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中国经济向绿色GDP转变

2006-4-7 15:40 新财经·王宏伟 【 】【打印】【我要纠错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谈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推行

  本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有可能不需要经过许多西方国家曾经经历的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的过程,直接进入“绿色发展”阶段吗?有多少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我们并不必要等到有较高收入时再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无论如何,中国都必须要从传统的“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生态开发到生态建设,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盈余。中国未来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为:旨在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然而依据这个总体目标所制定的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究竟有哪些内涵?它将如何被贯彻执行和落实?该体系对中国各地区的繁荣发展,对中国境内的企业的投资、生产和扩张有何影响?本刊近日就此独家专访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

  环境与资源发生警示

  《新财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矛盾关系。当今世界,这种矛盾已经演化到什么样的程度?

  邱晓华: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富裕。但是,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资源,经济发展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因而往往会导致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减少。经济发展往往不可避免地排放废弃物质,造成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如果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到了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的地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无法持续下去。

  《新财经》: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国家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造成怎样的危害?

  邱晓华: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是粗放型的,存在比较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问题。

  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1-2002)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26.9%,日本的11.5%,高收入国家的20.5%,世界平均水平的29.2%. 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数倍。中国2003年创造的GDP,按照汇率法计算只占世界GDP的3.8%,但是,中国当年消耗的钢材、煤炭和水泥则超过30%以上。 中国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8倍,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7.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日水污染量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3.4倍,英国的7.8倍。

  上述与价值量比较有关的结果,都存在按汇率法换算的缺陷的问题,但是,根据上述资料,即使采用购买力评价的方法进行比较,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偏高。例如,采用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结果,中国2003年的GDP也只有世界GDP的百分之十几,与当年30%以上的钢材、煤炭和水泥消耗相比,显然也是不成比例的。

  在中国,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仅去年一年,中国就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其中大部分是高产粮田;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采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下降,水土严重流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过度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江河湖海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付出了十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样的发展是不合算的、不可持续的。

  力推绿色GDP统计

  《新财经》:目前各国通用的GDP只能表达经济增长的数量,但不能全面反映经济质量,特别是环境的影响,绿色GDP计算思路是怎样的呢?

  邱晓华:由于绿色GDP是在传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了对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核算,因此。我们可以推出简化的绿色GDP的计算公式:

  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自然资源成本

  以重庆为例,重庆市通过进行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的核算,对重庆GDP做适当的修正,并估算出重庆1997~2000年绿色GDP的值,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GDP的不断增长,重庆市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逐年提高,自1997年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经济发展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是日益显著的。

  通过对重庆环境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的估算,我们可以发现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重庆的经济增长水平。1997~2000年,重庆由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使绿色GDP比传统GDP平均下降了6点多个百分点,而这其中还不包括土壤侵蚀,森林面积减少等其他方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否则,绿色GDP还要进一步降低。这个例子说明了中国经济增长是以一定的环境退化与自然资源消耗为代价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不同案例的分析结果统计,环境污染损失约占GDP的3%~8%.因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充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环境成本与自然资源成本的核算,以绿色GDP作为衡量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绿色GDP的计算是很复杂的,中国已经加强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实施绿色GDP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新财经》:由此看来,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统计方法,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种推行将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邱晓华:由于绿色GDP的计算非常复杂,在地方或国家的统计中直接纳入有一定的困难。从现实情况来看,应因地制宜,逐步实施,重庆市的办法是可行的。海南省根据建设生态省的要求,也初步建立起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框架,正确核算了“绿色GDP”(森林资源)价值,这都是非常好的。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传统的发展思路就是只重视GDP及其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条件与自然资源状况。大量事实证明,这种不顾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的发展观,只会造成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这在短期内虽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必然会引起生态效益的下降,导致生态效益边际递减最终促使经济效益也开始递减,致使经济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因此,人们必须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化,由传统的发展观转变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来。只有全民的环境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推行绿色GDP才有了基础。

  因此,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费用,即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但是,尽管目前国际国内有关机构和学者付出了巨大努力,由于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没有解决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货币度量这一难题,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现实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由于该问题较为复杂,因此,可能会先从实物方面的核算入手。

  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精确还是粗略,只要能尽快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的环境资源代价之间建立起某种对比关系,从而为政府、企业与公民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就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复杂的“绿色核算”

  《新财经》:绿色核算,没有定价自然就无法核算。而现实中,许多东西难以定价,绿色GDP核算体系是如何确定的?

