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和长足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农为主,农、工、理、贸结合,多学科多专业并存的办学之路,并初步形成了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骨干,以初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大大增加,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租赁资金和社会捐赠等,已成为学校办学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随着农业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对学校财务信息需求量的增加,要求各农业职业院校必须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有效创新,夯实学校发展的财务基础。对此,本文拟作相关的探讨。
一、当前农业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理财观念保守,会计核算手段滞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职业院校普遍面临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传统农业专业不景气,招生人数下滑等情况。面对严峻形势,必须要从管理要效益,促使学校健康发展。但目前许多学校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前瞻性的理财观念,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收拨、分配、使用资金;同时,各校财会工作仅侧重于日常的记账、算账、报账等,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核算与事后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没有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此外,学校宏观的财务收支计划和日常的资金管理相互脱节,未形成有序的联动机制。
(二)风险意识不强,资金成本高。所谓风险,是指事物运行的结果与预期的离析程度及其可能承受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工作也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过渡,各农业职业院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招生自主权。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学校面临的理财环境和经济行为更为纷繁复杂,给资金运营带来风险。各农业职业院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专业转换风险和财务风险。
专业转换风险主要是指各学校放弃部分原有的农类专业,增设新的工科类专业所带来的风险。农类学校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传统农业专业不景气,招生普遍困难,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专业模式而去发展非农专业,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增设新专业涉及到对原有师资力量的整合培训和提升,购置新专业所需的教学设施,引进新专业所需的专业师资等一系列的资金投资决策。这些资金的运用效果如何,要通过时间(学生的培养期和培养质量)和市场(学生的就业情况)来验证,从而给学校带来风险。而财务风险则是指由各校举债办教育而带来的资金支付风险和传统的理财实践中不讲“成本核算”所带来的资金占用风险。自国家允许各学校向金融机构借款以来,各农业职业院校纷纷掀起了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风潮,这种举债如果过度,则蕴含着由归还贷款本息所带来的资金支付风险。资产占用风险是指由于受旧体制和规章制度影响,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不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不核算学生培养成本等形成的隐性风险,此类资金所被占用风险的延续,又形成坏账损失风险和资产流失的风险。
(三)资金使用效益低,支出结构不合理。当前,不少学校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存在用钱的不算账、算账的不用钱,只要领导签字就全部报销的情况。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心中无数,从而导致资金使用超支,设备重复配置,实验室重复建设。同时,各农类学校处于计划与市场的边缘,一方面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需要承担一些公共事业的职能;另一方面,又须面向市场,通过扩大招生人数增加学费收入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导致招生成本升高。此外,学校财务账目只反映已收学费,应收学费和欠交学费无从查找。而农类学校的学生多为农村生源,贫困生欠费多,造成了一方面学校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另一方面学费收入相对减少,与持续升高的费用开支不能正确配比。
(四)资产管理松散,校办产业经营管理不到位。资产管理仍是农业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的各项支出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导致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资产使用的管理和考核,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的约束性机制,致使教育资源浪费。此外,农类学校拥有实习基地和校办产业。但各学校对实习基地和校办产业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建立相应的经营管理责任制,使得这部分资产保值增值率低,学校的投入得不到应有补偿和回报。盘活这部分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是当前农业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强化农业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思路
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农业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新型农村劳动者的重任,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学校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结合农业职业院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应重点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中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决定了财政必须不断加大对各农类学校的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编制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状况,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一核算,细化预算项目,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深度和精确性。同时,认真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的相关配套工作,减少拨付环节,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确保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
(二)拓宽理财视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学校事业越发展,财务工作越重要。一方面,学校的财务职能要从“要钱———记账———报账”的核算型循环中解脱出来,拓宽资金运作和理财视野,延伸会计职能范围。要通过运用计划、核算、监督、管理、分析等形式,对学校的年度预算方案、重大经济决策、设备购置、工程修缮项目进行审议,变事后核算为事前的预测与控制,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要建立科学严谨的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夯实会计工作基础;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促使财务人员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的财经理论和财经法规,树立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引进竞争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具体的考核标准,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选拔优秀人才,优胜劣汰。
(三)优化支出结构,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校的财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要摒弃原有的理财观念,创新机制,不能一蹴而就。从农业职业院校的理财实践来看,必须紧紧抓住完善内控机制这个切入点。各学校要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全方位地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会计控制等方面加强管理,分散或降低专业转换风险和贷款办学的风险。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加大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的资金,保持教学科研业务支出与行政后勤管理等支出的合理比例。
(四)完善资产管理手段和方式。农业职业院校固定资产数量大、分布广、管理环节多。传统的统计方式和手工核算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以正确反映固定资产整体管理使用情况,建议采用计算机管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抓好三个环节:①对现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以摸清家底,确保账实相符;②在清查盘点的基础上,对各项资产进行分类,建立基础数据库;③建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加强资产管理。对校办产业中的经营性资产,要明确界定产权。同时,大胆探索经营承包责任制和风险与报酬挂钩的经营机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促进资产的良性运作和保值增值。
(五)利用网络资源,实行财务公开。财务部门可利用校园的网络建立财务专网,宣传财务政策法规制度。对学校的重大经济事项,如对外投资或合作项目、银行贷款、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等,要通过网络披露;提供财务信息和服务指南,开辟意见箱。这样,既便于群众监督,又有利于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