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在我国,白糖是年流通量超过千万吨、产值近500亿元的大宗商品,兼有农产品与工业品特征。其产业链非常长,影响面较大。近期,国内外白糖价格剧烈波动,一方面影响到我国广大蔗农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众多糖厂和用糖企业的销售利润和原材料采购成本。白糖期货的推出,为生产加工商提供了规避转移风险的场所,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善用白糖期货 减轻企业成本。
白糖一般以农产品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而成。由于原材料生产具有农产品的季节性,而加工则具有工业的长周期性,因此,白糖价格较其他大宗商品波动更为剧烈。近三十多年来,白糖价格最低不足2美分/磅,最高达66美分/磅,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近40倍。国际市场上,美国NYBOT11号原糖期货价格今年初突破十几年的长期阻力区。国内白糖价格也创出新高。可以说,连续几年的供求缺口是这轮牛市的直接诱因,而能源替代概念带来的消费需求结构改变则吸引了基金的进驻,对行情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供求决定牛市
从基本面看,巴西、古巴、美国、中国和泰国等几大主要白糖生产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据3月份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显示,全球白糖库存已连续三年下降,已经降至近十年的最低水平。可以说,供求的长期缺口是本轮牛市的直接诱因。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国际糖业组织(International Sugar Organization)多次调高2005~2006年度全球食糖供求缺口预测数值,从最初的101.5万吨提高到了1月的150万~200万吨。而该组织2月份发布的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05~2006年度世界白糖生产量为1.49亿吨,需求量为1.51亿吨,供求缺口预测值被提高到了222.5万吨。
近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超过9%,人均GDP从800美元上升到1700美元。白糖的需求急剧上升,需求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软饮料3380万吨,同比增加24.08%,,其中含糖饮料1994万吨,同比增加24.31%.我国第三大饮料果汁,2005年全国销售量接近18亿升,较2004增加了16%.虽然我国是白糖第三大生产国,但消费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供求缺口,还是需要大量进口予以弥补。国内的供应紧张导致了糖价格的突破上涨。
消费结构性改变
从大宗商品CRB指数来看,本轮大牛市已近四年。原油期货价格一直维持在5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地缘政治、战略储备等多种因素使国际原油价格易涨难跌。由于原油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价格的暴涨必然催生替代品的出现。甘蔗提炼为乙醇具有污染小和可再生性强等特点,成为原油的理想替代物。
为减少对石油的依存度,各国增加了对生物替代能源——乙醇的关注。从利用农产品生产乙醇的成本来看,用玉米作为原料的成本为0.33美元/公升,用小麦作为原料的成本为0.55美元/公升,而用甘蔗作为原料的成本仅为0.19美元/公升。就能源替代来说,甘蔗作为原材料生产乙醇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农产品。甘蔗生产大国巴西大部分汽车使用含有25%乙醇的混合燃料。据了解,乙醇的生产成本只有汽油的一半。而甘蔗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作为生产白糖的原材料。乙醇提炼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用于压榨白糖的甘蔗减少。据估计,2005~2006制糖年,巴西1.78亿吨甘蔗将用于生产乙醇,比例从上一制糖年的49%提升到52%;而制糖用蔗量则从50%下降到48%。
目前,为减少对原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也有多个省市试点生物能源,加大乙醇的生产。有关数据显示,生产1吨白糖消耗8~10吨甘蔗,而生产1吨乙醇消耗13~15吨甘蔗。近期,甘蔗产地收购价为290元/吨左右,生产1吨白糖原料成本为2320~2900元。白糖原料成本一般占白糖生产成本的70%左右,也就是生产1吨白糖总成本为3730元左右。目前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乙醇成本约3000元/吨。以白糖4650元/吨,乙醇4850元/吨的市场价格计算,生产白糖平均收益率为25%,而生产乙醇收益率则超过60%。可见,生产白糖的原料甘蔗,将在生物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压力下,向乙醇消费领域倾斜。这种消费结构性改变,将导致用于生产白糖的甘蔗原料减少,白糖供应也就相应减少。
基金推波助澜
全球性的低利率政策,使得资金使用成本极低,大宗商品受到基金的青睐。现代金融学认为,负相关或相关性低的产品组合,在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幅降低组合风险。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相关性极低,因而在资金充足的市场上,就成为了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信托等资金通过持有商品对原有的股票、债券进行对冲保值。这些资金对商品期货的操作方式就是买入并持有,基本不进行双向交易。这种方式在期货市场上就是做多,因此,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明显失衡。瑞银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当前投资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在2000亿美元。
作为商品组合的一部分,白糖在年初小幅下跌后,基金继续增持多单,看好后市。巴克莱银行最近计划推出一个“6年期农产品基金计划”,帮助个人投资者投资软商品。这项计划认为,白糖、可可、咖啡、小麦和玉米等“软商品”,将会复制黄金、白银、铜、锌和铁矿石等“硬商品”强劲的走势。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饮食的“西方化”,导致糖、咖啡和可可的需求日益膨胀。就白糖而言,我国人均消费仅为8.4公斤,低于全球24.9公斤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人均40公斤的水平,消费增长空间还很大。作为很好的生物能源替代概念,国际商品投资大师罗杰斯更是看好白糖价格,认为其还有300%的上涨空间。美国最新CFTC基金持仓也显示,基金继续增持白糖多头头寸。
企业应对之策
国内外白糖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对国内涉糖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购糖成本普遍占生产成本的10%~30%,乳制品、罐头、饮料、糖果、果脯和糕点等以白糖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正在为上游价格上涨而饱受成本增加之苦。对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而言,白糖采购成本的大幅上涨已经对企业利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消息称,可口可乐计划将其产品提价8%.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的甜品则已经提价,奶昔、派、甜筒等产品提价幅度均超过10%.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上涨,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以往价格竞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一些不良小企业甚至开始偷偷使用糖精作为替代品。
面对白糖价格的上涨,处于加工业末端的饮料、糕点等行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显得十分被动——如果抬高售价,就意味着自行降低市场份额;如果使用甜味剂取代食糖,又面临监查。排解这种压力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运用套期保值手段,利用期货市场反映远期价格的功能,锁定原材料成本。
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克服对期货市场的思想误区。在市场经济新阶段,正确参与期货市场不是赌博;而不参与期货市场才是赌博,是对现货的赌博。原材料的高价采购,不能保证产成品的高价出售,只有通过期货市场才能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销售利润。
其次,要健全企业风险监控制度,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同时减少人治,降低人为错误,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时,应该通过专业机构建立严格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利用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发现和化解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作者系金鹏期货研发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