000余亩,畜舍面积80000平方米,共有栏舍101栋,有2000立方米沼气池,可日处理600吨废水,并采用先进的零排放养猪工艺,大大减低污染物的排放。为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该公司全面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管理模式,实现了生猪从生产到餐桌全程的安全卫生标准化生产,生猪质量在供港企业中名列前茅。2009年,公司出栏生猪42000多头,主营产品产销率98%。带动3800户农户养殖生猪,其中合同制带动农户3200余户,合作制带动农户600余户。
标准化养殖不仅仅让生猪养殖户受益,也让渔业养殖户体验到了甜头。斜溪村是我县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专业村,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的有效投入,该村水产养殖长期处在散而小的养殖方式和低效益水平上。2009年,江西省现代渔业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在该村实施,项目建设按照“渠成网、灌可进、排可出、入能通、出能畅”的标准,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池塘塘埂硬化护坡、池塘清淤、进排水改造、渔业生产道路硬化、电力配套进行改造等工程。通过此项目作为纽带,该村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统一提供技术、饲料、渔药等优质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全村有养鱼面积1321.9亩,年总产量达800吨,总产值8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48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
上一篇: 江西全南县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
下一篇: 江西全南完善城市功能 稳步推进城市建设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