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安徽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失效]

皖政[1986]187号

颁布时间:1986-10-17 00:00:00.000 发文单位:安徽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 例》(以下简称《条 例》)第四十三条 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由税务机关主管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均依照《条 例》和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凡在本省境内依照税法规定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纳税人),以及依照税法规定和税务机关指定,有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代征人),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或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

  第四条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作出同现行税法和税收管理体制相抵触的决定,不得擅自减税免税,或者截留、挪用国家税款。

  第五条 税务机关对遵章 纳税和协助征税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检举揭发违反税收法规行为的,应为其保密,并在查实处理后,按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税务登记

  第六条 凡从事生产、经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开业的纳税人,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其他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第七条 规定的以外,应在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卡。

  纳税人所属跨省、市、县、市辖区的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经核定在当地有纳税义务的,也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没有纳税义务的,应办理注册登记。

  第七条 下列纳税人暂不办理纳税登记:

  (一)只缴纳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屠宰税的;

  (二)出售自产应税农、林、牧、水产品的;

  (三)从事临时经营及其他有临时性收入的。

  第八条 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在三十日内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纳税人名称、地址、隶属关系、经营方式、生产经营范围、应税项目等发生变化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

  (二)纳税人经批准改变所有制性质和经济类型,以及发生转业、改组、分设、合并、联营的,应缴销原税务登记证(卡),重新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三)纳税人发生歇业、停业、解散、破产或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缴销税务登记证(卡)。

  第三章 纳税鉴定

  第九条 纳税人应当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纳税鉴定,如实填写纳税鉴定申报表。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接到申报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核,并发给纳税人纳税鉴定书。

  第十条 代征人除海关、金融单位外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代征、代扣、代缴税款鉴定申报手续,并按规定领取代征税款核定书。

  第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鉴定项目和代征人的代征鉴定项目发生变化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修订纳税鉴定书和代征税款核定书。

  税法规定有变动时,主管税务机关应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通知纳税人和代征人按变动后的规定执行,并修订纳税鉴定书和代征税款核定书。

  第十二条 因鉴定差错而造成多缴或少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税法规定纠正和退补。纳税人瞒报、漏报鉴定项目而偷税漏税的,按税法规定处理。

  第四章 纳税申报

  第十三条 市、县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税法规定和纳税人、代征人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纳税申报时间和申报代征、代扣、代缴税款的时间。纳税人和代征人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履行申报手续。

  第十四条 从事临时经营及其他偶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应事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生产经营项目,报验、登记商品或收入;纳税义务发生后,应即向主管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纳税。对不如实申报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确定其应纳税额。

  第十五条 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星期日、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的公休、假日,可以顺延。纳税人或代征人将公休日改在一周之内其他时间的,视同国家法定公休日。

  第十六条 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减税、免税的纳税入,在减税、免税期间,必须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规定,上报财务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减税、免税期满,应恢复照章 纳税。

  纳税人弄虚作假,骗取减税、免税的,税务机关应追缴已减免的税款,并以偷税论处。

  第五章 税款征收

  第十七条 税款的征收方式,由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和纳税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查账征收,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有专人办理纳税事宜,并能按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二)查定征收,适用于凭证完整,税务机关能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但账务不健全的纳税人;

  (三)查验征收,适用于生产、经营的商品或项目便于查验的纳税人;

  (四)定期定额征收,适用于生产经营比较正常,但账证不健全的纳税人;

  (五)按次、按期核定征收,适用于生产、经营不正常,又不能提供完整账证的纳税人;

  (六)代征、代扣、代缴税款,适用于零星分散,税务机关不易掌握管理的税收;

  (七)起运征收,适用于农民自产自销应税农、林、牧、水产品的税收。

  其它征收方式,由省税务局确定。

  第十八条 市、县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

  对应征税额大的纳税人,由主管税务机关派员驻征,纳税人应提供方便。对其他纳税人,可以采取行业管理、分片管理和巡回管理等形式。

  第十九条 实行代征、代扣、代缴税款办法的,代征人应妥善保管有关票证,按期缴纳代征、代扣的税款。税务机关应按规定付给代征手续费。

  第二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从事临时经营、不能提供纳税保证人或预缴纳税保证金的纳税人,可视情况采取预留部分货物的办法,令其限期进行纳税清算。逾期不缴清税款的,税务机关可将预留货物变价抵缴。

  第二十一条 税务人员在征收税款时,应开具税务机关统一印刷的完税票证。否则,纳税人有权拒绝缴款,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发现有多征、误征税款时,应主动查明情况,退还纳税人。

  第六章 帐务、票证管理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健全帐证,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不具备建帐条 件的个体工商业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暂缓建帐,但必须完整保存纳税资料。

  第二十三条 发票是纳税的重要凭证,所有单位和个人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取得收入时,都必须使用统一发票。发票不得转借、转让、代开、涂改、销毁和伪造。

  第二十四条 国营企事业单位需用发票,可自行拟定格式,经市、县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到指定印刷厂印刷。其他单位和个人需用发票,凭有关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购领。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承印和出售发票。

  第二十五条 固定工商业户外出销售商品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应持有税务机关核发的《固定工商业户外销商品税收管理证明单》。

  第七章 税务检查

  第二十六条 税务机关负有进行下列税务检查的职责:

  (一)进入纳税人或代征人的生产、经营或业务场所,检查票证、账册、证券、库存现金、应税货物和财产以及生产经营状况;

  (二)进入车站、码头、机场、邮局、旅店、货栈等货物集散地点,检查应税货物;

  (三)发现纳税人有违反税法行为时,通过金融单位,对纳税人的资金情况进行查核。

  税务机关履行税务检查职责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予配合,提供便利。税务机关应负责有关事项的保密。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根据需要,经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可以在货物集散地点及交通要道处,会同有关部门设立联合检查站;确有必要的,也可单独设立税务检查站,执行税务检查任务。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税务稽查组织,负责查处偷税、抗税、漏税案件及其他税务违章 案件。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和代征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纳税人营业时,应将《税务登记证》置于明显易见处,亮证经营,接受查验。

  第八章 违章处理

  第三十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纠正并可酌情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注册登记和使用税务登记证(卡)的;

  (二)未依照规定办理纳税鉴定和纳税申报的;

  (三)未依照规定建立、使用和保存帐务、票证以及违反统一发票管理规定的;

  (四)未依照规定提供纳税资料的;

  (五)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一条 代征人未按规定履行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造成偷税、漏税的,责令代征人补缴税款,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为他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导致纳税人偷税、漏税的,责令提供者追缴偷漏税款,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拖欠税款、滞纳金、罚款,经催缴无效的,主管税务机关可酌情扣留其一定数量的货物,限期缴款。逾期不缴的,可变卖扣留货物抵缴。

  第三十四条 《条 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各项处罚,由主管税务机关负责执行。其中,罚款、吊销税务登记证的处罚,应经县(市)以上税务机关批准。需要提请司法机关处理的,由县(市)以上税务机关出具提请书。

  第三十五条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应当廉洁奉公,依法办事,接受群众监督。税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损害国家或纳税人利益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不适用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农业税的征收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与《条 例》和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条 例》和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回到顶部
折叠