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企业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 ,能在第一年内实现盈利、三年内企业规模发展到近千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软件业的奇迹。65岁的群硕软件总裁刘英武正带领着他的年轻团队,在向“世界第一”进军的征程中不断创造奇迹
刘英武这个名字对于年轻的IT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不过,翻开他的履历,着实让人惊叹:他是全球通行的数据库标准SQL的发明人,他是在美国本土成长的IBM历史上任职最高的华人。做过宏公司的总裁,曾经帮助台湾的日月光公司做到全球第一。更让人敬重与诧异的是,年过六旬,他选择了中国、选择了创业,决定迈步从头越。
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记者来到了群硕北京办公地点采访刘博士。一件白衬衫、一头银发,慈祥而精神;两个小时的采访,他活跃的思维、堪比年轻人旺盛的活力和斗志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生就要冲浪
刘英武总结自己过往的人生时说,“在事业上,我比较喜欢挑战,我的人生就像玩冲浪,遇到大浪时,要想办法冲上去,虽然有时候会跌倒,但我依然痴迷。”
刘英武出生在湖南衡山,成长于长沙,年轻时跟随父母到了台湾。1964年,刘英武背上行囊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本来是去读物理学,可生性爱迎接挑战的他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而班上其他同学都是来自各国的计算机强将。学校规定三个月后进行考试,只有1/3的人能通过。对于刘英武而言,压力不言而喻。结果他顺利进入幸运的1/3,成为一名计算机博士。对于这段让他铭记终身的三个月,刘英武只用了一句话概括:“努力,再努力。其实,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但靠聪明吃饭的人不多。”
原本认为自己很聪明的刘英武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后才发现,比他聪明的人太多了,李政道、杨振宁等都毕业于普林斯顿。他意识到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就只有努力,而且这个努力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而是一辈子。这也正是对他年过六旬依然选择创业的最好阐释。他告诉记者:“我人生的一个重要信念就是,如果我没有别人聪明,没关系,我会比别人努力;我一天赶不上别人,没关系,我会用一年;一年没赶上就十年,十年赶不上就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我也要超过他。”
毕业后刘英武到密西根大学教书。1969年,他加入IBM,在纽约总部的研究院工作,70年代初,刘英武组建了一个团队,发明了SQL(结构查询语言),如今成为全世界数据库的标准;70年代末主管IBM全球计算机网络软件SNA业务,使SNA成为世界大公司计算机网络主干。80年代又开发IBM工作站,接着,他又主导IBM全球数据库和计算机语言的软件业务,业务规模都在几亿至几十亿美元。
之后,在施振荣“三顾茅庐”的邀请下,刘英武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事业,加入宏,全心全意把宏打造成国际大公司。在此期间,他成功地将宏的收入从5亿美元提升到15亿美元。
1992年夏天他重回美国,担任美国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龙头厂商凯登斯公司(Cadence)全职顾问。1993年,凯登斯开始走下坡,股价跌至7美元。刘英武临危受命,负责凯登斯的运营,进行重整,三年内凯登斯股票上涨了十倍,成为硅谷业界有名的公司复活故事。功成身退后,他又相继担任旧金山的华克公司(Walker Interactive Systems )董事长、日月光集团总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回顾这一生,刘英武做过软件,做过大型系统、工作站、个人电脑、晶片……涉及IT业核心软硬件的各个方面,而且成绩斐然,这在全球的计算机领域也是很少见的。刘英武一生可谓“戎马生涯,战功赫赫”。
年过六旬,一般都选择安享晚年,刘英武却在这样的年纪选择了自己创业。对此,他充满激情地说:“我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战斗,没有休息的时候。到了60多岁的今天,回到中国, 更愿意结合我以往所有的经验在中国本土建立一支世界级的团队。”
软件业的中国机会
在将日月光推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后,刘英武再次选择离开,他没有选择退休和安逸的生活,压抑已久的内心深处的创业激情在此刻全面爆发。中国市场的机遇让刘英武下定决心,放弃一切来到中国,开始他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2003年,群硕诞生。
刘英武分析:“中国的软件业兴起是一个机会。从1998年到2003年,整整五年时间,印度软件业飞速发展,证明了不是只有美国可以开发软件,印度可以,中国同样也可以。只要努力,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回中国来创业就是想在中国培养出世界第一的软件开发团队。”刘英武说:“美国软件业确实实力强劲,像甲骨文、微软等,其他国家的软件很难跟它们相比,但对于中国来说转机还是存在的,我们与美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近几年,由美国软件协会举办的全球化软件竞赛中,中国人屡屡获奖。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大。”
此外,中国的市场刚刚起步,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刘英武对中国的软件业充满信心:“现在美国大部分的企业已经购置相关产品,短期内更新换代不太现实,市场相对饱和;中国的企业大部分刚起步,在IT上的投入还很少。据统计,美国保险和银行业在IT方面的投入占1%~10%,中国只有0.2%左右。随着成本下调、价格持续下跌后,优势会更明显。”他还认为中国在未来一定能够打败印度成为软件强国,“印度做软件二十年,它的壮大是‘千年虫’所赐予的机会,而中国用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基础比起印度来是天然的优势,中国未来所占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是真正要让中国软件业发展起来,还需要很多努力,刘英武认为首先一点就是要团结,要有纪律性、创造性、持久性,经验要长期累积,不能要求一蹴而就,“现在的部分年轻人最糟糕的就是只看现在,但是真正的能量是需要时间历练的。目前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软件开发团队是很困难的,不过只要去做,就不可能做不到,在我看来都是必然的事情。唯一的挑战就是要说服一批年轻人一起来奋斗,我们很有幸在今天已经拥有了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
