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专用性这一概念来自交易成本经济学。它是指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以后,很难再移作他用的性质(杨瑞龙,1996),具备这种性质的资产称为专用性资产。这种资产有两个显著特征:(1)由特定的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2)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如果转到其他用途或由他人使用,则其创造的价值可能降低。威廉姆森把资产专用性分成五种类型:(1)场地专用性;(2)物质资源专用性;(3)以干中学方式获得的人力资产专用性;(4)专项资产;(5)品牌资产专用性。这是从企业角度考虑的企业已经存在资产的专用性。
众所周知,企业是由利益相关者投入资产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但各类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产各不相同,其资产的专用性也有差异。分析已有文献不难发现,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各类利益相关者投入资产的专用性进行分析还不多见,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索。
一、股东投入的资产及其专用性分析
为简化分析,本文假设股东只提供物质资产。
股东作为物质资产的所有者,将不同形态的物质资产投入企业,到期收取红利。其投入的物质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不可收回性。(2)与其所有者的可分离性。这是物质资产与人力资产的最大区别。物质资产是具体的实物,可不依赖于其所有者而单独存在,即使没有所有者,该物质资产也可以单独存在。(3)可转让性。由于物质资产与其所有者的分离性,物质资产的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物质资产转让。物质资产可以通过继承、赠与、交易等方式实现其所有者的转移,如股东持有的股票、企业拥有的土地等,都可以以适当的价格转让。
股东投入资产的专用性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资产是否具有转作他用的性质。若资产可以转作他用,则其专用性较低;若不具有转作他用的性质,则其专用性程度就高。如为生产某种产品而专门购建的生产线,若可以无代价地转而生产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则其专用性程度就低;若这一生产线只能生产该种产品,则该项资产就具有很高的专用性。毫无疑问现金的资产专用性最弱,可塑性最强。在现金属于股东,股东拥有其使用权时,现金基本上没有资产专用性;在股东对现金不再具有使用权时,对股东来说现金的资产专用性也是很高的,因为此时现金属于企业,股东不再拥有对现金的所有权,无法处置资产,退出成本很高。其次,资产的“捆绑效应”强弱。当交易中涉及专用性资产时会产生“捆绑”效应———投资于专用性资产的一方由于退出成本较高而不得不被捆绑于该交易,同时,另一方也因无法再获取如此匹配的资源而被捆绑于该交易。这种“捆绑”效应的实质是,任何一方的退出都同时给双方造成损失。资产专用性越强,“捆绑”效应就越强,退出损失也越大。若资产的捆绑效应很高,该资产就具有很高的专用性;反之,该资产就具有很低的专用性。例如:若股东持有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该公司业绩不佳时,该股东可以抛出该公司的股票,而无须花费太多代价。若股东持有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公司业绩不佳或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要抛出该公司的股票,需要花费较高的交易成本。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股东投入资产的专用性并非一成不变,而与该项资产是否具有转作他用的性质和捆绑效应的高低有关。
二、债权人投入资产的专用性分析
如传统的会计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所显示,债权人也是企业物质资产的提供者。其提供的物质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按固定的收益率计算利息,到期收回本金。这一点是与股东投入物质资产的最大区别。股东投入的物质资产具有不可收回性,且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2)与其所有者的分离性。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总存在无知的一面,因此债权人与企业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债权人将资金贷给企业后,就只具有合同中规定的权力,而无法决定资金的投资方向。
债权人投入资产的专用性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贷款协议。若贷款协议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贷款人可以无条件地收回贷款,则其专用性就较低;反之,则较高。其次,投资机会的多寡。若投资机会较多,债权人不用花费太大的成本就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资对象,则原有的债权协议对债权人的捆绑效应就越小,资产专用性就越低。再次,贷款协议的退出成本高低。若贷款协议规定的违约成本较高,则债权人捆绑于该投资的效应就越强。
三、雇员投入资产的专用性分析
与股东和债权人不同,雇员投入的是非物质资产,即人力资产。人力资产具有与物质资产不同的特征:(1)人力资产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2)人力资产具有难以计量性。(3)人力资产具有能动作用。人力资产是活的资产,而世间其他物质资产和自然资源都是死的资源,其本身并不会自行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必须要有人力资产的投入才能获得效益。
人力资产专用性与知识的专用性强弱和人力资产的形式有关。
首先是知识的专用性强弱。如果获取的知识具有通用性,则其专用性程度较低,该人力资产在社会上就业的机会就越大,受某一企业机会主义威胁较小。若获取的知识具有专用性,该知识只能适用于某一或者某些企业,则该人力资产的专用性就较高。一个具有某种专用性人力资产投资的人若退出企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因为这种专用性形成的价值在企业外部将得不到充分体现。同时由于人力资产具有专有性,即一旦该人力资产从企业或组织中脱离,将给企业或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力资产的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或组织规模的大小以及团队其他成员价值的高低。
