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货币的流动性

2006-7-5 15:35 新财经·巴曙松 【 】【打印】【我要纠错

  地方政府为什么上大规模投资项目,是因为税收体制、GDP考核导向,还有低利率。这些基本面没有改变,去批判它意义不大

  投资过热跟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

  从统计数据上看,问题不在贷款,因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并不是很快:今年一季度19225亿元,2005年一季度是9935亿元,增长是93.4%。是比较泛滥的流动性导致这么多的投资,这是必然。

  历史上贷款增长速度快,一个季度占用了全年预定目标的一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这个问题让人忧虑的并不是贷款本身。从贷款的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在下降,主要是短期融资,真实的忧虑是贷款的流动性问题。

  投资上升有经济的原因,是合乎经济理由的。地方政府为什么上大规模投资项目,是因为税收体制、GDP考核导向、还有低利率。这些基本面没有改变,去批判它意义不大。比如一些专家讲,有时我自己在各地开会也有些体会,就是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之间有些相互“妖魔化”的倾向,没有基本面的改变,简单地指责这些没有多大用处。这次房地产调整,地方也可能会反着来。

  银行还得依靠地方政府运作

  4月25日央行发文限制地方政府打包贷款。原来没有打包贷款的时候,地方银行的行长任免是报地方政府审批,1997年行长任免权力收归到中央,中央开始干预地方银行,于是各家城市为了满足需求,都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换了一种形式。现在的打包贷款也是政府担保贷款的新表现形式。

  实际上,《担保法》已经界定政府担保贷款是无效的,但是地方还让银行办理政府担保贷款。各家地方银行也都有自己的办法,比如会让地方人大出一个函,承诺地方财政会优先偿还贷款。银行经过一轮一轮运作之后,还得依靠地方政府运作。

  谁来吸收流动性

  中国有充足的货币的流动性,谁来吸收流动性呢,是可贸易品,包括房地产、股票,跟流动性很有关系。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比去年改善,却更值钱了,就是因为每年17%、18%的货币发行增长率,并不是说上市公司本身更值钱了。

  现在货币流动性充足是全球性现象,不仅仅是中国。去年以来,整个亚洲地方资产的上扬跟美元货币转化是有关系的。因为国际资本看到美国的贬值可能是一个趋势,就大量流向了有增值趋势、增长比较好的亚洲、香港和中国地区。美国加息的当天,日本股市创历史新高,中国股市也创历史新高。对中国来说,真实的问题是怎样面对充足的流动性。

  应该有更严密措施

  目前采取的措施有点出乎意料,就是提高贷款利率,实际上影响非常小,应该有更加严密的措施。比如说继续加息,还有一些政策调整,更加灵活性的货币资金等,因为波动幅度很小的情况下,流动资本的风险就会小。

  目前的操作大致分为两个类型,是双轨制的货币类型。一方面货币市场是维持低利率,最好是保持跟美元3~4个点的差距。热钱进来之后,放在货币市场,有3~4个点的升值,会获得益处。现在我们基本上沿用这一个框架。这一次调整上浮几个点,目前来看有一定效果,但是这个效果也受多个因素侵蚀:

  第一,短期融资债的资金有80%左右是在货币市场借来的。第二,贷款高利率以资本充足率约束为前提条件。今年第一季度,贷款增长幅度最快的是中国建设银行,因为它在海外上市。作为上市银行,一方面要满足监管要求,一方面要满足股东的要求,必然要加大信贷投放。

  招商银行也马上要上市,在资金充足率约束条件下,会宽货币、松信贷。所以,要有更加严密的措施来应对货币流动性充足问题,应对贷款的流动性。(本文根据作者5月13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