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币升值来控制投资增长及通胀,是政府最后的撒手锏,问题只在于步伐快慢,以及会否实施一次性升值2月19日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CPI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新高。随即,沪深两市出现一波跳水行情。市场普遍忧虑:“通胀”这头怪兽已在紧逼中国。
通胀可能持续到2009年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尽管1月份 CPI创出7.1%的新高,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猪肉价格上涨58.8%,但这并不惊奇,相比之下,前一天公布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表明,中国已经面临持续通胀的威胁。
今年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2007年全年的3.1%上涨到6.1%,高于此前市场预测的5.7%,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高。王庆认为,尽管通胀的加速主要是受食品价格推动,但国际商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高位,以及1月雪灾对食品供给及工业材料运输的影响,都对中国整体PPI的上涨起了很大作用,这无疑将加强市场对于通胀会明显加剧的广泛预期。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部主席李晶也认为,目前的通胀趋势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由于,中国居民目前的食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加上可耕地相对较少、人口众多,因此,在食品自给自足方面有很大的障碍。
另外,由于肉类需求持续增长,中国未来关于饲料类粮食的进口规模将大增,如果中国未来成为世界上大的粮食进口国,特别是玉米、大豆等粮食的价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就会居高不下。
神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曹洁也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原材料需求国,基本金属的消费需求占全球的消费比重超过了20%、甚至达到30%.雪灾后的重建工作必然会形成对电线、电缆、建筑材料等产品的大量需求,金属原料市场供应将逐步偏紧,而3~4月份又是国内金属消费旺季,届时现货供应将变得明显紧张,这些因素必将继续推升金属价格的上升。
此外,在高油价背景下,各种节能方案大行其道,替代品生物燃料市场需求大增。美国仅生产乙醇就用掉了1/3的玉米,加之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农作物歉收,以及新兴市场对于粮食需求的增加,使得全球面临高价农作物时代,相关食品成本被继续拉高,全球商品通胀的效应仍将持续燃烧。
国泰君安姜超研究员认为,CPI升幅在2月份可能创出7.6%的新高。德意志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马骏预测,3月份之前的通胀率可能会高达8%.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报告也指出,未来通胀可能将持续到2009年。
这就意味着,由猪肉开始的物价快速上涨,使得未来老百姓手中的钱会更不值钱了:对于部分低收入人群,将因此饱受消费品价格上涨之苦;而对于另一部分对肉价并不敏感的高收入人群,他们将遭遇因投资渠道短缺而导致的货币贬值困扰。
流动性过剩成祸源
银河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高鹤博士认为,从本轮景气周期的逻辑来看,这次通货膨胀与1988年、1994年的通货膨胀存在显著差异。1988年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推动型的,1994年虽然是需求拉动型的,但主要是在银行主导型的融资结构下,由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所引发的。本轮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在稳定汇率目标的背景下,巨额贸易顺差和大量外资流入导致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所引发的。换句话说,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流动性过剩扮演了重要角色。
高鹤指出,近年来,受巨额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影响,我国货币供应出现了高速增长态势,同时银行存款出现活期化趋势,表明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旺盛。一是由于在中国境内的投资具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所以外资大量涌入;二是凭借低工资、低利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能力,使得中国出口强劲,贸易顺差大幅攀升,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被迫迅速扩张和增加。而中国人口红利也带来了持续多年的高储蓄,基础货币的被动迅速扩张和高储蓄率,便导致了中国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带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值的重估。
资产价值重估带来信贷约束的放松,使得效率低下的企业和项目也能得到资金的支持,出现资源错配,生产效率下降,社会总需求迅速扩张,滋生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表示,在“流动性过剩”困扰下,通货膨胀的货币形态显现值得高度关注。
左小蕾称,中国的流动性过剩输入从2004年就已开始。当年,中国的外汇积累大幅增长,达到2100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占GDP的2%,约500亿美元是外国直接投资,210亿美元是海外证券投资,还有1000多亿美元既非贸易资金也非直接投资,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中国。
到了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激增2200亿美元,贸易顺差达1020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下和其他资本流入增加1100多亿美元。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积累2500亿美元,全年3万亿的新增货币,2/3是结汇所致。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其中全年外汇储备增加了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增幅达43.32%,令人瞠目。
