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寻访新苏南

2006-9-20 13:51 《新财经》 【 】【打印】【我要纠错

  编者按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GDP占到全国18.5%、财政收入20%。目前,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日趋扩散。以地域为范围,几大都市圈已经在这里形成:上海大都市圈,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都市圈、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都市圈、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等。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本刊记者踏上南下之路,寻访发展中的新苏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而富饶的江南自古令人神往。上世纪末,苏南地区经济取得飞速发展,所谓“苏南模式”一度为各地所效仿。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苏南部分地区遭遇经济发展瓶颈,经济发展后劲凸显不足。

  “瓶颈”真相

  瓶颈并不在于工业和服务业比例失调,而在于工业本身遭遇难题。

  近年来,苏南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势头明显回落。相对GDP的增长,人均收入增长略显滞后,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只长骨头不长肉”。有认为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实地走访中,记者认为,苏南地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非工业与服务业比例失调,关键在于工业内部结构需要调整、产业需要升级。

  对此,记者走访了吴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王剑云,这位曾经给副省级领导讲课的高级经济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颇有研究。他说,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出现的问题,是经济规律使然。现在矛盾的焦点在于:地区主导产业需要升级,已有企业发展后劲需要加强。

  线缆和铜产品加工,是苏南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之一。现在这两大产业都遇到了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线缆企业的利润逐渐萎缩,一些中小型电缆企业已经面临发展困境;在铜产品加工领域,原有一些主要依靠政策的福利企业随着政策的改变,选择外迁,这对当地经济影响很大。

  “瓶颈”突破之路

  凭空冒出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现实,在已有基础上动态调整发展思路,才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可行路径。

  潮起潮落,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面临高峰和低谷,苏南地区同样如此,如何在低谷期取得突破?有人认为,苏南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新的飞跃,必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在苏南地区创立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不现实,当地决策者选择了依托已有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动态调整发展之路。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辩证过程。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不应是空穴来风,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基础,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调整。

  王剑云认为,在发展地区经济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着力将主业做强做精,形成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跟风而行。以苏州地区为例,下辖的5个县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昆山以外资企业为主;张家港有沿海的区位优势,同时又是国家保税区;常熟属于老工业基地,近年又有新的发展;吴江以民营经济见长,其优势在于机制较为完善,理念较为先进;太仓具有后发优势,是重要的港口,物流业有很大发展前景。

  苏南模式真谛

  苏南模式的真谛:真诚务实的人民,服务至上的政府,灵活多变的机制,先进务实的理念。

  从以发展乡镇企业为特色的“苏南模式”,到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州模式”,再到以发展民营企业为主的“新苏州模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探寻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是记者本次行程的初衷。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体会到,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规律可循,但并不存在什么固定的模式。

  有专家认为,对地区而言,所谓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内生而非外加的。苏南地区的一些领导更是不赞同“苏南模式”这一提法。在他们看来,发展区域经济,不应刻意追求某种模式,而应根据地区实际进行区域经济的建设。从实践成功的物质上进一步提升为精神,才是应有的逻辑。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李小剑认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比较快,跟当地经济发展软环境密不可分。让记者感受颇深的一点是,服务意识的内化。当地行政领导告诉记者,他们不以官员自居,以为企业服务为职责。这一点,从吴江市政府办公楼的挂牌“吴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可见一斑。当地企业告诉记者,如果他们需要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就会前往。政府部门的服务角色在这里已经定位,正如当地一位政府领导所说,按照国际理念服务,就是真正的招商引资模式。

  此番寻访,记者并没有找到所谓的“苏南模式”,却真切感受到了它的真谛,那就是:真诚务实的苏南人,服务至上的政府,灵活多变的机制和先进务实的理念。

  王剑云 苏南经济发展观

  一、 形式重于内容

  经济发展模式是内生而非外加,模式本身不重要,更不可刻意追求,应根据地区实际进行规划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总结,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辩正过程。

  二、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核心竞争力

  要加快原有主导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产业之间的联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着力将主业做强做精,不跟风而行,打造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三、 政府的服务角色

  政府的角色定位就是为企业服务,按照国际理念服务就是真正的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