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央行加息的浪潮下,中国的加息也如期而至,踏入加息通道之中。兹事体大,央行加息犹如石子入水,泛起的涟漪势必波及深远——宏观经济、产业行业、金融市场等无不处于冲击波之内。对此,中金公司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各有一番独到见解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而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央行称,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中金公司:
提高利率“一箭双雕”
中金公司认为,央行提高贷款利率而同时保持存款利率不变是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和兼顾银行改革的选择。
首先,提高贷款利率是最直接地治疗目前流动性泛滥下投资增速过快的较好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增加信贷成本,进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可以抑制投资需求。相比之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直接影响市场利率,但对贷款利率的作用却是间接传导的,而我国目前利率传导机制尚不健全,效果较差。
其次,政策在调控经济过热的同时又继续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央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而收益率过低可能导致市场对投资者失去吸引力,过高又会使资金需求方融资需求减弱。目前的政策组合既有可能提高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作为债券市场基准利率之一的存款利率还保持了稳定。同时,提高贷款利率而保持存款利率稳定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利差扩大,不会明显恶化银行资产负债表,不至于使市场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预期。
再次,从需求的源头上抑制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过去的调控中,需求管理比较少,更多的是供给管理,短期内反而推高了房价。而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的利息负担将抑制需求,对稳定房地产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市场利率或存款利率的上升缩小中外利差,有可能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贷款利率的提高将抑制投资需求,包括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从而抑制热钱流入。单纯的小幅提高贷款利率并维持存款利率的稳定其信用作用大于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作为配套的其他政策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融资成本的上升,流动性持续增长的局面将受到一定的抑制,受负面影响最大的将是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工程机械和水泥等和建筑相关的行业也可能会因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抑制而出现需求增长趋缓的情形,此次调控至少在短期内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比较明显。
银行业将在这次调控中可能会有所受益,主要是得益于利差扩大、贷款增速并不会显著下降以及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增长。
国泰君安:
信号温和效果滞后
此次调控政策应属意料之中,具体方式虽出乎意料,但程度相对温和,主要仍是信号作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还要视5、6月份经济数据而定。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高达10.2%,3月份M2和贷款增速分别为18.8%和14.7%,均高于预期值,如果没有紧缩政策出台,5、6月份的贷款增速很容易会突破15%~16%。再考虑到近期国务院有关会议的精神以及央行官员此前的表态,此次紧缩政策的出台属意料之中。
与市场预期不同的是,此次提高的是贷款基准利率,而非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相对后者,前者相对温和了许多。首先,0.27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并不太高,属于最低幅度。其次,去年四季度以来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加权利率在6.07%,高于此次加息后5.85%的法定利率。最后,由于利率处于下浮区间的贷款占总体比例较小,受加息影响的贷款比重更小,不到整体的10%。因此,此次紧缩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发出了紧缩信号,对进一步紧缩政策的预期或许会对一些投资过热的行业产生影响。
是否还会有后续加息,或者说是否进入加息周期,还有待于观察央行加息、发改委调控产能过剩行业等最新调控政策的效果。如果5、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9%以上、单月新增贷款超过4000亿元等临界指标出现,并且CPI维持在零以上,则央行很有可能继续加息。如果这样,第三季度的宏观调控风险才是最大的。
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对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高了财务费用,杠杆比例过高的行业和公司将受到不利影响,如电力、钢铁、航空等。
同时,提高贷款利率发出的紧缩信号将会对那些同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的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如钢铁、建材,水泥、煤炭、工程机械、房地产等。不过,调控将会对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这些行业里的优势公司反而将受益于此次调控,如纺织、化工、化纤、水泥等。
中银国际:
利于银行保险公司
央行此举是对2006年一季度强劲的货币及GDP数据而发出的紧缩政策信号。事实上,一季度优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推高了石油、天然气、基础金属与其他自然资源的价格。
加息对商业银行有利。贷款利率的单边上调将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法定准备金率的上调则对银行板块产生间接负面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是央行进行政策选择次序时的重要考虑,因此,贷款利率上调只是年底之前出台的一系列综合性货币政策的第一步。
考虑到存贷款息差的扩大,银行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加息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实际影响,但预计其对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影响有限,因为后者受市场作用力的影响更大。另外,国内银行系统内目前充裕的现金说明债券利率较低。但是,货币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差距的拉大可能实际上会使央行难以达到加息的最初目的。由于银行有大量资金在债券上,因此,银行有可能希望以高收益率贷款置换部分债券。只要需求保持强劲,那么,贷款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加速增长。由于目前中国的贷款需求对此次加息的伸缩性相对较小,需求可能仍然稳健。
信号效应大于实际影响。中国在2004年10月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并将下限设定在基准利率90%的水平,此次利率上调实际意味着浮动利率的下限小幅上移。这对于限制资金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以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其所受影响可能更小,因为与过去几年相比,银行在固定资产投融资中的作用已经逐步减小。另一方面,我们更担心利率上调带来的存贷款息差拉大将进一步鼓励银行放贷。
低端房地产需求将受到打击。根据惯例,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会随着长期贷款利率而进行调整。过去12个月抵押贷款增长实际呈现下滑趋势,说明住房抵押贷款与其他类型贷款相比对利率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加息将进一步抑制低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但是考虑到投机资金较高的比重,本次加息又不足以对整体房地产市场造成严重打击。
加息的两难境地。由于本次货币扩张主要是由于强劲的资本流入,人民币存款利率从理论上讲应低于其他货币,才能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尤其是美元)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这也是央行并未同时上调存款利率的根本原因。考虑到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资本流入造成的流动性充足,预计此次加息对股市及债市的打击将主要表现为短期的恐慌。
保险公司将得益于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但是,存款利率此次并未调整,保险公司从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中所获收益将较为有限,不及利率整体上调的影响。尽管如此,此次加息确实标志着利率下行趋势的结束,这将对长期投资收益率起到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