投注软件外包
回首过往的人生历程,刘英武笑着说:“就像是在一栋已经建好的大厦里面,一边住一边改造,但是受着很大的限制。而这次创立群硕,希望可以做到在一块新的土地上按自己的想法盖一座新楼。”十多年前就作为甲方外包软件的刘英武,今天作为乙方把自己全部的“赌注”压在了软件外包上。
刘英武认为,“全球外包业务发展趋势很明显,按照走势,随着其他行业逐步进入中国,软件外包这股潮水也一定会涌向中国。所以,我们要把船做好,把团队打造好,等水来的时候就可以起航。我相信不会等太久,因为国内的发展比我预期的要快很多。”
群硕成立三年,现有的客户基本都是来自北美的公司,很多是世界龙头企业,包括微软、INTEL、Motorola等。吸引到这些重量级的客户,刘英武并不避讳很多是冲着他个人而去的,但他调侃地说:“我就像乌龟一样,慢慢爬,一定会打败兔子。客户可以跟我谈,但是会给我们单子吗?他们是因为来看过我们的团队,相信我们能行,才愿意尝试。如果项目做不好,下次客户还会找我们吗?当然不会。所以,我只是起到一个吸引客户的作用,真正让客户满意的是我们的团队,是我们的信誉和质量。”
刘英武对于软件外包充满信心:“我有信心、有决心,时不我待,印度大军已经‘杀’到了。2006年将是我们的突破年,最初我们的项目都是北美的公司,现在我们练功练得差不多了,我们落点上海、北京,下一步到南京。客户群也要进一步扩大,将瞄准中国、日本跟东南亚。”
刘英武说:“联想、华为、海尔、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国航等企业已经是世界级的企业了,如果有世界级的软件团队和这些企业配合一定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群硕跟其他国内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要把美国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中国。等中国的企业、政府了解到跟群硕合作,可以以中国的价钱得到世界级的团队服务,我们自然就会做到领先。我们的品牌不是一个产品的品牌,而是一个服务团队的品牌。”
团队是最大的财富
刘英武用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打造着自己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团队是他最大的资产和财富。群硕是从2003年开始起步的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此后的年营业额也如公司人数一样,每年翻一番。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恰恰出自刘英武带领的一支年轻的团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刘英武说:“一致性、纪律性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这两点,很多中国企业长不大的原因就在于对这两者的认识不够。”刘英武给记者指了指会议室内的窗帘说,“所有的窗帘高度每天都是一样,不差分毫,这就是一致性和纪律性的一种表现。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8:30上班,不可以晚一分钟。8:30上班重不重要?根本不重要,但这就是纪律。所以,一个企业要能长大,一定要有纪律,这样,这个团队才具备竞争力。”
已是花甲之年的刘英武全情投入,保持着年轻时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8点到公司,雷打不动。刘英武的以身作则感染着整个团队,纪律性深深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中。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有公司上市的愿景、股票期权的承诺,但更重要的是群硕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自身的成长空间,只要具备能力、发挥潜力,未来充满着希望。
对于花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部分可能会流失到其他单位,刘英武这样认为,离开的人才,可以帮助其他的公司提高软件业的水平。群硕有世界级的客户、世界级的项目、世界级的专家,刘英武希望也愿意为中国培养世界级的精英,不只为群硕。如此的胸襟和眼界不是每个企业家都具备的,这也源于刘英武对祖国难以割舍的热爱。刘英武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级顶尖的软件开发团队,现在做外包只是一个起点。刘英武说:“群硕的优势是已经具备向世界挑战的核心团队。为客户服务,高质量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我也有,当我看到很多客户找印度或者美国的公司合作,就不找中国公司,我就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在美国著名的投资杂志Red Herring2005年首次在亚洲进行的评选中,群硕成功入选“2005亚洲上市新兴企业100强”。美国著名杂志《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评论群硕时说,这个团队已经可以跟硅谷最好的团队比拼。刘英武认为这是群硕最大的资产,做什么产品并不重要,最重要是建设好企业文化、打造具备超强战斗力的团队。刘英武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有能力在三年内将团队从零发展到900,而且能够服务世界500强的客户,有这样一个团队做后盾,再从1000到10000,再从10000延伸就容易多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一个有远见、善于管理的领导,一个有潜力的领域,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这些在今天的群硕得到充分体现。刘英武,一个65岁的老人,保有那份浓郁的创业激情,永不懈怠,他的目光中所透露出来的坚定、自信昭示着群硕的未来。《新财经》祝愿,刘英武这个善于创造世界龙头企业的能手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赌注”中大获全胜,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世界级的软件公司。
(实习记者章颀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