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6日,北京国际车展在一片喧嚣中落下帷幕。这次车展可谓风光无限,在参展厂商、参观人数等各方面均创下历史之最。与往届北京车展只有合资品牌与外资品牌唱对台戏不同,这次自主品牌在家门口大大出了一次风头。在此次车展上,带有民族烙印的自主品牌纷纷亮出“绝活儿”,推出众多“自主创新”的车型。据了解,自主品牌约占全部参展车辆的1/3,创历届车展之最。支持自主品牌的声音一时响彻八方。
自主品牌大观园
在本次北京车展上,中国汽车业的龙头——一汽将奔腾、海马S1跑车、红旗新旗舰、威志等自主品牌汽车一股脑呈现在世人面前,向公众展示了老牌汽车厂商的实力。红旗新旗舰是在红旗HQ3基础上加长,并加装防弹技术的新一代防弹车,填补了国家礼宾车队没有民族品牌防弹车的空白,它将逐步替代进口防弹车,于2006年下半年投放市场。
在东风汽车的展台上,东风参与自主开发的产品除了东风风行MPV、东风小康等,还包括首次以全新面孔亮相的东风柳汽MPV、东风SUV、东风猛士、东风混合动力等车型。上汽借助海外并购,成功以资本渗透方式打造自主品牌。上汽展出的车型中,其自主品牌拳头产品荣威系列车型首次公开亮相。
长安集团参展的最大亮点是自主品牌小车“奔奔”和时尚概念车“星晴”。华晨汽车不仅带来了国内首部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跑车M3,还展示了配备混合动力技术的07款尊驰和柴油版骏捷。另外,比亚迪的展车也有不少亮点,命名为“F8”的硬顶敞篷轿跑车和纯电动轿车“F3E”成为其展台主角。以生产低价SUV闻名的长城带来了三款轿车。
奇瑞汽车展品包括三款概念车和三款绿色环保节能车。在车展展馆外立着一块巨大的奇瑞汽车广告牌,似乎昭示着在上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做陪衬的“二线黑马”奇瑞,已经是地地道道的主人了。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迅速成长,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增长,其中更以奇瑞为典型代表。如今,奇瑞已经成长为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有人说,奇瑞品牌是本届北京国际车展大赢家之一。
本届车展展出的自主品牌汽车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再局限于经济型轿车,车型中有很多中高级轿车。红旗、奔腾、荣威等自主品牌轿车向中高端市场发起了冲击。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06年10月,奇瑞、吉利、比亚迪和华晨分别销售汽车21889辆、15634辆、5022辆和7629辆,其中奇瑞与吉利已经稳居全国销量前10名,月销量保持万台以上。比亚迪与华晨虽然还没达到月销万台的水平,但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9.48%和461.33%.这组数据表明,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自主品牌的抄袭之痛
看似热闹的自主品牌背后也不无隐忧。在本次车展中,就爆出了某外资品牌投诉某国产品牌抄袭的新闻。据了解,很多自主品牌汽车都有抄袭之嫌,这不得不让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
自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主研发,二是自主品牌,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自主品牌不一定是自主研发,自主品牌与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是有关系,但并不完全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正略钧策咨询公司顾问杨洋表示,“模仿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是正常的事情。有些车型或技术中国以前没有,只能从模仿做起。在模仿中,先把不懂的弄明白了。在初期模仿之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升,实现创新。这个过程也是在积累中不断完成的。”
自主品牌实际上是中国自主开发的一个切入点。政府可以硬性规定所有国内汽车企业都来做这个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不同深度、层次开发和创新,逐渐带动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会不断提升。
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曹鹤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在我国汽车业中,抄袭是普遍现象,很多洋品牌之也存在这个问题。奥迪的TT跑车很像宝时捷的911,但只是外形上的相似,只是把一些元素吸收进来。中国企业现在资金也有了,也具备了一些研发能力,未来发展肯定很快。”
本次车展上闪亮登场的上汽荣威其实基本上是英国罗孚的原版车型。上汽收购了罗孚品牌,成为其资本方,将原车型换了标识,便称为自主品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对以资本收购方式推进自主品牌是否可行的思考。
对此,曹鹤表示:“自主品牌也有几种模式。像奇瑞那样靠模仿、学习树立自己的品牌是一条路。像上汽荣威那样通过资本整合走国际化道路应该提倡,这是一条捷径。实际上,荣威这款车在引入中国市场前也做了一些改进,并非完全照搬。如果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跑,可能永远会落后。”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上汽荣威是自主品牌,车型是谁的并不重要。品牌和技术是两回事,国际上这种做法很普遍。”
“抄袭之痛”是中国汽车业成长中的烦恼。对此,曹鹤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年头不多,刚开始肯定要跟着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跑。但我们要在技术层面去占领制高点,只有掌握了技术、人才、市场规律,才可能实现跳越式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昕对《新财经》记者说:“对自主品牌汽车来说,开始时进行简单模仿不可回避,但应有更大的突破。我们不应停留在追赶层面,应将目光放长远,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放到更高追求层面上,如着重研发环保、节能、新型燃料汽车。”
在此次车展展出的车型中,很多国内厂家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车、柴油车、电动车、绿色环保节能车。看得出,国内汽车企业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自主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们也期待着,中国汽车业早日摆脱抄袭,让自己的品牌真正“自主”起来。
技术掣肘突围难
中国需要自主品牌,但自主品牌应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如果一味追赶、模仿,永远会落在后面。只有具有超前思维精研技术,才能具备优势。目前,很多国内汽车厂商通过争夺低端市场,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研发力量,打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已成为摆在国内汽车厂商面前的问题。
杨洋对记者说:“轿车从设计开发到批量生产需要一个很长过程,发展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很长时间。比如奇瑞开发了一种发动机,性能很不错,但能否实现批量生产,量产后市场效果如何都是现实问题。据我了解,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没有预想那么好。但是,自主生产的产品越多,我们积累的经验才能越多,才能真正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贾新光表示,“一汽的自主品牌战略是从中高端做起。吉利和奇瑞是从低端开始做,这条路是不好走的。自主品牌需要较高的工程能力和质量控制,要保证精确生产,保证产品可靠性。有些国内品牌只做个案营销,但其质量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很难占领中高端市场,占领中高端市场需要厂商的不懈努力。贾新光举了个例子:“丰田在全球卖得最好的车型是花冠,这是一款紧凑型小轿车。而丰田又非常希望打进高端市场,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凌志,用了近十年时间才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活下来。而中国企业哪有耐心等待十年?丰田是相当有实力的汽车厂商,在打造高端汽车时都这么难,因此,奇瑞和吉利要想突破目前定位似乎很难。”
从本次车展上看,自主品牌似乎已经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国内汽车厂商也不再甘做外资厂商的“绿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真正成为“红花”,还需做更多的事情。
本土与合资企业
对自主品牌政策优惠看法不一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汽车业新的五年战略的制定年,鼓励自主创新已成为汽车市场的政策导向。对于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国家将在新项目审批、整车出口、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目前,很多企业已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以及商务部出口基地的保税政策支持。
据了解,对于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鼓励支持措施同样适用于合资汽车企业。
这种优惠政策使很多尚未推出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商加快了研发步伐。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媒体宣传科科长孙正杰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仅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30%.北京现代也正在筹备自主品牌技术中心,计划2008年正式推出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轿车。”
对国家鼓励自主品牌措施同样适用于合资汽车企业,中华汽车品牌推广部部长李清有些不解,“国家鼓励自主品牌的范围太宽了,没有一个很具体界定。对于像中华这样一个真正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商来说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