因而,从当前中国外汇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来看,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境内的资产价格膨胀仍将持续。
价格管制是抑制还是恶化通胀
在这个通胀压力巨大的“非常时期”,伸出强劲的“有形之手”进行干预,被提上政府议事日程。
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决定对粮食、肉类、牛奶、鸡蛋和液化石油气等民生必需品实行价格限制。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还存在各种缺陷,这就需要政府对价格进行适度管理和一定程度的管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温桂芳认为,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重要途径。
“临时价格干预并非可有可无。”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树杰也认为,尽管临时价格干预属于特定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一种辅助性措施,但它确实能缓解通胀恐慌情绪。“就如同感冒病人吃退烧药一样,退烧药并不能杀死或抑制感冒病毒,但它可减少因高烧而引致的其他并发症。”
“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并非只有中国。”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坦言,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就曾对130多个品种进行干预,韩国也这么做过。
“价格干预能起到短期稳定人心的作用,但不会改变消费者的通胀预期。”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汪涛则表示,在通胀预期下,对于一些超出成本上升的“搭便车”涨价行为,解决的方法主要还应依靠市场价格的自动调整,如果供应旺盛,涨价会自动受到抑制。
“干预价格损害了老百姓。”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认为,干预价格固然短期内迎合了作为消费者的老百姓,但却损害了作为生产者的老百姓。企业原本可能趁年关时的消费需求旺盛通过提价获益,然后将利益部分返回给职工,但政府的价格管制使得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与此同时,在遭遇价格管制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供应、或者不供应产品来变相提高商品的价格,其后果显然又被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临时的政府干预价格,也是对改革开放后辛苦营造的市场经济局面的破坏。
“价格管制实际上是掩盖了矛盾。” 经济学博士傅勇指出,既然在价格管制期,消费需求不可能明显下降,那么,政策着力点就应该放在扩大供应上。否则,价格管制很难成为临时性举措,因为,在压低价格导致的短缺局面下,一旦解除管制,就会出现物价的“报复性”反弹。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也坚持,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源在于人民币发行太多,用管制商品的价格来治理通货膨胀,是南辕北辙,不可能有效。茅于轼曾以非洲的津巴布韦为例,说明价格管制无助于缓解通货膨胀。津巴布韦最近两年通货膨胀严重,最后总统下命令,一切物价统统减半。老百姓热烈拥护减价政策,纷纷走上街头帮助政府检查商店的标价。但结果事与愿违,商店经营亏损,纷纷关门大吉,造成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最终局势几乎失控。
人民币升值是推波助澜还是缓解之方
虽然,我国的通胀还不是恶性的,但仍需未雨绸缪。王庆认为,由于美联储的大幅降息限制了中国央行上调利率的空间,控制通胀已越来越成为挑战。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治理已经出现的通货膨胀?一种意见认为,面对未来的全球通胀形势,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要达到科学和高效,不仅需要及时地调整利率水平,稳定民众通胀预期,而且需要适度地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步伐,减轻从国外输入通胀的压力。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利率+汇率” 的政策组合调控思路,即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并认为这符合市场预期。
还有观点将人民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快速升值看做一种可行的策略。那么,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舒缓通胀压力确有帮助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汇率高低与物价高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升值与通胀可以互相替代,贬值与通缩亦然。物价持续上升,通胀压力有增无减,让人民币升值,理论上是个舒缓通胀的方法,即以升值代替物价上升。
根据经济学理论,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主要是反映劳动生产率提高,结果要不推高工资引发通胀,要不就是刺激货币升值。当然,像发改委命令各地控制物价,也是遏抑通胀的方法之一,却难以起到作用。相反,以人民币升值缓解通胀,效果却可以较快显现。
业内专家提出,以人民币升值来控制投资增长及通胀,是政府最后的撒手锏,问题只在于步伐快慢,以及会否实施一次性升值。
但记者注意到,虽然主张人民币小幅渐进稳步升值是主流观点,但反对的声音对此却不以为然:如果在现在的情况下,采取在急剧通胀或恶性通胀情况下才应采取的措施,那很可能是治好了小病却引发了恶疾。所以,用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并不可取。因为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仅不能使国内宏观经济趋热的局面短期内得以缓解,甚至还可能对宏观经济过热的趋势推波助澜。
持这种观点者建议,有计划地提高劳动力的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增强国内消费需求,才能保持国家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但不少专家对此表示担忧,此举显然意味着套利人民币升值的活动将更加猖獗地持续下去,直到国内通胀指数剧烈飙升为止。
已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好像喝醉酒,喝的时候非常痛快,但是治理的时候非常痛苦。在美国,从出现通胀到调控见效,一般也需要两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