如果外在的市场对该类专用性资产的需求较高,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该人力资产就具有较强的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其在要求分享准租金上的筹码就会越大。如果该类人才很多,而市场的要求并不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则该人力资产在企业中完全处于弱势,受企业机会主义的威胁就越大。
如何区分知识的专用性强弱?可以从人力资产形成中所受的教育和培训的种类着手。将教育和培训分为一般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两种。由一般性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某特定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是有用的,即具有通用性、流动性。特殊教育、培训形成的人力资产,包括只存在于所在企业中的技术、工作伙伴间的协作诀窍、关于所在企业的知识、人与人之间联络网的形成等,则具有专用性。
其次是人力资产的形式。即该人力资产是体力人力资产还是脑力人力资产。体力人力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脑力人力资产一般比体力人力资产的专用性强。
人力资产专用性造成一种双边垄断,关键看双方的依赖性和唯一性强弱。同时人力资产的专用性形成一种退出障碍,由此产生的可占用性准租金将激发对方寻租的后契约机会主义行为。人力资产要寻求可占用准租金必须具有对该企业的较强的专用性。
四、政府投入资产的专用性分析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并没有实际的在企业中投入具体的物质资产,但是政府给与企业这样一种权利即以企业这种形式存在运用社会资源的权利,这种权利只有经过国家认可,该企业才是合法的,并受国家的法律保护。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向企业投入了资产,严格地说投入的是一种无形的权利。政府投入的资产具有无形性、强制性等特点。无形性指政府投入的只是给予企业的一种权利,不具有实物形态。强制性指任何企业要合法存在,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否则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对单个企业说,政府投入的资产不具有专用性,而具有专有性。即使政府不将该权利给予该企业,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它完全可以将该权利给予另一家企业。而若政府将给予企业的权利收回,该企业就无法继续存在。因此,企业只能与政府配合,满足政府的要求。公正的政府履行一般社会管理者的责任,一般不会对企业有寻租行为。但在政府存在腐败的情况下,政府的某些人员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占用企业的准租金,出现寻租行为。
但是对社会上整个企业总体来说,政府投入的资产具有专用性。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实现社会资源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若国家不将权利给予企业,整个国家将失去重要的经济来源,作为国家管理者的政府必须考虑整个企业界的要求。
五、顾客投入的资产及其专用性分析
企业创立之初顾客并没有给企业投入资源,但是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却是企业存续的关键。没有顾客的购买,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可以说顾客投入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资金。顾客投入的资金具有流动性和持续性的特征。顾客投入的资金来自源源不断的购买而非瞬时的投入,并且如果企业的产品符合顾客的需要,该资金还会继续投入下去。因此企业要保持顾客的忠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忠诚顾客是指因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十分满意和信任,而长期、重复购买同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从其购买行为上看,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指向性购买。指名购买同一产品或服务。第二重复性购买。经常、重复购买同一产品或服务。第三相关性购买。愿意购买同一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或其他产品和服务。第四推荐性购买。向他人积极宣传、推荐这些产品和服务。顾客忠诚会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营销成本。
顾客投入的资产的专用性一般与时间有关。一般的大型的商品买卖中,顾客会在一定时间内具有退货、换货、保修等权利,在这段时间内顾客投入的资产对顾客来说就没有专用性或者说专用性很小。可以以低成本退出与企业的交易。此时,企业对顾客付出的资金不能够真正的支配。承诺期过后,企业不再对该产品承担任何责任,此时顾客对付出的资金没有任何的要求权,其付出的资产具有完全的专用性,企业完全拥有该资金的所有权。顾客既没有权利要求企业退还资金也不能换货,但是顾客可以决定是否要继续给企业提供资金。
六、结论
上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产及其专用性,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某类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产具有专用性而另一类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产不具有专用性。从广义上说,由于社会分工的自然存在,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产都具有专用性,只是专用性程度的高低要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引发了企业的一系列问题如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区别对待、贷款契约的订立、雇员的激励、与政府合作、保持顾客的忠诚等,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责任编辑:禾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