  邱晓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完善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

  资源分为多种类型,许多资源的耗减成本的估价都是不容易的。比如森林资源,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如果森林的采伐速度不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速度,森林资源总量就不会减少。但是,如果过度采伐,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就会减少。林地和林木资源的耗减成本的估算也许容易些,但是,除了蓄养树木之外,森林具有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当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时,森林的上述功能势必下降,从而相应的经济价值也随之下降,这种经济价值变化的估算就不那么容易了。

  对矿产资源耗减成本进行估价也并非易事,因为大部分矿产资源是不进行交易的,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可供参照。

  不合理地使用土地,比如过度地使用化肥,利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等,会导致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这也是一种类型的资源耗减成本,对这种成本进行估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等等;人们都知道其代价惨重,但其经济价值有多大,估计起来也很困难。

  大气和水具有消化吸收废弃物的能力。所以,如果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在大气和水的消化吸收的能力范围内,空气和水体的质量就不会下降。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地区所产生的废弃物大大超过了大气和水的消化吸收能力范围,导致空气和水体的质量下降,环境损失严重。把已经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治理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多大成本,估价起来非常困难。

  有鉴于此,要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要对我国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进行科学合理的估价,要计算出科学的绿色GDP,需要我国有关资源环境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需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者做艰苦细致的努力,而且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新财经》:您是否同意新的综合发展框架将导致中国自然资本出现新的变动轨迹?

  邱晓华:过去20多年中国自然资本的变迁曲线,既反映了中国的自然资本折损率大幅减小,也显示出利用全球化和环保投资对自然资产的补偿效应。但补偿水平还不足以抵偿全部自然资产损失,因而自然资本目前仍为负值,说明自然资本存量还在不断减小。

  自然资产损失,反映了过去20多年中国确实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弯路,即“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为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公民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其真实国民财富因各种自然资源的损失而大打折扣。

  从历史动态来看,中国过去20多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的和出人意料的发展成就,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和大幅度降低自然资产损失,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

  中国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脆弱的自然资本,尽管近年来有所缓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仍将是长期发展的瓶颈,自然资本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

  中国未来要千方百计保护脆弱的自然资本。我们需要继续利用各类资本之间的互补性,将更多的物质资本投资于自然资本的维护,通过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本减轻对自然资本的压力,以知识资本的更快积累替代自然资本,特别还要充分利用全球化补偿本国的自然资本。

  《新财经》:中国的绿色环境发展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邱晓华: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分配平等指数上升,贫困人口减少;提高用水效率,有效治理水污染,恢复恶化的水生态环境;严格保护耕地,确保耕地的有效保有量;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有效控制和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森林面积增加,林木蓄积量继续扩大;草原退化有所恢复,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率;加强防御各种灾害的安全网建设,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紧急救援体系。

  迎接“绿色GDP时代”

  《新财经》:绿色GDP要做“减法”,是否要首先要跨越各级政府官员这一关?各级政府是否欢迎这根“指挥棒”?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将联手攻关绿色GDP指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今后将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中。这一系列举动说明,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为真正实践中央近来多次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打好基础。

  《新财经》:对于中国境内的各类企业而言,绿色GDP将意味着什么?

  邱晓华:这将促使生产与服务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绿色的产品与服务,创造的财富是绿色的财富。企业还要转变其环境管理模式,持续不断地控制环境因素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地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本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指标。

  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财富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有污染的产品,发展绿色产品,如无氟冰箱、无铅焊膏等,以减少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与人群造成污染危害;通过调整原材料及能源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原材料、能源替代有污染的原材料及能源,如电能、气能替代煤,用水替代苯做稀释剂等,以减少生产过程对人与环境造成污染,防止有毒污染物转移到产品中,排放到环境里,造成污染;通过原材料、辅料、能源以及废水、废气、废物回收利用、循环套用、重复利用,减低消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厂内循环与社会循环相结合。

  企业还要研究开发绿色产品。目前,我国绿色产品还不多,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样的产品形成的财富才是绿色财富,才可以克服绿色壁垒,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处理、利用技术研究,特别是目前已到家用电器及其他电器报废的高峰期,回收、处理、利用这些废弃物已迫在眉睫,如没有有效的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大量的废电器、废旧物资、工业废物流落到社会,势必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应根据生态系统循环、共生的原理,创建生态工业园区,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的原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新财经》:推行绿色GDP统计方法在现阶段一定会遭遇很多阻碍和困难,如何应对?

  邱晓华:到目前为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价值量核算和绿色GDP核算,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非常重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并就此开展了许多基础性研究和试点工作。在最近制定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专门设置了附属账户: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并制定了核算方案,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和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测算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颗粒物等8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黑龙江、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和工业污染损失等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防止重复投资和“政策失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同时,在法律法规、激励政策、标准、监督执行等方面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要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公众参与,保证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面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国际经验教训和我国发展中已经得到的警示,中国适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并开始一系列实际行动。中国正满怀信心地迎接绿色GDP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