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答记者问
7月17日,审计署向社会公告了《18省区市财政预算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结合此次审计调查有关情况,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就审计调查工作思路及发现的问题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去年,审计署组织各特派办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主要反映了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出于什么考虑?
答:2008年,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财政审计司组织各特派员办事处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情况。这样安排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首要的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这次审计调查紧紧围绕完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这一目标,一方面通过揭示和反映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中央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深入推进预算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揭示和反映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严格、运行不规范等薄弱环节,从明确管理责任、提高运行效能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督促地方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二是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的需要。1996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对中央本级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揭示了中央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组织科学、运转有效的基本制度和规定,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也已比较规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对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则主要是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来掌握地方对中央补助的预算管理情况,较少涉及地方自身预算管理内容。因此,开展这次审计调查就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摸清当前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现状,既要客观评价地方在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揭示地方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总体情况。三是适应财政形势变化的需要。2008年以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逐年大幅增长,形势比较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各级财政管理状况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局面,政府收支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监督,财政运行效率是否充分发挥,支出安排是否及时、规范等,都需要财政审计予以重点关注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问:这次审计调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财政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答: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审计工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特别是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永恒主题,更要在规范财政管理、推动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绩效上下功夫。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要求,此次审计调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工作思路,围绕完整性、真实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地方财政在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财政预算完整性的问题。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首要的是将所有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保证财政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今年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第一条就是要推进财政管理的统一完整。这次审计调查从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报、非税收入和开发区预算管理等三个方面反映了地方财政预算不够完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二是收支决算准确性的问题。决算作为预算执行的结果,直接反映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地区因专项转移支付拨付和结转下年支出管理不够规范而影响了决算准确性,实际上说明这些地区预算执行管理还不规范,支出安排还不够科学合理。三是资金管理效率性的问题。主要是揭示了一些地区在近年来财政收入形势较好、资金较为充裕的情况下,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不高,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促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财政资金风险。
问:审计调查结果反映了地方预算管理不够完整的三个问题,请重点解读一下。
答:地方预算管理不严格、不完整的问题,既有地方财政自身工作不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预算管理机制、制度层面的原因。一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编报不够完整。近年来,我们一直持续关注并反映转移支付预算编报问题,也推动了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逐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地方财政对财力性转移支付已基本能够按中央财政要求编入预算。但受各级人大预算审批时间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不够细化的影响,仍有大量专项转移支付未能编入预算。虽然从2009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均已将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告知下级财政,但在实际工作中预计数距上年预算执行结果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这次审计调查仍继续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促进财政部门继续完善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报机制,进一步提高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报的完整性。二是部分城市的开发区预算收支未纳入本级预算管理。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是通过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等来实现的,而作为开发区来说,其预算收支只有纳入所在城市或地区本级预算中才能实现人大监督。但审计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只是将所属开发区预算收支纳入了地方财政总预算,而未纳入地方本级预算。这样一来,应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组成的本级政府预算便不够完整,不利于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责。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行法律法规对开发区预算管理及监督的有关规定不具体、不明确。虽然财政部在1988年规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预算收支要纳入所在省、市财政总预算和决算,但所指的仅是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批准兴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也未明确要求开发区预算收支纳入所在省、市本级预算。此外,对后来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其他园区的预算管理也没有具体规定。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其财政收支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开发区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是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国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入要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审计调查中发现一些地区仍未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说明这些地区财政部门预算约束意识还不够强,财政管理水平不高,加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执行国家政策还不到位。因此,审计建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预算管理责权,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加快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进程。
问:审计调查结果中反映部分地区在专项资金拨付和结转下年支出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财政决算的准确性。如何理解?
答:前些年,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往往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和管理。省级财政先将专项资金拨入省级专户,再通过专户层层拨付到下级财政最终使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也有利于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进行监督。但随着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拨付方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现行规定下,专项资金一旦从国库拨入省级专户,就要列省本级财政支出。而专户中的资金一部分拨付给下级财政,应该体现为下级财政支出。还有部分资金当年未使用滞留在专户,也未形成省本级支出。这两部分均虚增了省本级财政支出规模,影响了省级人大对当年支出规模的判断和审查。结转下年支出管理不规范,主要是财力状况较好的地区将部分因无具体项目,当年无法安排的财力列入结转下年支出,而未按规定体现为财力结余,实际上减少了当年结余规模,影响了人大对本地区总体财力状况的把握,也不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当年决算和下年预算。
问:请谈一谈这次审计调查取得的成效。
答:本次审计调查结束后,有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审计调查提出的问题,及时部署整改工作,积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这次审计调查,一是切实促进地方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2009年,各省级财政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将省对下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告知了市县,切实提高了预算编制完整性。同时,各地也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力度。有的地区已于2008年底前将应纳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全部缴入国库。二是切实促进地方各级财政进一步规范财政决算收支。有的地区已对虚列支出等问题通过调账进行了纠正;有的地区还将长年结转及已完事项的结转财力列入了净结余统筹安排。三是切实促进地方各级财政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在抓紧将专户滞留的专项资金拨付到下级财政或项目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大账户归并清理力度,着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上一篇: 审计署发布今年第9号审计结果公告
下一篇: 解读国税部门税收征管审计调查情况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