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IPO重启后的A股市场特征

2006-9-20 14:5 《新财经》·陈久红 【 】【打印】【我要纠错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爆发,新股发行(IPO)正经历着这样被压抑后的爆发。在经历了五年的漫漫熊途之后,A股市场随着全球IPO洪流而迅猛扩容,巨额申购资金囤积于此,意欲分食新股发行蛋糕自6月5日A股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以来,IPO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过市场年初的预期——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行规模已接近500亿元,远远超过了2004年、2005年全年的募资总额。

  IPO空前扩容

  IPO恢复后,扩容节奏如此之快,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今年年初和在IPO恢复前,市场普遍预测2006年规模约在300多亿元人民币左右。我们在年初和年中的预期量在300亿~400亿元。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已远远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仅6月份发行的5只新股,规模就已达到232亿元,7月的9只新股则共募集资金190亿元。中国银行(601988)、大秦铁路(601006)两只大盘股融资额就分别达到200亿元、150亿元。

  如果算上8月份发行的新股,规模就更大了。截至8月10日,8月份共有7只个股进入发行上市行列,其中中国国航发行16.39亿股,募资46亿元,8月份的规模已达60亿元。仅此,新股恢复发行后短短的两个多月内,规模就已达到480多亿元,超过前两年IPO规模的总和。

  按照这样的扩容速度,预计在年内余下的五个月时间内,如果每月发行中小盘新股(规模在1亿股以下)8只,每只个股平均募资4亿元,那么,保守计算未来五个月内中小盘股IPO募资规模也将达160亿元。

  再考虑到大盘股的发行,如果年内在工行之外,再发行一两只20亿股以上的大盘股,那么,今年融资总规模将远远高出历史上募资额最多的年份2001年(当年IPO总募资总额仅564亿元)。

  全球IPO规模上升

  1998年及1999年,日本的NTTDoCoMo以及意大利能源企业Enel分别以183亿美元、166 亿美元,成为当时有史以来全球排名前两位的IPO项目。此后,全球鲜有超过百亿美元的IPO项目。然而近年来,在全球IPO规模再呈增长之势的带动下,接近百亿美元的IPO项目在增多,今年更是再度向上突破百亿美元。

  今年7月,募集金额为100亿美元的俄罗斯石油公司IPO项目不仅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项目,而且也可能成为世界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三大IPO 项目。从今年起,我国银行的发行上市也逐步进入了全球大型IPO的行列。从国内A股市场来看,中国银行、大秦铁路两家过百亿元人民币规模的IPO在今年也创下自1993年以来的新高。

  自2003年起,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公布一份全球的IPO调查。其在今年6月21日公布的题为《加速增长——2006 全球IPO趋势》的报告中指出,2005年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共发生IPO活动114宗,集资总额为213亿美元,比2004年高出51%,仅次于美国的210宗IPO活动,居亚洲榜首、全球第二。

  实际上,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近年来亚洲成为全球IPO最为活跃的地区,而中国更为突出。全流通改革后,中国大型企业本土发行上市已成必然趋势,中国本土股市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在全球IPO的热潮中,预计未来A 股市场的IPO 仍将保持持续活跃的态势。

  入市资金缓解IPO压力

  在IPO创下近年新高的同时,资金的扩容亦在同时进行,保持了资本市场的双向扩容。政府正在允许更多的资金合规进入资本市场。

  今年6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十条”,其中第七条中就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

  “国十条”的意义重大,使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出现了质的飞跃。A股市场新一轮IPO 的启动,很自然地将大量保险资金引入了A股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成为新入市保险资金最大的屯集之所。

  这在6月份以来的新股认购中可见一斑。在中国银行的发行中,最大的认购者就是保险公司。参与中行认购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

  另外,还有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在新股认购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虽然在中国银行认购中出现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家数不多,但动用的资金数量巨大。正是在保险、财务公司以及基金、券商等机构资金的推动下,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冻结资金一度达到801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可以认为,今年新股发行中,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各类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将组成最大的买家群,其中相当资金属于长线资金,这对缓冲IPO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IPO阶段性特征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新股发行已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7月份,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快速上升。6月平均发行市盈率19.78倍、7月份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则上升到26.88倍,已超过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平均水平,达到近四年来的高位,而于7月20日发行1800万股的威尔泰(002058)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35.76倍。

  与此同时,7月份新股申购中签率却大幅下降。6月份,新股发行中签率还保持在千分之几的水平,如中工国际(002051)、同州电子(002052)、云南盐化(002053)中签率分别达到0.17%、0.31%、0.44%,但进入7月后新股的中签率已下降到只有万分之几,如7月发行的德美化工(002054)中签率下降至0.049%、得润电子(002055)的中签率也只有0.057%,较6月份大幅下降。

  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主要就是因为7月份大盘在多重变数下风险增大,部分资金从二级市场流向一级市场。另外,这也表明现阶段市场的流动性相当充裕。

  发行市盈率的提高、中签率的大幅下降,必然使得新股申购收益率随之下降。所以,应当密切关注新股中签率的变化,一旦新股发行市盈率持续处于较高状态,中签率进一步下降,将会使新股申购收购率下降,新股申购的年化收益率降低,最终将影响资金流入一级市场的积极性。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资金可能回流二级市场。

  (陈久红  海通证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