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股指期货加速“航母”回归

2006-9-20 15:24 《新财经》·陈丽青 【 】【打印】【我要纠错

  如果说推出股指期货利好于期货经纪商,那么,证券市场则相反,多年以来闻“股指期货”夺路而逃的投资者不在少数,现在的证券市场能否经受这个打击还是个未知数

  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即将挂牌成立之时,股指期货合约的方案也于近日在业内亮相,推出股指期货将对证券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本刊记者采访了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和银河证券等几家知名券商的资深人士,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股指期货推出可能对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影响喜忧参半

  对于监管层匆匆公布股指期货合约的方案,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认为,“新加坡推出了中国的股指期货,如果我们不推,这意味着价格的发现权在海外,这只会让投资人更看重海外证券市场的发展。”

  历史表明,新加坡抢先推出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及香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曾使得失去先发优势的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陈李对《新财经》记者表示,“股指期货会对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因为投资者可以做对冲,换手率会提高,会吸引中长期投资者、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入,比如说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冲来套期保值。从投机的角度讲,股指期货可以活跃市场交易,能起到杠杆的作用。”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有不同看法,“如果单纯从交易活跃性的角度来推股指期货,那就犯了大忌。”左晓蕾希望股指期货推出之初,制度设计上应该以风险防范为主要目标。

  似乎预期到股指期货的“利空”效应,左晓蕾提前为监管层打预防针,“如果出现什么事,那也是市场行为,是正常的。股价不是因为有了股指期货才会下跌。如果投资者不看好股票,没有股指期货,他也会把股票卖掉,股价还得下跌。”

  左晓蕾并不否认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她表示,“我们等股指期货推出已经很久了。只要操作得当,股指期货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按照国外市场的经验,股指期货推出后,更多机构投资者因为有了规避风险的工具,将参与到证券市场。”

  蓝筹股加速回归

  曾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尚未具备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其中就包括个别大盘股对指数影响过大使得指数易被操纵的问题。

  我们看到,中国股市中,大盘蓝筹股屈指可数,素来有被各路机构投资者“扎堆”持有的现象,业内称此为“羊群效应”,也反映出可投资资源的匮乏。而近期,一些在海外上市的蓝筹股开始加速回归本土市场,是预期股指期货的引资作用而加速回归,还是监管层为了推出股指期货而有意令“航母”们回航?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认为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他表示,“大盘股是否回归主要由市场行情决定,A股价格上去了,大盘股自然会回归,这不是有没有股指期货的事。”

  陈李的观点则截然不同,他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大盘蓝筹股回归和股指期货推出有些关联。从时间上来说,大盘股回归应该在前,股指期货推出在后,大盘股数量越多,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就越成熟。”

  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没有悬念,但有关方面并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对于股指期货近期推出的预测,陈李表示,“没有那么乐观,大约应该在今年底、明年初的时候。”

  新加坡交易所的抢跑令中国监管层颇为被动:眼下推出股指期货,大盘股的数量似乎很不够。根据陈李的观点,可以推断,中国证券市场缺少大盘蓝筹股为股票指数保驾护航,这是管理层难以近期推出股指期货的原因之一。监管层对蓝筹股回归持欢迎态度,多多少少有为股指期货推出做准备的考虑。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大盘蓝筹股的回归显然是增加了投资机会。推出股指期货,大盘蓝筹股的地位将不同于以往,投资者除了关注股票本身以外,其对股指的影响也让投资者看重。毋庸置疑,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提高大盘股的价值。那么,为了稳定股指,机构是否会加快建仓蓝筹的步伐呢?

  对此,左晓蕾表示,“因为机构投资者更理性,因此,对期货指数影响力大的蓝筹股将受到追捧,而质地较差的公司会被机构投资者抛弃,逐步两极分化。”

  陈李则认为,“大盘股对指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数量,大盘股数量增多后,每只股票占指数的权重就小了,如果不断有大盘股回归本土证券市场,每只股票对股指的影响就越小。”言外之意,大盘股的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指数的难度就越大。

  经纪业务仍乐观

  1990年,日本股市向下调整,其股指期货交易量一度达到股市交易量的10倍。据此,有人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一部分证券投资资金就会分流到期货市场,造成现货市场交易相对清淡,影响券商经纪业务,这种忧虑情绪在一些证券机构中最为严重。

  对此,左晓蕾较为乐观地表示,“我不担心有人不买证券,去买股指期货,在不缺资金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分流的情况。”

  李迅雷则更多地提到股指期货对券商经纪业务的好处,他认为,“投资者有了规避风险的渠道,券商可以做中介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而且,证券公司可以收购期货公司,直接经手期货经纪业务。”

  实际上,早在2002年,就有券商对染指股指期货有所考虑。湘财证券研究员梁钧当时就提出,“期货业务是券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将以控股股东的身份进入期货业,在股指期货推出前获得期货公司执业牌照,成立期货子公司。”

  目前,在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时候,相信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券商不会甘心仅通过IB制度给期货公司打工。国泰君安就已先行一步,与上海浦发期货达成收购意向,只等新修改的期货管理细则出台后,开始上报申请。与此同时,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等券商也都传出与期货公司商议合作的消息。随着政策的解禁,券商基本可以冠冕堂皇地入主期货公司,而不必再像几年前一样“绕道”而行。

  股指期货推出时间始终是个悬念,如果半路“难产”,岂不是买“壳”的券商要遭受损失?

  “中国股市发展了十二年,经历了长时间的熊市,逐渐走出低迷状态。从市场规模来看,今年的市场也比去年年末有很大增长,现在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李迅雷如此认为。

  如果不能尽快推出,李迅雷表示,“希望管理层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个规避风险的渠道,在中国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不要禁止投资者购买新加坡的中国股指期货。”同时,李迅雷认为,投资人的智商被低估,“其实,很多投资人都很了解股指期货,不应被限制可以做这个,不能做那个。”

  左晓蕾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要达到成熟还有相当长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在吸取教训。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就成熟了。希望股指期货推出后,政府在政策上少关注,少行政干预,尤其不要股指一跌就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