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中国经济的“南橘北枳”现象

2006-11-6 15:45 《新财经》·任 悦 【 】【打印】【我要纠错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使者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欲羞辱晏婴,在招待他时,命人押解一犯人上殿。楚王问:”捆着的是何人?犯的是何罪?“大臣答:”齐国人,犯的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婴问:”齐国人都爱偷东西吗?“晏婴回答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则为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则为枳,虽然叶子很相像,但味道却不同。因为两地水土不同。老百姓生活在齐国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难道是楚国的水土让人变成了偷盗者吗?“楚王闻之,甚是尴尬。

  其实,水土不服的事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近日,辽宁丹东振安区同兴镇中心小学大约40名教师相继离婚的怪事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称,离婚都是因为一份文件惹的祸。

  原来,同兴镇中心小学现有教师超编。区教育局于是决定教师重新竞聘上岗,优胜劣汰。重聘后,将有9人不能上岗。在教育局为此事下发的关于《振安区中小学人员聘用制实施办法》中,赫然写着教师若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子女,学校应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消息传出后,为躲避下岗厄运,同兴镇中心小学的数十名教师纷纷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

  好好的竞聘上岗就这样引发了一场离婚大战,决策者或许是出自于这样或那样的考虑,希望文件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但导致教师纷纷离婚的结果恐怕是决策者无论如何也没料到的。眼下,竞聘是进行不下去了,领导们都忙着劝说离异的老师们复婚呢!

  “南橘北枳”,好好的一个想法,放错了地方,轻则毁家,大则误国。

  同样是学校。这些年,大学在不断扩招,为更多的孩子敞开升学大门,这不能说是坏事。但如果我们想到的仅仅是让孩子进门,却没想清楚进门后怎么安排好他们的学习、生活,那好事也未必能办好。联想到我们搞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是好事,但也得看“接”些什么,怎么个“接”法。老百姓买不起,咱就和国际接个轨,也让老百姓租房。可你看咱老百姓租得起房吗?老百姓看不起病,咱也和国际接个轨,医疗改革。结果呢,病还是看不起,连药也买不起了。更离谱的是银行业的“接轨”——只见收费,不见服务。以至于老爷子在银行等着领工资,无处如厕尿了裤子。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本期,我们刊登了一篇茅于轼老先生关于节能的文章。文章从市场角度对节能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了按市场规律办事,利用价格杠杆调整能源配置,以达到节能目的。文章言之成理,可读后偏偏又让人担心起水土不服的问题:此策略应用于一个机制健全的市场,不失为上策。但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资源配置的结果却往往又导致新的垄断。类似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经常读到经济学家为政府出谋划策的文章,细细读来皆成道理,但实施起来却又不那么尽如人意——医疗体制、教育体制、住房体制的改革,甚或证券市场的推出、国企改制,等等;初衷无疑都是好的,但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带来的水土不服却又是显而易见的。应了南橘北枳,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结果。所谓似是而非。

  近来,又经常听到业内人士讲“国进民退”,即国有企业大踏步前进,民营企业节节后退。这也不禁让人担心。客观上说,众多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大多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先天优势,他们的效益,也多源自于垄断所得,如能源、电信、银行、铁路,等等。垄断行业的大踏步前进,对市场经济而言还真是祸福难定。

  中国的市场经济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是最应该向国际化靠拢的。在中国经济没有完全国际化的情况下,水土不服,“南为橘北为枳”现象短期内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经济学家如果能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或许明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会被中国人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